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梅
(四川省綿陽師范學院數理學院 621000)
選擇題作為客觀題的一個大類,在各類考試中被廣泛使用,高考物理試題中也不例外.它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即正確答案已經給出在選項中,只需要學生準確將之甄別出來.選擇題因其小題較多,考查的物理知識點的范圍就比較廣,且有些難度并不亞于一般解答題.在做選擇題時,如果在某一小題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是不可取的,因此能否快速摒除干擾信息找到正確選項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下文中,以一些看似比較復雜的題目為例談幾個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在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進行研究時,如果物體間具有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則可以考慮將這些物體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來討論,這就是整體法.整體法可以有效減少研究過程中的一些中間物理量,簡化解題過程.特別在解決平衡問題時,遇到可以無需考慮物理間的相互作用的情況,則采用整體法尤為便利.

圖1
例如圖1所示,兩個帶有同種電荷的小球,用絕緣細線懸掛于O點,若q1>q2,l1>l2,平衡時兩球到過O點的豎直線的距離相等,則( ).
A.m1>m2B.m1=m2
C.m1 答案:選B. 分析可將兩個小球視為一個整體,所受電場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在體系中可以處理為內力,q1>q2并不影響這一結論.因此,體系所受的外力只有拉力和重力. 因體系只受拉力和重力,可考慮采用找體系重心的方法,該體系的重心(其實是質心,但在尺度不大的情況下,可認為兩心重合)應該在m1和m2連線上;當體系被懸掛于O點時,重心在平衡時應該在過O點的豎直線上,因此m1和m2連線與過O點的豎直線的交點就是重心.如圖1,由幾何關系可知,該交點位置恰平分m1和m2連線,即重心在m1和m2連線的中點處,則要求m1=m2. 該方法應用了體系的重心這一概念,是整體法的典型應用,避開了共點力的平衡的討論,解題速度大大提高.但是對學生而言,可能對把兩個小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太熟悉,因為在力學問題的分析中,日常練習的時候“隔離法”更為常見,“整體法”用得反而不多.但是對于上述題目,如果對每個小球做受力分析,求解過程會比較繁瑣,要得到結果很費時費力,并不可取. 面對一個較為復雜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或者物理問題時,用比較簡單的物理模型或者假設來進行替代,使得最后達到的效果相同,這就是等效法.該方法在解答選擇題時,能有效地化繁為簡,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 圖2 例一架飛機在高空中沿水平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飛行,每隔相同時間空投一個物體,不計空氣阻力.地面觀察者畫出了某時刻空投物體的4幅情景圖(如圖2),其中可能正確的是:答案:選C. 分析以地面為參考系,從飛機上釋放物體,不考慮空氣阻力,物體做平拋運動,因為飛機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每次空投物體時,物體所獲的平拋初速度越來越大,在討論扔下后的空間分布時,計算是比較麻煩的,如果采用等效法則不然.如圖2可以看出,幾個物體的空間位置是以飛機為參照物的,則可以建立一個與飛機相對靜止的參考系,此參考系具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a,是非慣性系,要保持牛頓定律在該參考系中成立,需要引入一個慣性力,慣性力對物體產生的加速度大小為a,方向水平向左. 排除法指的是根據題目中給出的物理信息,結合相關的物理知識直接分析選項,將與題意明顯不符或者與已知條件無關的選項進行排除的解題方法. 假設法則是在處理物理問題時,對物理模型、物理過程或者物理量的結果進行適當地假設,避開比較復雜的討論,以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在處理選擇題時,假設法常和排除法結合,可以提高甄選正確選項的效率. 例(多選題)如圖3所示,轟炸機沿水平方向勻速飛行,到達山坡底端正上方時釋放一顆炸彈,并垂直擊中山坡上的目標A.已知A點高度為h,山坡傾角為θ,由此可以算出( ). 圖3 A.轟炸機的飛行速度 B.炸彈的飛行時間 C.轟炸機的飛行高度 D.炸彈投出時的動能 答案:選ABC. 分析此題可以根據“垂直擊中山坡上的目標A”這一關鍵條件得到在A點時飛機的水平速度和豎直速度的關系,從而根據平拋運動的公式來進行推導,找到正確選項.但是這一方法涉及速度的分解、運動公式的應用等知識點,比較繁瑣,而且稍不注意就會漏掉選項. 當遇到的物理問題涉及的變化較多或過程復雜時,可以對幾個比較容易處理的特殊狀態進行分析,這就是特殊狀態法,是一種把一般問題化簡為特殊狀態的方式,有時可以起到破冰的效果. 圖4 A.MN上的張力逐漸增大 B.MN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 C.OM上的張力逐漸增大 D.OM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 答案:選AD 分析本題考查共點力的動態平衡,重物受重力和兩個夾角恒定的拉力,而拉力的大小、方向在整個物理過程中都是變化的,難度較大.對于此題用幾何法比較明晰,即平衡時三力合力為零,利用合力的三角形法則可以構成封閉的三角形,再借助幾何中圓的相關知識就可以得到結論.但是這種方法抽象性很強,且對幾何構圖的能力要求很高,一般同學很難在考試的緊張氣氛中馬上想到這一方法.可采用特殊狀態法,可能嚴密性不足,但比較直觀. 圖5 如圖5,選擇OM豎直、MN水平和OM水平這三個特殊狀態,分析每個狀態的情況,對每個狀態的MN和OM的張力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進行分解. 對OM豎直狀態平衡時有:TOM1=mg,TMN1=0 對OM水平狀態平衡時有: 此時已經可以進行幾個狀態的張力比較了,但為了完整起見,可以想象如果N點繼續上移到MN豎直狀態,那么就會有TOM4=0,TMN4=mg.由此,容易根據三角函數關系得到TOM2>TOM1和TOM2>TOM3>TOM4,TMN3>TMN2>TMN1和TMN3>TMN4,而且還可以看出,MN水平狀態和OM水平狀態的MN和OM的張力具有對稱性;MN豎直狀態和OM豎直狀態的MN和OM的張力也具有對稱性.由對稱性可得,從OM豎直到OM水平狀態,OM上的張力是先增大后減小,MN上的張力逐漸增大.如果是從MN豎直狀態到MN水平狀態,則是MN上的張力是先增大后減小,OM上的張力逐漸增大.而MN水平狀態是OM上的張力最大的時候;OM水平狀態是MN上的張力最大的時候. 這一方法似乎遠不如合力的三角形法則結合圓的幾何知識來得簡單,但是在學生一時想不到幾何法的時候不失為一種值得嘗試的方法,比之完全無法下手來說至少有了一個解題方向. 該缺點的方法是不夠嚴密,因為選取的特殊狀態是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形的時候會不會有更復雜的情況發生很難預計;且張力最大的狀態的證明也不嚴密,如果是填空題或問答題就不適用了,只有在做選擇題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二、等效法


三、排除法和假設法相結合


四、特殊狀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