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韡珺
摘 要:氣象事業是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防災減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滇南人工影響天氣的外場試驗基地進行了探究,就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規劃原則進行了闡述,著重分析了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保障措施,從而促進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建設更加科學合理,促進氣象事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滇南地區;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220
普洱市人工影響天氣事業最初由水利局組織實施,氣象部門是組織單位之一。該工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后來在上級部門領導的不斷支持和幫助下,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的組織規模越來越大,作業服務類型也越來越廣泛,為普洱市防災減災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了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的有效性,提升全省的經濟效益,打造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必須進一步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的現代化水平。
1 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規劃原則
從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規劃的規劃原則來看,主要應該遵循科學性原則、重點和優先原則、可行性原則和集約發展原則。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規劃必須遵循科學性的原則,也就是嚴格遵守上級部門的各項安排和指示,結合普洱市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進行合理規劃。具體來說,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規劃必須合理考慮普洱市河流分布特點、塘庫蓄水特點、農作物種植分布特點等,對飛機降雨航線進行合理規劃。重點和優先原則要求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規劃以生態保護作為主導,對空中的云水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通過人工降雨的模式預防氣候干旱,保障生態環境健康平穩的發展。另外,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規劃要以服務生態環境作為優先原則,建立完善的生態建設防護體系,在防災減災的基礎上實現生態環境的綜合服務。可行性原則要求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規劃必須充分考慮普洱市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對普洱市防災減災的具體要求進行全面掌握,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方案,使空中云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集約發展原則要求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規劃將現實需求與未來需求相結合,通過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實現各項資源的合理利用。
2 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保障措施
2.1 加強領導和監管的力度
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建設必須加強領導和監管的力度,根據《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云南省生態服務型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普洱市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等文件的要求,人工影響外場試驗基地的建設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滇南氣象事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展開,堅持上級部門的領導和指示,在各部門之間建立井然有序的協調機制,使上下級、各部門之間能夠充分地溝通協調、科學配合,從而推動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高效建設。另外,還必須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落實基地建設的各項工作,明確各部門的職責,使基地建設工作的開展更加高效。
2.2 注重布局的科學合理性
在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建設工作中,必須在堅持上級部門領導和指示的情況下,注重布局的科學合理性。為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充分結合滇南的實際情況,將社會經濟發展與云南省生態規劃建設充分結合,將氣象事業與云南省生態布局的作業要求相結合,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不斷完善業務體系和技術能力,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特色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建設規劃。另外,相關部門還要不斷完善天氣科技咨詢評議制度,收集各地區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科學性和完善性。
2.3 強化安全責任制度建設
在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必須切實強化安全責任制度建設。各項規章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夠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具體實施行為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指導。通過各項制度的規劃設計,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會受到合理的規劃,從而降低工作中發生失誤的幾率,增強各項工作的合理性。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必須建立在氣象行業工作規范和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工作人員的職責制定出明確的規章制度;大力推動法律法規建設,完善人工影響天氣的工作環境,將安全責任書進行明確落實,政府及各部門逐級簽訂,提升氣象作業的安全性;必須建立健全的安全監督制度,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對作業情況進行報告,從而增強管理工作的科學有效性。
2.4 建立健全效益評估機制
健全的效益評估機制能夠有效增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效果。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滇南人工影響天氣外場試驗基地的工作人員必須與社會各部門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對工作開展情況的反饋進行收集和整理,及時采納各部門之間的意見和建議,從而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可觀的真實依據。
3 結論
針對滇南人工影響天氣的外場試驗基地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可得,加強領導和監管的力度、注重布局的科學合理性、強化安全責任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效益評估機制,能夠有效提升氣象事業的現代化水平。希望本文可以為研究滇南人工影響天氣的外場試驗基地的相關人員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