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嬌
(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在進行每一項工程之初都要進行地質勘測工作,而水文地質勘測在地質工程勘測中占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我國的勘測工作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而且水文地質問題也并沒有使相關部門和建筑行業提起足夠的重視,最終導致地下水等對各類巖體施工項目造成損壞。因此,相關的部門和施工企業要對水文地質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充分的學習和了解水文地質問題的內容以及水文地質對建筑工程造成的傷害有哪些。這樣做可以使得施工設計人員在施工前就制定出相關的施工方案,從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1]。
巖土的水理性質主要就是巖土與地下水互相作用時而體現出的各種性質。不僅巖土的水理性質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影響,其物理性質也會對工程造成一定的影響。下面介紹的是巖土的水理性質:一,溶水性,巖土雖然在地下,但是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細小的空隙,如果施加一定的壓力,這些空隙之中就可以含有一些水分,如果想要計算其溶水性,一般使用的方法就是將溶水水量的體積與該巖土總體之比進行分析,有時這個比例也會被稱為溶水性。二,持水性,如果在一定較強的壓力之下巖土的空隙中所含的水分會達到飽和的狀況,在對其施加一定的重力就會對巖土進行排水工作,這個性質就被稱為持水性。計算方法就是將重力排水之后剩余的持水量的體積與巖土的總體積之比來表示,這個比例就被稱為持水度。三,給水性,給水性主要是指在沒有特殊的壓力之下,已經飽和的巖土可以從縫隙中流出一些水量,而計算這些水量的方法就是自由流出的水量的體積與巖土的總體積之比,這個比有時候被稱為給水度。四,毛細管性,以毛細管的上升高度,上升的速度與毛細管水壓力來表示。五,透水性,對巖土層進行正常重力的施加,會有一定的水透過巖土層,這種性質就被稱為透水性。六,含水量,含水量在一般的情況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重量含水量一類是體積含水量,如果是巖土中含水的重量與巖土重量之比就稱為重量含水量,而如果是巖土中含水的體積與巖土體積之比就被稱為體積含水量。下面就是各巖土層的分布以及地下水的所在位置圖1。

圖1 巖土的水理
上文中我們介紹到巖土的水理性質,而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巖土的強度和形變都會受到水理性質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會直接使得建筑物的穩定性遭到破壞。舉例來說,較高的溶水性,會使得巖土層在地下水位的變化過程中而有較大的改變,這樣就會導致地面上的建筑物的地基不穩,而溶水性較小就會出現由于地下水的沖刷使得巖土流失的問題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到建筑物的結構。在我們傳統的勘查工作中會更加重視巖土物理性質而忽略巖土的水理性質,而巖土的水理性質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建筑的穩定性。
地下水對地質工程的損害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有時會因為時間的長短對建筑物造成不同深度的影響,下文就主要介紹了這兩種影響對建筑物的損壞程度。
(1)地下水水位改變,給地質工程帶來的損害。地下水位的改變情況是影響建筑穩定性最重要的一種因素,所以,勘測人員在對地下施工項目進行勘測的時候,一定要對其充分的進行了解和掌控,地下水位一般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主要是受雨水的影響,如果在雨水較豐沛的季節,地下水位就會以較快的速度增長,而在比較干旱的季節,地下水位又會有較大程度的降低。所以,地下水位的改變程度非常的明顯,而且對于南北方平原和高原等地方,不同地域也會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2)地下水位變化對巖土物理特性的改變。地下水位對建筑物的影響還來源于其對巖土的特性的影響,水位的升降會直接影響到巖土的形態變化。對于那些高度較矮,地基淺的建筑來說會帶來重大的威脅。因此,在建筑工程開始之初的勘測過程中,一定要對巖土的膨脹特性進行關注,如果在具有明顯膨脹特性的巖土上進行大量的建筑物建造,專業的勘測人員就要對其水文地質進行仔細的勘探,清楚的掌握水位的變化規律和巖土的膨脹程度,有利于對建筑物的前期設計提供數據支持,并對以后的工程勘測提供參考性的幫助。
(3)地下水的滲透力對巖體施工項目的影響。在除去外界給予的特殊的壓力下地下水幾乎上不具有滲透力或者滲透力很小,但是,在其上進行建筑物的施工,就會給地下水施加人為的影響,從而改變了其滲透力。而地下水的滲透力又是影響地質巖土特性的關鍵因素,所以勘測人員在進行地質勘探時,一定要重視地下水的滲透力,避免不利影響的發生。
綜合本文所提到的,在施工前期的勘測過程中,一定要將水文地質列入重點勘測的項目,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之間相互影響。所以,水文地質的勘測在地質工程勘測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如果要進行巖土施工項目就要充分的了解地下水對工程可能會造成的危害,所以,社會各界的相關人士要對這一問題進行重點的討論,充分的掌握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并盡早的分析出解決方案,推動我國的建筑行業向前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