
背景
班級的魔幻森林(科學區)里有一批材料,包括磁鐵這一材料。可是,這個材料放在班級里已經有兩個月了,孩子們游戲的次數越來越少,即使是玩這個材料,也只是把它用來連接,當建構作品的一種材料,缺少了一種原本用來科學探究的材料。看著孩子們對這個材料失去了一定的興趣,本想著更換,但思來想去,還是先問問孩子們吧!
在一次分享交流中,我問:“我看到你們很少玩這個磁鐵游戲材料了,你們還想玩這個嗎?”這個問題下去,只有少部分孩子還想繼續玩這個材料。我繼續說:“那我明天要在這盒材料上放上一張紙,你們可以來看看?!?/p>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一級指標科學探究中的二級指標親近自然,喜歡探究里的教育建議提到: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感染帶動幼兒。當天晚上,我在區域里投放了關于磁鐵的記錄表:

第二天,有孩子來到了該區域,看到了盒子上的紙,便取了出來,跑過來問:“蔣老師,這個怎么玩?”“磁鐵能吸什么?磁鐵能吸上面這些東西嗎?”我指著大標題說?!澳艿拇蜚^,不能的打叉?!焙⒆涌粗钕旅娴淖趾蛨D說。剛說完,便去拿了一支黑筆在圖上畫起了鉤和叉。“你怎么知道這個是可以的?”我問?!翱搭伾痪椭懒??!避庈幷f?!澳悄阌袥]有去試過,到底可不可以?”說完,他立刻拿著一塊長方形的磁鐵去試圖片上的物品,最后,呈現出來:

分享交流時,軒軒主動拿著這張紙上來。向大家介紹:“這是我今天做的記錄,這些是不能被磁鐵吸住的?!薄罢f完整,是哪些東西。”我提示?!澳沁叺乃堫^(指向辦公室旁邊的水龍頭)、象棋、雪花片……”“那你的水龍頭上又畫叉,又畫鉤是什么意思?”兔兔問?!澳莻€鉤是我第一次畫的,叉是我第二次畫的,你們看大的叉就行?!避庈幋鸬??!澳悄銥槭裁床灰淮涡宰龊媚??還要改來改去?!钡训颜f?!澳侵皇俏抑暗牟孪?,后來發現的?!避庈幏瘩g道。“看來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被吸住,需要你們自己去嘗試,去探索,才能得到答案。你們愿意也去試一試嗎?”
就這樣,孩子們的探究興趣被激發了出來。當天下午,好多小朋友都拿著記錄表去嘗試,去體驗。
《指南》科學領域一級指標科學探究中的二級指標親近自然,喜歡探究里的教育建議提到:和幼兒一起發現并分享周圍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現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下午的分享交流過程中,孩子們圍繞著“哪些東西可以被磁鐵吸住,哪些東西不能被吸住”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并將材料進行了分類。
桐桐:我調查到,水龍頭、象棋、雪花片。
兔兔:積木,紙牌。
樂樂:還有碗。
師:你們一共說到了6種材料不能被磁鐵吸引,我把這些材料畫了下來,你們來看看,積木是什么做的?
部分孩子:木頭。
師:這個是什么?(雪花片)是什么做的(塑料)。
……
師:原來紙類、木質類、塑料類和銀色金屬類是不能被磁鐵吸引的。
這時,有孩子提出來,門鎖上面有些地方可以被吸引,有些地方卻不行。于是他們便圍繞著“為什么同樣一個開門的鎖,有的地方不能被吸引,有的地方可以被吸引”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球球:不對,我在操作的時候,發現磁鐵是可以吸在把手上的。
果果、笛笛、安安:我也發現了。
大部分孩子開始交流了起來,有說能吸的,有說不能吸的。孩子們爭執得火熱。
教師請了部分孩子們去試了試。
朵朵:正對著的這個鑰匙口是吸不住的??墒窃偻锩嬉稽c,就能吸住了。邊說邊指。
孩子們都同意了。
這時,煒煒跳了出來:我看到他們的顏色都一樣啊!怎么會這樣?
師:看來我們不能只看顏色和吸一小塊地方就得出結論,我們玩這個探究游戲一定要嚴謹。每一個地方都去試一試,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磁鐵吸的是鐵制類的物品,那這個把手又是什么做成的呢?為什么磁鐵對它沒有反應呢?你們可以繼續去想一想,問一問,猜一猜。
師:你們覺得我制作的這個記錄表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果果:這里面的東西太少了,一試就沒有了。
誠誠:紙牌一看就吸不起來,沒有挑戰,我想要挑戰更難的。
……
于是,根據孩子們的需要,我將記錄表升級成這樣:
加入了更多的金屬元素,讓孩子們操作起來更實際,更真實,更能發現問題。

孩子們開始了第二輪的探索。
之后,進行了二次分享。

這次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將之前的問題再次拋了出來:“為什么同樣一個開門的鎖,有的地方不能被吸引,有的地方可以被吸引。”孩子們踴躍地進行了交流。
球球:我家也有一個這樣的鎖,我回家試了試,前面的也不行,媽媽告訴我,前面是用不銹鋼做的,后面連接的地方是用鐵做的,磁鐵是吸鐵的。
糖糖:是的,我媽媽也是這么告訴我的。
一時間,班級里炸開了鍋,大部分孩子都知道了鎖的一半是用不銹鋼做的,一半是用鐵做的。
同時,對此我又續做了一張大型的記錄表。

