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龐鶴
這里曾是英國第五大油庫,自二戰時起就為英國皇家空軍提供燃油,然而2005年12月11日凌晨6時01分,3次巨型連環爆炸摧毀了油庫50%以上設施,共燒毀大型儲油罐20余座,43人受傷。本次事故釀成了歐洲和平年代最嚴重的生態災難。
油庫爆炸形成的濃煙
2005年12月11日的凌晨,英國邦斯菲爾德油庫(距倫敦不到50千米)發生的爆炸火災事故,共燒毀大型儲油罐20余座,43人受傷,無人員死亡。這里曾是英國第五大油庫,自二戰時起就為英國皇家空軍提供燃油,當時有26個儲油罐和400個油柜,儲存著英國5%的燃油儲備。本次事故釀成了歐洲和平年代最嚴重的生態災難,對倫敦乃至英倫全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2005年12月10日19時,英國邦斯菲爾德油庫A罐區的912號儲罐開始接收來自T/K管線的無鉛汽油,油料的輸送流量為550m3/h(該流量在允許范圍內)。
12月11日凌晨0時,912號儲罐停止收油,工作人員對該儲罐進行了檢查,檢查過程大約在11日凌晨1時30分結束,此時尚未發現異?,F象。
從12月11日凌晨3時開始,912號儲罐的液位計停止變化,此時該儲罐繼續接收流量為550m3/h的無鉛汽油。912號油罐在12月11日5時20分已經完全裝滿。由于該儲罐的保護系統在儲罐液位達到所設置的最高液位時,未能自動啟動以切斷進油閥門,因此T/K管線繼續向儲罐輸送油料,導致油料從罐頂不斷溢出。
溢出的油料受罐體加強圈、罐頂邊緣板的阻擋,在儲罐周圍形成巨大的油料瀑布。由于汽油的發揮性很強,儲罐周圍迅速形成大量油氣混合物,同時,溢出的油料在防火堤內大量聚集。防火堤內裝滿油料后,油料又從防火堤溢出向低洼處流動。很快,整個灌區內彌漫著高濃度的油氣混合物。在爆炸前,大約有超過300噸油料溢出油罐,油氣混合物的擴散面積達 8 萬 m2。
6時01分,發生了第一次爆炸,之后半小時內引起了附近20個油罐相繼爆炸。三次巨型爆炸分別在6點01分、6點27分和6點28分。接連的巨響和震感使附近房屋的玻璃全部震碎,爆炸后的大火將天空染成橘色,火焰高達60 m~90 m,在倫敦市內都可以看到邦斯菲爾德方向的大火和濃煙。爆炸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波,幾千米外民眾的窗戶都被震碎,40千米外的倫敦都聽到了爆炸聲。大火持續燃燒3天,油庫50%以上設施被破壞。
油庫發生爆炸后一片狼藉
爆炸發生后,消防隊員立刻沖在最前面,展開救火行動。交通部門立刻封鎖了油庫附近的兩條高速公路,警方對爆炸現場周圍實施戒嚴。180名消防員參加了救火,他們鋪了30千米長的軟管泵,向大火噴了1 500多萬升水,25萬升泡沫。大火燒了60個小時終于在12月13日晚上被撲滅。
由于油庫附近正好是英國第七大的Luton機場,爆炸后一度引起混亂,有人傳說是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毀油庫,也有謠傳爆炸已造成8人死亡。
爆炸后的2 h,政府負責人召開發布會,澄清爆炸屬于意外事故,并非恐怖襲擊,共43人受傷,無人身亡。由于事發在周日的凌晨,工人們都還沒有上班,油庫距離居民區又較遠,才有了這樣零死亡的結果。
2005年12月16日,也就是爆炸發生后的第5天,英國政府成立聯合調查組,開始進入現場進行調查。事故調查進行得非常仔細,自2006年2月21日開始,定期發布調查進展,2006年7月13日,發布初始調查報告,隨后又多次發布調查進展報告與中間報告,直到2008年12月,才發布最終報告。調查小組通過詳細的調查分析,包括軟件模擬、實物模型等手段,一步一步揭示了事故發生的過程。
事故儲罐為內浮頂罐,編號為912,是用來接受來自煉油企業的汽油。罐的液位設計為一個遠傳浮子液位計,并有高液位報警,一個為獨立的高液位開關,在液位到達此開關位置后,聯鎖關閉進料閥,液位、溫度,高液位開關信號進入油罐中央處理系統,經過邏輯計算后,自動處理。
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事故按照時間順序簡要還原如下:
2005年12月10日19:00:912罐以550 m3/h的流量速接受來自T/K南部管線的無鉛汽油(流量在一定范圍內有所變動)。
2005年 12月 11日 3:00:912號罐液位讀數保持不動,但是此時管網仍然以550m3/h繼續送料,經過計算,大約5:20左右,912號儲罐應該已經充滿并且通過頂部8個三角形排氣口溢流。首先導致在圍堰內形成爆炸性汽油蒸氣云。
2005年12月11日5:38分:隔壁廠區的監控錄像顯示蒸氣云從912罐圍堰西北面開始溢出,并向西面擴散,蒸氣厚度大約1 m左右。
