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指事物起決定作用的主要部分,“素養”指的是一個人在價值觀、知識、能力諸方面的修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應該是著力培養一個人在成長與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價值觀。作為基層中學,培養核心素養,首要任務是抓住價值觀引領這個牛鼻子,才能真正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而這一工作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是融入審美教育。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是空中樓閣,而是要接地氣,抓落實。課程是教育的載體,課程的首要任務就是貫徹核心價值觀的滲透、熏陶,否則,“德育首位”就是一句空話。然而,在學科課程教學中,這一點很容易被忽視。
美是人類對事物的一種愉悅感。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人在社會上有追求道德與自由的“求善”行為,教育的最大秘密就是促進人性的完美。
以此可見,審美教育有助于正確價值觀及核心素養的形成,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對一個人的成長是何等的重要。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美育者,應用美之理論于教育者,以培養感情為目的;美育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
審美是指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僅有助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有助于對自身價值的形成。因此,將審美元素融入課程與活動之中,顯然有助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個融入過程更多的是審美意識、觀念、方法與課程內容、形式、方法的融合。審美融入課程及教學的過程,無形比有形要重要,也更有難度。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以辦學思想“美的教育、美好人生”、校訓“習與智長,化與心成”為指導,以“立志、立德、立業、立人”為育人目標,構建了有特色的辦學思想體系 (如圖1所示)。試圖通過“審美融入”,用課程和文化引領師生的發展,從而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圖1 化大附中辦學思想體系
以國家課程體系為基礎,學校構建了與之對應的心靈美(品德與價值觀)、思維美(科學與技術)、語言美(語言與文學)、藝術美(審美與藝術)、健康美(體育與健康)、行為美(綜合與實踐)六個模塊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在實踐這個課程體系時,要求教師結合學科課程的實際內容,以審美融入為導向,落實核心價值觀培養。譬如,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體悟到情景美、語言美、情感美、人格美等,進而加深對誠信、友善、文明、和諧等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圖2 化大附中文化與課程體系(實線為“習”,虛線為“化”)
學校構建了以臻美德育、博美課程、智美教學、偲美社團、怡美校園、和美管理六個模塊組成的學校文化體系(如圖2所示)。課程體系與文化體系有機融合,將審美教育與核心價值觀融合,從而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譬如,通過“尚美學生”(孝心美、學習美、助人美、勞動美、運動美、才藝美)的評比,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構建的“美的教育”課程體系與文化體系,就是通過審美融入來培養人正確的價值觀。所有學科教學、學生活動都要有機融合審美元素,而不是僅加強音樂、美術教學的狹隘理解。通過教育過程的人性關懷之美、發現科學真理之美、覺悟社會規則之美、能力提升的成功之美、師生互動的情感愉悅之美等,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與完美,全面提升核心素養。
“智美教學”要求在課程設計與教學中,要結合學科特點考慮“節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主從與重點、過渡與呼應、比擬與聯想、統一與變化”等審美原則,讓學生體驗到課程與學習中的趣味美、知識美、情感美、價值美等美的愉悅感。
“臻美德育”強調的是德育主題活動中,將“真、善、美”融為一體。譬如舉辦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運動會等,讓學生在類似的綜合實踐活動中,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從而培養了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師在文化與科學知識傳播過程中的言傳身教,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與思維。“敬業愛生”是學校教師群體的基本特征,用自己的人格美、情感美去感染自己的學生。努力實踐教育教學中科學與藝術的統一,是學校教師追求的新境界。人文底蘊與理論功底是審美素養的基礎。一年來,學校為每位教師購買了《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思想錄》《苦難輝煌》等18本教育、人文圖書,舉辦讀書沙龍研討活動,鼓勵支持教師們豐富自身的人文底蘊。學校邀請基礎教育界、北京化工大學的專家來校聽課指導教學,幫助教師進行教學特色梳理,做學術報告、實驗教學技能指導,提升我校教師教學的藝術性、有效性。
提升教師生活中的審美情趣與能力。根據學校女教師多、年齡結構偏大、生活工作壓力大的實際,學校有意識地外請專家,指導教師的日常淡妝、語言藝術、攝影藝術、舞蹈藝術等。組織教師去國家大劇院觀賞高雅的音樂舞蹈節目,鼓勵師生同臺文藝演出展示藝術修養。學校提倡和鼓勵教師追求大方的服飾美、端莊的行為美、得體的語言美,用氣質美來留住青春美、豐富教學美、增添教育美。
當教師自身的審美情趣、悟性、能力提升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可能會成為其當下心態及理想追求,其必然會努力提高教學的藝術性與科學性。教師通過創造和享受教學過程中的美好,進而享受到職業幸福感,個人也變得更有氣質和魅力。當偶然行為漸變為習慣,個人行為漸變為群體共識后,它就成了共同的價值追求與學校文化。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追求美與快樂;教育的本質就在于通過審美教育來激活人的靈魂深處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為此而努力的求真、求善、求美過程。化大附中將努力踐行“美的教育”,為孩子們的美好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