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幫俊
位于巴蜀之地的瀘州有“酒城”的美譽。瀘州、宜賓和貴州遵義構成了我國的白酒“金三角地帶”。依山傍水的瀘州,釀出的酒綿甜爽凈、酒味柔和、尾凈香長,深受人們的喜愛。有關瀘酒的典故傳說舉不勝舉,如呂洞賓醉臥江陽、諸葛曲藥制酒、三仙醉酒等。歷代文人墨客在瀘州留下了眾多佳作詩篇。巴蜀第一才子、清代著名詩人張問陶,在坐船離開瀘州時,滿懷深情地寫下了《瀘州 (三首)》。其中,“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吟出了瀘州人愛酒的情懷。
瀘州人的飲食也離不開酒。大多數瀘州人一天的生活從早上的一碗豆花開始。不少地方都有豆花。但這里的豆花吃法卻與眾不同。瀘州人吃豆花少不了一樣最重樣的東西——酒。“吃豆花,喝早酒”這種獨特的飲食方式在瀘州流傳了幾百年。當年的瀘州碼頭工人早上吃一碗豆花,喝一杯酒,是因為生活艱難。而今,瀘州人吃豆花、喝早酒則品的是一種安定富足生活帶來的幸福感。豆花配上以辣味為主的蘸水,豆花的嫩味與辣椒的辣味、酒的醇香融合在一起,滋味獨特。
水城瀘州魚類資源豐富。來瀘州,干燒水密子是一道不可不嘗的美食。當地人口中的水密子,其實叫銅魚,外表似鯉魚,長有金黃色的鱗片。將水密子洗凈,剖開去除內臟即可,不需要去掉魚鱗。魚鱗是這道美食的亮點。將魚鱗完好的水密子放白酒糟里浸泡,去除腥味,然后加姜、蔥腌制5~10分鐘。魚腌好便可放入油鍋中炸。將炸好的水密子放入加了花椒、辣椒的湯中煮上半個小時,最后趁熱淋上老酒。一道魚肉鮮嫩、酒香飄逸的干燒水密子就完成了。魚鮮伴酒香,想不醉都難。
品嘗完大菜再來點小吃。黃粑是瀘州有名的小吃。它是用黃粑葉(良姜葉)包裹糯米與紅糖,放蒸籠上蒸熟而成的。有的讀者可能會有疑問,這個小吃與酒看似沒有關系呀。其實不然。當地流傳這樣的俗語“吃黃粑養胃、喝酒不易醉”,喝酒前吃點黃粑,能讓人越喝越有味。
瀘州出好酒。瀘州人愛酒,又把對酒的喜愛巧妙地與美食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瀘州酒食文化。可以說,酒已經深深地烙印在瀘州人的血液中。無論身在何方,那份酒情始終流淌在瀘州人的心間。
提醒:酗酒有害健康。飲酒還需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