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思揚
內容提要 媒體智能化應突出抓好內容產品、平臺終端、體制機制、人才隊伍“四個重點”,著力提升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三大實力”,防止陷入內容邊緣化、缺乏系統性、技術至上論“三個誤 區”。
“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新聞媒體進軍網上、深入網上,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今社會,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智能互聯時代,媒體必將迎來一次新的變革。當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正在向縱深推進,只有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深刻把握新聞傳播規律和媒體發展規律,勇于擁抱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成果,傳統媒體才能贏得優勢,跨越發展。
新華社在2015年就推出了可以批量編寫新聞的寫作機器人“快筆小新”,在體育、財經領域廣泛應用。之后,又組建了覆蓋全國的新聞無人機隊,搭建了擁有一流設備的媒體創意工場。去年,新華社又推出國內第一個智能化媒體生產平臺“媒體大腦”,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今年,我們依托“媒體大腦”,正在構建以智能技術為基礎、以人機協作為特征、以大幅提高生產傳播效率為重點的智能化編輯部。
一是內容產品,這是媒體創新的根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是“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15個字的核心是內容建設。通訊社本質上是內容提供者,內容優勢是我們的核心優勢。我們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必須立足內容創新這個根本,推動新聞產品精準化生產、可視化呈現、智能化推送、互動化傳播,把內容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發展優勢,以優質內容贏得用戶、贏得受眾。
新華社把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全社報道重中之重,成立“第一工作室”,各采編部門成立第一工作組,強化創意創新,推出了《大道之行》《領航》等一大批廣受稱贊的現象級產品。
去年,新華社通過“媒體大腦”生產了第一條MGC(機器生產內容)視頻新聞;今年兩會,升級版的“媒體大腦”推出了9期數據可視化視頻產品。這些移動產品的共同點,就是多渠道采集數據、大數據挖掘信息,以機器算法之智洞見人之所未見,帶給讀者全新視角和閱讀體驗。今年夏天,新華社“媒體大腦”投入世界杯報道,31天生產短視頻3.7萬條,占國內主要視頻平臺總量的70%,最快一條視頻生產僅耗時6秒。這在新聞生產歷史上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突破。它讓我們看到: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及時發現線索,快速生成新聞,采集海量數據,洞見獨特視角;它讓我們堅信: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大有可為。我們要推動智能化視頻生產常態化,優化內容產品供給結構,推出更多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可視化、個性化產品。
二是平臺終端,這是媒體創新的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移動互聯時代,傳播無處不在,陣地無處不在。隨著智能手機等的普及,人們越來越依賴移動設備獲取新聞信息,媒體也越來越重視通過移動端發布新聞信息。可以說,媒體智能化,很大程度是移動媒體的智能化。
打造自主掌控的傳播矩陣特別是移動終端,是新華社由傳統通訊社向新型主流媒體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創新媒體服務的重要平臺。經過這兩年發展,新華社新媒體逐漸形成了“三微三端三平臺”的傳播格局,移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去年,我們推出“現場云”平臺,向媒體用戶免費提供智能化工具和平臺化服務,幫助媒體融合轉型,加速新聞生產數字化升級。目前入駐機構用戶2780家,發起直播7.8萬場,發布報道54.5萬次、短視頻25萬條,成為國內最大的原創直播新聞在線生產平臺。去年7月,“現場云”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傳媒年會“媒體融合特別 獎”。
三是體制機制,這是媒體創新的基礎支撐。體制機制創新是難點,這個問題不解決,新型主流媒體就難以建成。新華社正在按照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的原則深度整合信息資源,持續優化采編流程,健全完善考核機制。我們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互聯網生態的“編輯部+”新型采編架構,以互聯網思維推動融合產品“項目制”運作。兩年來,培育了35個創新項目,“新青年”“新華FM”“全球拍”等都在新華社的報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廣泛影響。
四是人才隊伍,這是媒體創新的重要保障。今天的新聞工作,對人的要求已不再是單一的采訪寫作,創意策劃、數字加工、精準傳播這些新技能也變得必要而重要。建設智能化媒體,要有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掌握新聞傳播規律、善用現代傳播手段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我們正在完善崗位設置、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增加懂算法和大數據、掌握數字技能、熟悉產品運營的全媒體復合型人才,逐步構建與智能化發展相適應的人力資源布 局。

“三大實力”就是智能化基礎設施的硬實力、“數據+算法”的軟實力和人機協作的巧實力。
所謂硬實力,核心是計算能力。要構建一個基于GPU+CPU(圖形處理器 +中央處理器)混合云服務的智能化技術平臺,支撐智能應用的大規模矩陣計算和高性能計算,支撐對全量數據的采集、存儲、加工和處理。
所謂軟實力,核心是數據和算法。要調整優化數據結構,構建新型智能數據庫,做到互通互用;還要將主流價值取向導入機器算法,建立精品內容池,逐步形成以主流價值取向為主、價值與興趣并重的新型主流算 法。
所謂巧實力,核心是人機協作。要以智能技術重塑采編流程,將數據錄入、處理、產出有效連接,貫通策劃、采集、編輯、發布、供稿、反饋等新聞生產鏈條;同時,優化組織結構,打造統一、高效、協同的智能化采編運行架構。
一是內容邊緣化。今天的社會,不缺少內容,缺的是優質內容。正如習 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打造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永遠是主流媒體的職責使命,是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的必然要求。
二是缺乏系統性。媒體融合不是媒介形態的簡單疊加,移動媒體不是傳統媒體的簡單翻版,媒體智能化發展,必定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通過新聞傳播系統化創新來實現。要以內容創新為根本,技術建設為基礎,流程再造為關鍵,產品研發為核心,架構重塑為保障,實現資源整合融通,帶動整體業務水平提升。
三是技術至上論。一段時間以來,網上出現的“算法亂象”成為低俗信息泛濫的重要原因。在媒體智能化發展中,要準確把握人機協作的基本特征,充分認識人是主導、“機”是輔助、算法也有導向。采編人員是人機協作的主體、主力和主角,只有他們轉變觀念、擁抱變化、主動適應,融合發展才不會走偏,才能取得實效。
融合發展、移動優先是媒體發展大勢,也是中央對我們的要求。當前,傳統媒體正在向智媒體嬗變。新華社將進一步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不斷開創黨的新聞事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