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李曉姍
疼痛,一直是患者關心的重要問題。比如人工關節置換術屬于骨科的大手術,不免有很多患者擔心如此大開大合的“切皮、割肉、鋸骨頭”會疼痛難忍,甚至遲遲不敢手術,延誤了治療。
手術帶來的疼痛有三種
手術會帶來疼痛是必然的,按發生機制來講,手術疼痛可以傷害性疼痛、炎癥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
傷害性疼痛 是手術損傷直接作用于神經產生疼痛。
炎癥性疼痛 是局部組織損傷后釋放炎癥因子導致的疼痛,來源于手術部位的組織。
神經病理性疼痛 是損傷和炎癥導致神經發生病理性改變導致的疼痛。組織可能無炎癥,且損傷已愈合,疼痛則來源于神經本身。
一般術后急性疼痛以損傷性疼痛為主,而慢性疼痛是炎癥性疼痛和神經病理性疼痛為主。三種疼痛原理不同,其處理的方式也不同,尤其在用藥方面。對癥下藥,可實現良好的鎮痛效果。
疼痛厲害時才開始鎮痛是誤區
不少人認為,手術前后不需要一直用鎮痛藥,正在疼痛或者疼痛加重時才吃去痛片或打止痛針。這種觀念使得術后慢性疼痛發生率居高不下。
只要是做手術,就會造成組織損傷,也可造成局部炎癥反應。炎癥反應是全身性的,除導致疼痛外,還會影響切口的愈合,造成神經病理性改變引發慢性疼痛,并增加血栓栓塞、心腦血管意外、應激性胃潰瘍等并發癥的風險。另外,因神經系統具有可塑性。組織損傷之后的炎癥反應使痛覺神經更敏感,更容易產生爆發性疼痛。
在疼痛不明顯時(有的甚至提前在術前)就開始用鎮痛藥,有利于抑制炎癥反應的水平,降低痛覺神經敏感性,提高感受到痛覺的閾值,讓患者不容易感到疼痛。
鎮痛藥不一定會導致藥物上癮
鎮痛藥吃多了會上癮是很多患者擔心的問題。
鎮痛藥分為很多種,不是所有種類都具有成癮性,規范的使用可以使成癮風險降到很低。比如塞來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鈉、雙氯酚酸二乙胺之類,屬于抗炎鎮痛藥,目前不認為具有成癮性;嗎啡、芬太尼、可待因等阿片類藥物以及類阿片類藥物曲馬多,確實具有不同程度的成癮性的。但藥物有成癮性,不代表吃了一定會上癮。在當前的鎮痛理念下,疼痛的控制是“階梯式”的,疼痛不嚴重到一定程度不會用到那些有成癮性的藥。
需要合理地使用鎮痛藥物
因此,醫生需要合理的使用鎮痛藥物。根據疼痛的發生機制,同時用幾種不同的藥物鎮痛,成癮性藥物只是其中之一。這樣一來劑量往往用得很小,患者幾乎不會發生鎮痛藥成癮。
(摘自《健康養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