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艷
每年的八九月份是肺結核患者的“多事之秋”。另外,換季時的氣候變化還容易誘發呼吸道感染,出現咳嗽、氣喘、發熱癥狀,無疑也會導致肺結核病情加重,甚至誘其復發或耐藥。因此,肺結核患者秋季還需多加強自身防護。
飲食——三高原則
肺結核是一種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合理的飲食與充足的營養補充對肺結核患者的康復有密切關系。
高蛋白有助于肺組織的修補,結核病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為每公斤體重 1.2~1.5克,多選牛奶等優質蛋白。高維生素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新鮮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纖維高的膳食和水是維持酸堿平衡、大便通暢、防止毒素吸收的必要措施。此外,可多選有滋陰退虛熱的鴨蛋、銀耳、百合、山藥等食物,烹調方式一般以蒸、煮、燉、汆等為佳。
注意:肺結核患者不宜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類、動物內臟、海鮮等。因為部分抗結核藥會影響尿酸排泄,攝入過多嘌呤會導致血尿酸升高,甚至會誘發痛風。
運動——有序遞進原則
肺結核患者常伴有全身不適、疲倦、消瘦和乏力等癥狀,很多人認為患者更應該注重休息。但有研究顯示,肺結核患者進行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肺通氣量和血氧濃度,改善胸腔內血液和淋巴循環以及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但患者運動一定要遵守有序遞進的原則。因肺結核治療時間長,特別是開始治療階段,患者多伴有發熱、盜汗,甚至咯血等癥狀,此時應以治療為主,加強休息。
隨著病情的恢復,患者可逐步采取柔和、舒緩的有氧戶外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初始可鍛煉10~20分鐘,每天1次或隔天1次,以無明顯氣促或咳嗽、休息后感覺舒適為當。
注意:肺結核患者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及一些耐力性運動,如長距離的步行、游泳、騎車等,也不要做深呼吸運動,特別是在病情尚不穩定時期,以免引起咳嗽和胸痛。
情緒——積極原則
心理活動與疾病的產生和發展有著密切關系,低落的情緒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使病情反復或加重。而秋季日照時間逐日減少,容易使人產生傷感情緒。肺結核患者在秋季應盡量積極樂觀,少看一些感情纏綿、充滿失意情緒的影視作品,少一些懷舊情緒,多參加一些有積極意義的活動。
注意:家居環境也會對情緒造成影響,患者一定要經常參加戶外活動,不要長時間待在家中。居住環境也要注意整潔衛生,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早中晚各開窗通風1次,每次30分鐘。另外,家中擺放一些綠色植物,不僅可凈化空氣和讓人情緒安寧, 且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