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梅
安仁縣大石國有林場 湖南郴州 423600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條件適宜的山區,實行定期封山,禁止墾荒、放牧、砍柴等人為的破壞活動,以恢復森林植被的一種育林方式。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決的育林方式。封山育林必須制定可行的經營管理辦法和有關政策,注意解決當地農民生產、生活中需要的樵采,放牧、采藥及經營其他林副產品等問題。要求當地鄉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組織農民對計劃封育的地方進行規劃,分區劃片,制定管理辦法。的收入勉強維持林場的基本生產、生活,無力拿出更多的資金來發展其它經營。
大石林場始建于1956年,隸屬安仁縣人民政府,當時設計面積8670公頃,職工12人,其中干部4人,下設4個工區,59年猴曇林場與大石林場合并為大石林場。于2006年,經省政府批復確立為省級森林公園,2012年升格為國家森林公園。林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下設四個工區(即:石門口、源山、北斗、凡古),九個股室(即:行政辦公室、監察室、政工股、計財股、木材銷售股、營林股兼林調隊、森工股、林政股、森林公園辦公室)。現有職工576人(在職職工417人,退休職工159人),其中干部70人(專業技術干部33人),工人506人;大專以上學歷42人,中專學歷35人。林場實際經營面積5197.0公頃,在百年難遇的2008年大冰災中活立木蓄積損失達到25%以上,活立木總蓄積量由1998年的490528m3降到現在的363430m3。主要以人工杉木林為主,其面積、蓄積分別占72.5%和93.6%。建場以來,總投資4152萬元,其中:國家投資799萬元,占總投資19.2%,自籌資金3353萬元,占總投資的80.8%(見表1)。
1.林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欠佳,林權糾紛時有發生,嚴重滯約了本場的發展。本場林地分布比較分散,與集體林地的分布呈插花狀態。由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山林定權發放只用文字敘述的形式確定山林界線,致使山林界線不清。每年都要發生村民阻撓林場正常生產的事件。林場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山林糾紛事件上。
2.林業產業基礎薄弱,資金來源渠道少,發展后勁乏力。多年來,林場僅靠單一的木材生產收入來維系林場的發展和生產、生活,隨著社會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采伐更新成本在不斷地提高,而木材價格上升緩慢,所產生的利潤很低,所得
3.受2008年冰災的影響,森林資源損失慘重,林場后期發展維艱。在2008年的特大冰災中,本場森林資源損失達25%以上,活立木蓄積量由1998年的49萬余立方米陡降到現在的36萬余立方米。在“十二·五”森林經理期間主要以災后恢復森林資源建設為主,木材產量必然降低,而本場職工眾多,達到576人,如果僅靠木材生產的收入,恐怕連維持職工的基本生活都比較困難。
4.思想認識不足,林業改革不夠深入。長期以來人們對森林資源具有多種功能缺乏足夠的認識,把林業發展的經濟目標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對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辯證關系沒有正確的認識。目前林業正處于整體轉型時期,林業改革還處于攻堅階段。林業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已經成為制約林業產業發展的深層次根源。尚未建立起適應林業產業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較濃厚的計劃和行政管理色彩。
林場黨委、場領導要重視林業建設和林場建設,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將林業發展業績與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緊密地結合起來,避免急功近利,克服短期行為。加強林業部門的職能,充分發揮林業基層組織的作用,保持林業工作的連續性。積極制定和出臺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把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不斷推進林場發展。同時,穩步改善林場機構,加強林業干部隊伍建設。進行林業體制改革的同時,穩定和完善各分場、工區基層組織,發揮其貫徹林業方針政策、行政執法、管護森林資源、組織工程實施、推廣科學技術和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優化林業干部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建立具有一定林業基礎知識和生態保護意識的林場干部隊伍。

表1 全場森林優勢樹種面積蓄積表(單位:公頃、m3)
依法治林,建立管理、執法、服務三大職能為主的新型管理體制,賦予森林經營方案的法律地位。定期稽查評價,確保執行到位;促進林木資源管護工作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做好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同時,由于林場經營范圍分散,迫切需要擴大公眾有環境保護和森林保護意識,以及公眾對環境保護和森林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充分采用詩歌、圖片、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宣傳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
林業建設是一項周期長、高投入的系統性建設工程,涉及面廣,要求高,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確立公共財政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其一,爭取國家資金支持。林場與縣林業局要積極與國家相關部委、重點工程辦進行銜接,多宣傳縣林業發展前景,多部門、多途徑爭取國家資金支持,落實其扶持政策;完善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財政補償、受益者補償與市場補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其二,加大財政對林場林業建設的投入。縣財政要將國家重點林業工程項目所需的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納入財政預算;政府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科技推廣等重大公益性林業基礎建設所需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將林業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部用于林業事業。其三,加強金融支持,減輕林業稅費負擔。金融機構要提供符合林業特點的金融服務,繼續對林業實行長期限、低利率的信貸扶持政策;繼續執行和進一步落實國家、省已經出臺的各項林業稅收優惠政策,推動育林基金改革。
要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進程,有必要對封山育林區域加強管理。以促進森林植被的恢復。對于地區發展而言,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同樣重要,對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推動性作用。所以,應加強管理。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目標責任制度,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重要的管理依據,同時有助于增強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意識。②成立專門的小組,并加強組織機構建設,能夠為封山育林工作提供指揮中心,對推動封山育林日常工作的落實和加強林區管理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封山育林工作中,應始終堅持政府的領導,推進林區隊伍建設。
加強與林業科技大學、林科院為主的林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合作;加強對林業領導干部的培訓工作,提高領導決策能力、科學管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業務素質。加強基層林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和繼續教育,開展基層林業職工的崗位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
總之在當前生態危機加劇的形勢下,加強對天然林的保護和管理勢在必行。而作為一項有效的天然林保護措施,封山育林在現代林業建設中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實際的封山育林工作中,一定要結合實際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合理的封山育林方式與期限,并采取有利的措施,來保證封山育林工作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