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舉
國內的流行病學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性癡呆的患病率是6%,80歲以上就達到30%。老年性癡呆的可怕之處不僅在于其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還在于人們缺乏對老年性癡呆的基本認識,早期診斷率低,治療率低。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社會,子女并非不關愛長輩,只是患有老年性癡呆的老人往往會出現性格行為的改變,子女如果不能正確辨別,往往會認為老人不講道理,從而疏遠老人。因此,正確識別老年性癡呆的早期癥狀,對防治老年性癡呆至關重要。
不在老人身邊的子女
應注意這些細節
中國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子女不和父母同住,往往難以發現父母健康狀況的變化。以下教大家幾個簡單的方法,以便能夠對老人的健康有所了解。
準備一個健康記錄本 現在電子血壓計、血糖儀、電子秤等設備非常普及,使用也十分方便,老人只需將血壓、心率、血糖、體重這些數據登記在一個本子上,子女回家時查看一下,就可以了解老人的基本健康狀況。某項數字波動較大可能是健康狀況惡化的表現。
常巡視家中的情況 子女應常檢查家中煤氣、電源開關、水管、暖氣等設施是否完好。這樣一方面是為了安全,另一方面是可以從是否燒水、煮飯忘記關火,發現老人是否有近期記憶力下降。原本勤勞的老人突然不愿做家務,也可能是老年性癡呆的早期表現。
觀察老人生活自理情況 觀察老人煮飯、洗衣、洗漱等日常生活細節是否出現問題。如忘記洗衣、刷牙、買菜算錢不準等行為都可能是老年性癡呆的早期表現。
關注老人精神狀態 雖然人都有心情好與不好的時候,但如果老人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表現出壓抑和憂傷,不愿參加社會活動,或者原本性格溫和的老人突然變得暴躁易怒、固執,這也是老年性癡呆的早期表現。
老人行為異常,
要及時檢查
如果發現有異常,應及時帶老人去專科門診進行檢查及評估,明確是否患有老年性癡呆。若確診父母或家屬患有老年性癡呆,也不要悲觀。因為,所有疾病都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或心理上的痛苦。但老年性癡呆患者基本沒有身體上的痛苦,只是記憶能力和認知能力被摧毀。我們應盡可能地讓她(他)們有尊嚴地生活下去。在治療方面,除了遵醫囑服藥外,以下方式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聽音樂 聲音是刺激大腦的重要方式,舒緩的音樂有助于舒緩緊張的情緒,輕快的音樂有助于提高患者對事物的認知及興趣。
觀看照片 照片是記錄圖像最常見方式。整理舊照片,并講述舊照片里的往事,是喚醒老人遠期記憶的重要方式。
做游戲 一些小游戲可以保持大腦思維的靈活,如麻將、棋牌等,有助于預防老年性癡呆。
當然,對老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家人的陪伴、關愛、理解和支持。只要正確認識,及早干預,老年性癡呆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