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嗨,李小姐,你好!”“我姓劉,不姓李!”早晨,跨進小別兩個月的社區老人中心,看見往日與我常打交道的護士小姐,我向她打招呼,可惜卻張冠李戴了,惹得旁邊的人哈哈大笑。
原來,李小姐是柜臺經理,護士小姐姓劉。往日,我與兩位不僅熟悉,而且十分親近,分開這么短時間就混淆兩人的名字,這腦子啊,真的不行了。
無獨有偶,同在這一天,我坐公交車碰見老鄰居,想喊她們,卻記不起她們的姓氏。還好我急中生智,悄悄地問了人,才趕緊向她們打招呼,終于擺脫了尷尬。我是個熱心腸的人,平日見了熟人常先稱呼,并寒暄幾句??扇缃瘛敖⊥Y”找上我,怕要讓人誤會了,我開始擔心起來。
實際上,近來我在家里也易健忘,常常丟東忘西,隨時都能尋找鑰匙、衣物之類,一時未找到還會緊張地大呼小叫。每每這時,兒女們就私下議論:“老爸腦子不靈啦!”他們還商量著幫我買益智藥品。
我聽說后立即反駁:“我堅信我不會是‘健忘癥!有些忘事現象是暫時的。”我舉出種種理由:一是家族的記憶基因好。我母親活到九十多歲,她童年趣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常常不厭其煩地敘述,時間、地點、人物交代具體,毫不含糊。二是我也曾被人夸過“好記性”。且不說別的,單說我當了多年中學班主任,盡管我已近八十歲了,我帶幾乎還能喊出學生的名字來。三是以往許多親友的電話,不用查記錄,我能一口氣報出來。
想到這些,我很有信心把近來好忘事的現象改變。于是,我開始認真地計劃起來。
首先,我認為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好的心態,樂觀地生活,與人多交流。
其次,我要注意生活規律化,盡可能居住穩定。以往,我常跑來跑去,我國東部、西部,一年內轉悠幾次,過于頻繁。每次走動,我都神經緊張,情緒不安,影響記憶。每次外出1~2個月回來,許多生活中的事我都忘了,要這段時間才記起。
再次,要注意營養,補充蛋白質、微量元素,多吃芝麻、核桃、魚、蛋、龍眼、葡萄等食品,以此來補腦、健腦、增強記憶力。
最后,采取增強記憶的方法:①堅持用腦,勤思考,每天讀書、看報、寫作。雖然因我的底子薄,文字能力不強,但寫作是我的愛好,能反映我的生活軌跡,而且整理思維的過程還能促進腦子活動。②運用防忘的新方法。以往我用筆記本作為我的“防忘寶貝”。最近,我更多地采用手機上的備忘錄記事,不僅能記錄友人電話、地址,還能寫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記憶力好、身心健康、提高有限生命的質量是人人都希望的。當老年人覺得自己得了“健忘癥”時,不要灰心,努力找回記憶力是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