《指南》科學領域一級指標科學探究中的二級指標親近自然,喜歡探究里的教育建議提到:通過拍照和畫圖等方式保留和積累有趣的探索與發現。
孩子們每次分享的時候并不都是根據記錄表進行游戲,磁鐵建構也是常見的游戲玩法,孩子在分享的時候也會提到自己的發現:兩個顏色相同的一面是合不到一起去的。兩個不同顏色的一面是可以合到一起去的。
為此,我們展開了討論: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孩子們不說話,看著我。
師:這個啊,等你們上了初中,就會學習到相關知識,就會知道為什么了。
那你們知道磁鐵由什么做成的嗎?
淘淘:是用鐵球做成的。
安安:是用塑料做成的(塑料只是包在外面的東西)
軒軒:磁鐵就是用能吸鐵的東西做的。
師:其實,我也不知道磁鐵是用什么東西做的,你們回去查了資料再來告訴我,讓我也來學習一下。
第二天,孩子們一來幼兒園就找我說:蔣老師,我知道了,磁鐵是天然形成的。
之后,在區域分享的時候,孩子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發現。
煒煒:磁鐵是從土里面挖出來的。
皓皓:磁鐵是用含磁鐵的什么東西做出來的。(師:是磁鐵礦嗎?)
師:是的。
樂樂:磁鐵是工人們用磁鐵礦打造出來的。
師:是的,以前的磁鐵是從土里面挖出來的磁鐵礦里面提煉出來的,變成了磁鐵。
同時,孩子們還在就磁鐵的構造和特征,近一步地探索。
孩子的故事還在繼續發展……
后續跟進:
這個游戲材料屬于科學領域,而進行探究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們先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猜想,繼而進行實際操作驗證:

而且之前的調查表,在孩子們操作完成之后,圖片上的物品可能會被鉤或者叉所覆蓋,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玩過的孩子知道這是什么,沒玩過的孩子可能不知道,在介紹時,就可能會缺乏全面性。故將其暫時修改如此,之后觀察孩子對此表的認知、行為及記錄方法,根據孩子們的需要,再進行修改。
好奇心: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去嘗試進行這一游戲活動,在區域的分享交流過程中,從孩子的面部表情看得出,有部分孩子對介紹的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或者是保持疑問。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你們都玩過這個游戲嗎?”“你們覺得他分享的這個有趣嗎?你們想去試一試嗎?”“他今天發現了很多的秘密,同時我也相信你們會比他發現的秘密還要多,你們愿意去試一試嗎?”用語言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亦或者教師從行為上來感染孩子,讓孩子來問你在干什么,這時候我可以說:“我正在做一個科學家的游戲,這個游戲可偉大了,你們也可以跟我一起來試一試?!庇眯袨閬砀腥竞⒆?。
堅持性:孩子們在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有一些孩子雖然對這個游戲項目很感興趣,很愿意去嘗試這個活動,可是他們并不能完整地完成這份記錄表,有時只是做一版就可能被其他區域的活動所吸引,轉而放棄了這項探究,去玩其他的游戲了。而這時教師應該介入,問一問:“你為什么不玩這個游戲了?”從中獲得孩子改換區域或其他材料的原因,進行自我反思。同時告訴孩子:“完成這個游戲可是很偉大的,你能夠獲得很多的秘密,這樣你也能夠在我們的分享交流上分享自己的發現,其他的孩子會非常佩服你。”用語言來持續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
《指南》中提到:教師要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
方便性:大部分孩子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都會將記錄表放在桌子上,然后單獨拿著一塊磁鐵就去找圖片上的物體進行實驗,再跑回來進行記錄,孩子們實驗完一個材料,就記錄一下,這樣的方法是非常好的,能夠保證結果的正確性。教師也支持孩子的這種探究方法和記錄方式。但這樣同時大大增加了游戲的時間,而在最后只剩下很少的總結時間,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將記錄表固定在泥工板上,再將記錄表戴在手上,實驗完一個,原地記錄。
能進行簡單的歸納:孩子們在記錄完成之后,往往會跟旁邊的孩子介紹:“紙牌是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磁鐵是不能吸紙的?!薄按盆F怎么會吸住象棋呢?象棋是木頭做的,不能被吸住?!焙⒆觽冊谔骄康倪^程中,會不時地有這樣總結的話語出現。教師應該給予支持:“是的,你發現了積木和象棋都是木頭做的,木頭是不能被磁鐵吸引的。”我需要不斷地練習行為反應性應答。
相互交流:孩子們在完成整張記錄表之后,會和旁邊的孩子進行分享交流,“你看看這是我的記錄,我們來比一比,是不是一樣的。”孩子們就會相互對比記錄表,然后發現不同,有時候,孩子們就會跑來跟我說:“我和他的不一樣,怎么辦???”我會這樣回答他們:“你們兩個可以一起再去試一試啊!看看到底誰的發現更準確。”教師支持孩子們這樣的交流。因此,我也需要做好孩子行為預設。

(1)孩子們會因為答案的不同而起爭執,我給他們的建議:“你們可以一起去試一試,用實際說話?!?/p>
(2)孩子們會在一起總結經驗,教師給予鼓勵:“你們能夠一起合作發現秘密,真不錯?!?/p>
(3)孩子們會有問題來詢問我,我需要盡量讓孩子們自己去試一試。
都說“理論聯系實踐”,我覺得還得反過來:實踐聯系理論。孩子們在不斷地自主游戲過程中或在我的及時介入中,都還需要用理論來支撐。通過對理論的學習,來更好地做一個孩子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還需不斷地學習,如:“為游戲深入發展留出充足的時間”“通過及時干預來維持游戲”“提供新材料”“照片和記錄展示”等。同時,我還需要繼續學習《指南》中關于科學領域目標:“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等方面的內容。
我將持續關注孩子們整個的探究過程,將其過程用照片或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故事成為孩子繼續學習的墊腳石,以及其他孩子的學習榜樣,讓他們朝著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