5:46分:汽油蒸氣云的厚度已經達到2 m左右,并從912號罐區圍堰向四面溢流;5:50分:汽油蒸氣云已經擴散到廠區外,到達鄰近的其他廠區。
2005年12月11日6:01分:第一次大爆炸發生了,以后又有多次爆炸,造成20多個大罐著火。點火源沒有最終確定。
根據事故調查報告,這起事故主要原因是912儲罐的自動測量系統(ATG)失靈,儲罐裝滿時,液位計停止在儲罐的2/3液位處,ATG報警系統沒能啟動,儲罐獨立的高液位開關也未能自動開啟切斷儲罐的進油閥門,致使油料從灌頂溢出,從灌頂泄漏的油料外溢,油料發揮,形成蒸氣云,遇明火發生爆炸、起火。而從912罐液位計故障卡住,液位沒有變化開始,到6:01事故發生,中間有3 h的時間,操作工沒有和上游裝置電話溝通,一直傻等液位變化。液位計故障導致高液位報警失效,傻等的操作工失去了系統提醒的機會。高液位開關聯鎖失效,導致溢流;罐區沒有安裝可燃氣報警器,導致溢流后,沒有報警;罐區沒有安裝錄像設備,導致溢流后,操作工沒法及時發現。
倫敦政府在此次事故中應急比較充分,事故發生后,英國政府努力保證公眾的知情權。警方在事發當天上午就將油庫附近的2 000多居民疏散到附近體育中心,第一時間通過媒體否定有“恐怖襲擊”的可能,打消了英國公眾和媒體對“恐怖襲擊”的猜測,避免了社會恐慌;警方、消防局和衛生部門每天定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通報最新信息。各部門還分別開通熱線,接受公眾問詢;衛生保健局的網站詳細介紹了油罐爆炸對健康的影響,并對附近居民提出相關保健建議。
此次事故救援中,應急物資十分充足。同消防人員一起工作的,還有對周邊水源進行監測的英國環境保護署的專家們。油庫附近有兩條主要河流,專家從爆炸發生后就對河水水質進行實時監控,觀察是否有爆炸造成的污染物進入河中。
環保部門和消防局通力合作,直接將消防廢水引入救援現場的地下排污系統。滅火工作結束后,統一進行處理。當時那些夾雜著滅火劑、石油、汽油殘液的消防廢水沒有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嚴重影響。
事故整改方面,調查委員會揭示,這次事故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于用于保證事故不會發生的液位安全儀表系統(SIS)一旦發生故障,將產生無法遏制的風險,并最終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在SIS設計和操作方面應注意:
第一,主管當局和邦斯菲爾德地區的業主應該為涉及油庫的溢油保護系統的所有安全儀表系統(SIS)進行安全等級分析和評價,并且對于評價應確定指導性的方法和標準,評價中應考慮以下方面:油庫周邊敏感設施和人員的分布;油庫的操作強度及運行方式;油庫檢測系統可靠性的期望值;人員監控的范圍和周期。
第二,對于事發油庫和其他所有油庫,應設置安全完整性等級高的自動溢油保護系統,該保護系統必須是完全獨立于儲罐液位監測系統。
爆炸油罐
油庫爆炸后火光沖天
第三,安全儀表系統(SIS)的原始數據記錄均應得到很好地保存,并被定期檢查以確保系統的運行達到了設計要求,檢查的點有:記錄應該可以被第三方順利取得而不需要特別的授權;記錄應有多處的備份,至少包括現場和其他地方;主管當局和運行管理單位應定期對記錄進行檢查,以確保系統處于完好狀態,并對其中的各種觸發事件進行原因分析,形成閉環反饋;記錄的保留期限至少為1年。
另外,事故調查委員會指出,912儲罐的設計思路、標準以及操作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應加以改進:
首先,912儲罐罐體本身的多處設計有利于油品揮發進而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氣云,因此建議所有有利于灌頂漫溢時油品揮發的設計都應該被改進。
其次,對于儲罐和管道應該設置有效的視頻監控系統,對于異常情況應進行報警;在儲罐和管道的附近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報警裝置;對于儲罐的異常情況報警應有自動的反饋,比如關閉儲罐入口閥門或者來料管線閥門;對于監控系統、氣體探測系統、報警系統等均應該由當局進行定期的檢查,確保其處于正確的工作狀態,并對于任何的異常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
第三,對于庫區的上游接收站在應對緊急事件時,為確保安全,應該具有獨立的權力去啟動或停止向油庫輸油,而不需要另外的許可或者溝通,這項計劃需要全盤考慮管網和上游煉油廠的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