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評論員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強調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凝聚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有效傳播團結奮進的正能量,不斷打好定音鼓、吹響進軍號,既是新聞輿論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所在,也是大有可為的發展空間。
肩負使命任務,要有大局意識和擔當精神。風云變幻,眾聲喧嘩,主流媒體的聲音不能缺席,該出手時就要出手。尤其在當前復雜形勢下,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放大正面聲音、增強改革發展的信心,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是責無旁貸。前段時間,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輿情,新華社陸續推出“堅定信心,穩定預期”“中國信心從哪里來”等系列評論員文章,及時就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主動設置議題,通過客觀理性的分析回應社會關切,有效解疑釋惑,有力引導輿論,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反響。系列評論總采用超過1000家次,總瀏覽量突破5000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更加需要堅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團結奮斗。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地把握時代大勢,感知輿情動向,及時加強引導,更精準有效地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凝聚共識,解開人們思想上的扣子,從而把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干勁激發出來。
肩負使命任務,要堅持問題導向,秉持人民情懷,推動去疴除弊、改革發展,不斷注入思想上的清醒劑、工作上的推進劑。加強輿論引導,不能自說自話、自彈自唱,而應聚焦現實問題、回應社會關切、有效解疑釋惑,達到正本清源、凝心聚力的效果,這是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關鍵一招。比如,針對中美經貿摩擦、問題疫苗案件、網約車安全問題、抗癌藥困境、住房問題、娛樂圈不良風氣等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新華社把握時度效,及時播發評論員文章、時評、“辛識平”評論、微評、網評等各類評論,聚焦現實痛點進行有理有據、深入客觀的分析,發聲定調、激濁揚清,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新聞輿論工作就是要發時代之先聲、吐人民之心聲,既針砭時弊,剖析問題、點明要害,又結合中央精神和部署,指明解決問題的方向和著力點,從而有效疏導公眾情緒,引導社會熱點,實現黨心與民意的同頻共振,為推動問題解決和社會文明進步提供正能量。
肩負使命任務,要增強創新意識,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不斷錘煉“四力”,讓主流聲音入腦入心,做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受眾的接受習慣和心理特點等不可不察。當前,短視頻等傳播新形態不斷發展壯大,年輕一代的表達方式、交流方式、閱讀習慣等呈現新面貌。對于新聞輿論工作來說,要順應新趨勢、贏得新受眾,必須在理念、表達、呈現方式、傳播形態、生產機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變革創新,勇于占領新陣地、開辟新藍海。
近年來,新華社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打造融媒體評論品牌“辛識平”,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創新探索。一是堅持互聯網思維,創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評論報道,突出與受眾的共情共鳴,關注社會熱點、創新表達方式,努力講好中國故事;二是創新評論生產機制和傳播形態,摸索評論可視化、全媒化的傳播新樣態。目前,“辛識平”評論播發已超過100期,總瀏覽量突破10億,涌現了一批爆款評論,在受眾尤其是年輕人中受到普遍歡迎。新時代氣象萬千、精彩紛呈,宣傳思想工作天地廣闊、機遇無限。不忘我們的初心,沿著創新之路砥礪前行,才能立于時代高處、走向人心深處,肩負使命抵達無窮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