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
摘 要:草莓是我國主要水果種類之一,目前,我國草莓的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在世界都處于領先地位,大棚草莓栽植技術與管理水平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某地區草莓種植與管理技術為例,分別從品種選擇、育苗繁殖、科學栽培技術方式、出菇管理與適時采收等方面詳細闡述高效種植北方大棚草莓的技術,從而在提高草莓產量的同時保證草莓的質量,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關鍵詞:北方種植;大棚草莓;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123
大棚栽培草莓是設施栽培草莓的主體,與露地栽培相比較,不僅生長環境有差別,而且栽培品種以及采取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方法都不相同。目前,我國大棚栽培草莓已經形成了栽培面積在萬畝以上的生產區域。四川省草莓大棚設施以塑料薄膜小拱棚為主要栽培設施,成為塑料薄膜小拱棚草莓生產基地,本文以北方大棚草莓種植技術為例,多角度講解高效草莓種植技術。
1 選取優質品種,合理育苗繁殖
選擇優質品種,有助于草莓在生長的過程中不易發生病蟲害,且對溫度與氣候的適應能力更強,建議選擇高產草莓,個頭大、休眠期相對較短、方便儲藏運輸且抗性強的品種。如果按照休眠期劃分,草莓的品種分為寒地型與暖地型,寒地型建議選擇美國6號與皇冠,暖地型建議選擇春香與秋香,北方地區在種植草莓的時候可以根據成熟期來選擇品種。其中某地區在種植草莓時選擇的是明晶草莓,這是中國沈陽農業大學從美國品種“日出(Sunrise)”自然雜交實生苗中選出的早熟品種,1998年通過審定,果實大、近圓形、整齊,一級序果平均重27.2g,最大果重43g,果面紅色且光澤好,果實硬度較好,果肉紅色、致密、髓心校風味酸甜。
在合理育苗繁殖中,北方地區選擇的是常規繁殖法,也就是用匍匐莖進行繁殖,這種種植方式可以保證母株的優良性,夏末秋初定植苗子作為母株,株行間距在40~50cm之間,每667m2定植密度大概3300株。在育苗繁殖過程中注意松土澆水,匍匐莖抽生30cm時進行壓莖,以求發根育苗。
2 科學的栽培技術與方式
科學的種植方法與技術能夠事半功倍,不僅產出的草莓數量多,質量上也都是優質果實,詳細可參考以下幾點。中耕與施肥,中耕松土,利于有機物分解,11—12月應淺中耕3次。初花期與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每667m2施尿素10kg、磷肥20kg、氯化鉀10kg或三元復合肥35kg;栽培制度上有一年一栽培和多年一栽培2種,北方地區采用的都是一年一栽培制,果實采收后匍匐莖苗出圃時,所有植株挖掉重新種植,草莓收獲的時候產量高、品質好且病蟲害較少;促成栽培技術,在9月下旬的時候,趁著草莓沒有進入休眠期就扣棚升溫,通過人工增溫的方式促進其開花結果;半促成栽培技術,打破草莓休眠期,使草莓提前開始生長,可以利用菌袋塑料膜將菌柱置于畦中,保持3~8cm的間距后覆蓋處理土,再用清水澆灌,蓋上塑料膜即可;灌排操作,在開花與漿果生長初期,分別灌水1次。宜用溝灌,使水灌到溝高2/3處為好,讓水漸漸滲入畦土,溝內余水排出。如果趕上了天旱,應5~7d灌水1次,用橡膠管前端套上一段金屬管進行穴灌,既省水,又能保持畦土疏松。秋季多雨時,應及時排水。草莓園四周應早做排水溝道,使棚內畦溝水能排盡;通風操作,草莓苗生長的土壤濕度應在70%~80%為宜,,棚內空氣濕度以60%~70%為最佳。因此,當棚內氣溫超過30℃時,應及時通風,某種植大棚在11—12月10:00—15:00揭開大棚及中棚兩頭塑膜通風,當棚內濕度超過70%時,也應通風,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花期棚內放養蜜蜂,可在大、中棚兩頭另做尼龍絲網,便于順利通風。大棚通風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3 適時采收
草莓看起來有7~8分熟的時候,手捏著不軟,沒有鱗片翻卷,菌蓋光滑,色澤上潔白或者有少許的斑點時就可以采收。采收時不能等到草莓完全熟透,那樣在運輸加上售賣的過程中會失去商品價值。采摘時捏住柄下端,輕輕地旋轉拔起,采摘后將土壤整平,澆灌水分,一邊繼續種植。草莓苗開花、坐果到漿果著色,軟化,釋放特有香味,時間約30d。草莓漿果成熟后,應分批采收上市。一般每667m2產草莓1500kg。
4 總結
從選擇品種到適時采收,北方地區大棚草莓種植的整個過程是漫長而繁瑣的,一定要進行規范操作,無論是溫度還是濕度都要全程把控,包括采收質量、克服連作障礙等方面都需要經過長期的探討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讓北方地區產出優質大棚草莓,在產量提高的同時質量得到保證,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提高農民收入,提高北方地區的農業經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