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艷
摘 要:為了促進農田栽參的順利發展,在土壤消毒和綠肥回田后,能改變土壤的理化性狀,也能在綜合措施應用下,能維護農田土壤微生物環境,促進農田的積極開展和發展。因此,本文基于試驗分析,探討了改良措施對農田土壤微生態及人參存苗率的影響。
關鍵詞:改良措施;農田;土壤微生態;人參存苗率
中圖分類號:S567.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20
在人參種植工作中,要實現人參產業的穩定發展,使用農作物和人參輪作形式能對地區資源的緊缺問題有效緩解。在農田中栽種人參,獲得的產量較低,引發的病害也比較嚴重。導致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農田的有機質含量較低、土壤的肥力較差,所以,要實現土壤改良工作,確保在積極發展下,具備現實意義。
1 試驗分析
1.1 設計試驗
試驗地區面積為667m2,為傳統農田,前茬作物為玉米。在玉米收獲后,地塊經旋耕備用。在小區試驗中,要對其隨機排布。在對其設計的時候,可以在6月20日使用氯化苦對土壤進行消毒,保證能將其施用到土壤中15cm。將每個穴中將規格設為3m×0.3m,為其施撒3mL肥料,并覆膜1周。在7月15日,需要在消毒后,在地塊上種植綠肥,其種植產量為1.5g。在8月28日的時候,實現綠肥回田工作,其旋耕2次。在9月15日的時候,還需要對消毒和回田后的地塊進行施肥改土。期間,可以使用農機肥,尤其是牛糞或者豬糞,按照一定比例攪拌備用。
1.2 采集土壤樣品
在完成土壤消毒、綠肥回田和施肥改土后,要對農田土壤進行采集,并將其與小區樣品進行對比。在每個小區內,隨機選擇出5個點,在每個點采集0~20cm的土層樣品,并將這5個樣品混勻,進行過篩。同時,還需要將每個樣品劃分為2個部分,分別將其應用到土壤理化性狀分析和-80℃環境下保存,保證能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進行分析。
1.3 對土壤的理化性狀進行分析
為了對土壤的理化性狀做出分析,需要使用水浸提法對土壤的pH值進行測定。為了對土壤的有機質、氮進行測定,可以使用水合熱法和凱氏定氮法進行測定;為了對微波消解法進行測量,主要使用土壤金屬元素對其測定。
2 試驗結果
2.1 改良措施能降低土壤pH
改良措施的使用,能降低土壤pH,也能促進土壤肥力的增加。基于對比分析,對土壤進行消毒,實現綠肥回收等工作,能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中的氮、有機質、鐵、磷等含量。所以說,通過試驗的分析發現,改良措施的使用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保證土壤肥力。
2.2 改良措施能降低土壤的微生物多樣性
使用高通量測序技術,能對21個土壤樣品中存在的序列進行分類和研究。使用土壤消毒、綠肥回田工作,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在與其對比過程中,完成消毒后的香農指數、豐富度都明顯降低。因此,土壤改良對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發展具備十分必要的作用,差異不明顯。
2.3 改良措施能對土壤微生物群落進行優化
土壤消毒和綠肥回田,能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組成部分進行優化,在實際對比和分析工作中,發現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組成部分存在較為明顯的變化。經過對比分析,消毒后的土壤中,TM7的豐度不斷降低,改良措施的應用具備較大的現實發展意義。
3 試驗結果分析
經過以上試驗分析,改良措施的應用,將降低土壤中的pH、保證土壤肥力的增加,也能避免土壤微生物多樣化,實現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的優化性,保證這些群落在一個水平上。科學技術逐漸發展,維護了農田的栽植產量。由于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害蟲,在消毒的時候,能殺滅土層中的病原菌、害蟲等,也能降低作物的死亡效率。氯化苦的使用,能對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群落組成進行優化,也能將土壤中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殺滅,保證能減少土傳病產生的數量。在不同苗床下,使用氯化苦,也能獲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4 總結
基于以上的分析發現,使用土壤消毒和綠肥回田,能對農田的土壤微生態環境進行改善,也能在該措施使用模式下,為人參的實際生長環境進行良好構建,從而保證農田栽參工作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江,董林林,王瑞,等.綜合改良對農田栽參土壤微生態環境的改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7(5):875-881.
[2]董林林,徐江,牛瑋浩,等.改良措施對農田土壤微生態及人參存苗率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6(23):4334-4339.
[3]王海江,石建初,張花玲,等.不同改良措施下新疆重度鹽漬土壤鹽分變化與脫鹽效果[J].農業工程學報,2014(22):102-111.
[4]宋學林.崇福鎮標準農田地力狀況及培肥改良措施[J].河北農業科學,2011(3):51-53.
[5]孫鳳坤,邢澤炳.農田機械土壤壓實概述及改良措施[J].農業科學與技術(英文版),2014(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