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穎 侯占杰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網站顯示,目前已經建成涵蓋全國2萬5 000余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企業的化學品登記數據庫。如此龐大的數據庫,如何用好,北京市在此方面作了探索。
全國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實施以來,積累和儲備了體量巨大的登記數據,有效助力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對于貫徹落實化學品危險性鑒定制度、“一書一簽” (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化學品安全標簽)制度、應急響應制度、危害信息告知制度發揮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的持續深入,相關法規制度建設趨于完善和成熟,從更多維度上研究登記數據,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是推動和提升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就此做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危險化學品登記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桌面推演的課題。
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主要是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進口企業所生產或進口的危險化學品進行登記,頒發登記證書和登記號。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化學品登記中心網站顯示,目前已經建成涵蓋全國2萬5 000余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企業的化學品登記數據庫,擁有全國近2萬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企業的電子地理信息和全國近8萬余個危險化學品的安全、衛生、應急處置信息。危險化學品登記數據目前已應用于國務院應急平臺、國家化學事故應急咨詢專線,以及部分省市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系統,為國家多起典型化學事故提供了生產企業及應急處置信息。
從登記的具體內容上看,主要登記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的基本信息,包括企業注冊信息、地理信息、產能產量、產品種類特性等。針對危險化學品,主要登記“一書一簽”的基本內容。
目前,全國已經建立危險化學品登記信息網絡,搭建了統一的登記平臺,實現了數據的模塊化統計,能夠完成數據的快速精確搜索、分類統計,并可以進行數據的相關合成計算。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安委辦〔2016〕11號)(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以北京市為例,自2017年以來,全市已經在所轄16個區、9個行業和12個大型國有企業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截至今年7月份,全市已有1 000余家危險化學品企業開展了風險評估,評估各類風險萬余項。
在風險辨識環節,北京市組織專業機構,結合各行業和區域特點制定了風險辨識清單,該清單制定的基礎要素和主要參考指標是可能產生的危害因素,如危險化學品風險辨識清單中,就設定了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等方面要素。
在風險等級評定環節,北京市采用了風險評估矩陣法,按照《意見》要求,將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4種顏色標示。風險辨識評估以后,要針對區域風險和行業風險制定管控措施,制定應急預案,有條件的單位還要進行綜合應急演練工作。
作為安全生產領域的高風險行業之一,危險化學品行業一直是安全監管的重點,也是風險評估辨識中的重點。《北京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百事建議清單(試行)》就北京市范圍內危險化學品領域風險辨識評估的內容進行了較為詳盡完善的規定。那么,危化品登記與風險辨識評估存在哪些關聯?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2點。
一是危化品登記的數據與風險辨識的數據有高度重合性。以北京市危化品安全風險辨識清單為例,風險辨識的數據主要是產品的理化性質、自身危險性、數量、工藝、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這與危化品登記的數據具有較高的重合度。危化品登記數據(比如“一書一簽”)也是風險預控措施的重要依據。區別在于危化品登記的數據范圍要小于風險辨識的數據范圍,風險辨識使用的數據范圍更廣泛一些。另外,危化品登記主要集中生產領域和進口領域,而危化品風險辨識面向危化品生產經營儲存等各個領域。
二是危化品登記與風險辨識具有互相印證和補充作用。危化品登記數據具有法律效力,其數據具有較強的剛性特征,因此,可以對風險評估中采集的數據的準確性、全面性進行對比驗證,保證風險辨識評估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對于一些新的生產企業或進口企業,在未開展風險辨識評估工作之前,通過其登記的危化品數據,可以初步評判其風險等級,這是對風險辨識評估工作的有益補充。另外,危險化學品登記的周期為三年,當重新登記或變更登記時,可將其中一部分數據作為修正安全風險辨識和等級評估的依據。

風險評估矩陣圖
近年來,各級安全監管部門高度關注深度挖掘危化品登記數據的價值和作用。通過前文所述的危化品登記與風險辨識評估的多重關聯性,我們嘗試基于危化品登記開展風險辨識評估的桌面推演(以下簡稱“危化品風險桌面推演”),通過此種推演,實現對危化品企業風險的基礎性評價。
基本概念
桌面演練是指參演人員利用地圖、沙盤、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依據應急預案,對事先假定的演練情景進行交互式討論、推演應急決策及現場處置的過程,從而促進相關人員掌握應急預案中所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高指揮決策和協同配合能力。
危化品風險桌面推演是指以危化品登記數據作為參數,使用風險評估的計算模型,評估登記危化品企業的風險等級,并據此向監管部門或在應急處置工作中提供決策信息,強調為“桌面推演”,是因為這種評估完全依靠登記的數據展開,并不開展實地調研摸排。
基本方法
首先,建立評估模型。根據危化品登記的主要數據類型,結合風險評估的清單,將登記的數據設置為矩陣模型中后果嚴重程度的主要參數,將危化品登記系統中儲備的各類危化品事故發生頻率作為矩陣模型中危險發生可能性的主要參數,這就構建了基于危化品登記數據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工具模型。
其次,開展桌面推演。一是頭腦風暴式推演,可定期組織專家,根據危化品登記數據進行計算、論證,最終得出桌面推演的評估結論。此種方法,可將評估模型和登記數據打印成表格,選定專門的會議室,將人員分為數據統計組、模型計算組、分析研討組和記錄組,按照流水作業的方式進行逐一評估推演。二是可采用信息化模型計算的方式推演,將模型工具和數據制作成信息化系統,系統作為一個嵌入模塊,可直接調取相關數據,并利用這些數據直接形成風險評估結論。此種方式僅需前期開發系統,不需要太多人力參與。
最后,評估應用。一是,挖掘危化品登記數據的使用價值。危化品登記數據本身是危化品企業風險評估的重要參數,通過桌面推演,是將危化品數據向風險評估數據提取的過程,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風險評估的數據采集量,縮減一定的工作程序,發揮數據支撐作用。
二是,彌補風險評估的周期性空白。風險評估是需要一定周期的,在一定周期內,危化品企業發生產品、工藝等變化時,風險評估是不能隨時實施的。而此時需要立即進行登記數據變更的,以這些數據為基礎的風險評估桌面推演就可以得出企業發生變化以后的風險狀態。
三是與實地風險評估結論相互印證。桌面推演評估出的結論,完全是依據登記數據得出的,企業登記的數據一旦失真,結論自然無效。同時,如果數據具有真實性,而且登記數據又是風險評估的核心參數,一旦實地評估與桌面推演評估的結論不具有趨同性,可能說明實地評估出現偏差。二者相互印證,也可以讓二者相互促進。
一是嘗試拓寬危化品登記范圍。建立覆蓋生產、經營、儲存和進口等環節的危險化學品登記機制,更加充分全面地掌握危險化學品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動態關聯,能夠通過更加全面的數據進行立體的鏈條式的風險評估,掌握更加準確充分的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狀態。
二是完善和豐富登記數據。建議從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體系建設的角度,以相關標準為基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登記數據的種類,進而更加緊密的貼近安全監管需要,更好地發揮登記數據的作用。
三是強化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數據共享共聯。要嘗試將危險化學品登記平臺與安全監管平臺、應急指揮平臺相銜接,進一步完善模塊功能,將危險化學品登記數據直接在相關平臺進行調取、計算和應用,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
四是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的剛性要求。要充分借助安全生產執法手段,以執法促進各相關企業主動、認真、準確、及時進行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是通過數據開展相關研究及應用工作的基礎。
五是在更多領域探索危險化學品登記與安全監管工作的對接和融合。只有在更為廣泛的領域發揮危險化學品登記的作用,這項工作才會更具生命力,更具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