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積極響應團中央、團市委和校團委的號召,充分發揮暑期“三下鄉”引導大學生了解科技支農并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同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深入發展和改變農村傳統的生產銷售模式,提高農村生產銷售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三下鄉;農村;電子商務
1 引言
1997年5月2 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大中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我們知識分子同工農群眾相結合、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貫方針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也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出相關部署,為電子商務推動農村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帶來歷史性機遇。【1】為積極響應團中央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的號召以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支農”的相關政策和方針,重慶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電商支農”學生團隊在2017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深入到偏遠的秀山縣平陽村進行實地調研和電子商務相關知識普及,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傳播到農村中去,通過搭建網絡銷售平臺實力助跑平陽村的瓜果銷售,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2 平陽村的困境和“電商支農”團隊的完美相遇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農村迅速崛起,通過網絡平臺覆蓋農村的生產、銷售、供應等各個環節,為農村提供信息、交易、結算、運輸等全程電子商務服務。農村電商在發展中已逐漸形成了遍布縣、鎮、村的網絡服務體系,有效破解了農村銷售、消費、創業、產業集聚、城鄉一體化等問題。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配合密集的鄉村連鎖網點,以數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過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成體系的跨區域跨行業聯合,構筑緊湊而有序的商業聯合體,降低農村商業成本、擴大農村商業領域、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獲利者,使商家獲得新的利潤增長。
地處偏遠山區的秀山縣平陽村因地理位置所限,仍停留在以傳統的市場銷售方式低價銷售初級農產品階段,村民思想較為落后對網絡線上銷售的了解幾乎為零。為了幫助秀山平陽村的農產品打響品牌特色,同時解決因交通不便利、種植產業缺乏科學系統的管理、農產品無固定營銷渠道、缺乏勞動力、產品滯銷等問題,2017年7月重慶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與秀山縣群團活動中心達成一致,讓“電商支農”學生團隊來到平陽村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對當地所種植的經濟農作物基地進行考察,創建線上電商微商銷售服務平臺,為平陽村的農產品延長銷售時間、擴大銷售半徑,并且幫助當地農民建立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生產經營體系,合理安排農作物的生產、調整品種和銷售時機,實現農村生產和城鎮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
3 搭建線上銷售平臺,助跑特色農產品銷售
經現場實地調研,平陽村有5005畝土地,其中耕地約3293.5畝。種植業以瓜果蔬菜、中藥材為主,其中瓜果蔬菜以西瓜、獼猴桃和葡萄為主。由于平陽村本身的地理位置與獨特氣候,使得平陽村的晝夜溫差高達8-10度,所以在不加膨大劑的情況下,瓜果蔬菜相比于其他地區的體積更大,味道更甜,也更加健康天然;中藥材以金銀花、黃金與南蒼術為主,且以農村合作社的方式進行生產,其中金銀花為主導中藥材產業,有4000多畝,一畝地有80-100根。
平陽村農產品的銷售模式十分單一,主要依托中介商低價大批量的采購和運輸倒賣。這種傳統的銷售運營模式相對比較落后,盡管平陽村的西瓜在秀山有一定的好口碑,但是平陽西瓜這個品牌推廣很是欠缺,加之放養式的管理模式也比較僵化,各家農戶自管自地種植,缺乏系統地和有規模的管理,沒有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查和反饋,導致了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并不是非常理想。
“電商支農”學生團隊在對平陽村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平陽村的農產品發展可以發展觀光農業,其品種豐富的瓜果蔬菜可以讓市區里的人們體驗農村采摘果實的樂趣,既帶動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又推廣了平陽村的知名度。為了推動平陽村農產品目前的銷售困境,“電商支農”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平陽村的當地村民搭建了農產品銷售線上推廣和銷售平臺,這無疑為解決當地農產品突破時空限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電子商務線上平臺改變傳統模式下的農產品流通過程,形成由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組成的以并以信息流為核心的全新農產品流通物流鏈,解決當地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同時,通過搭建電子商務線上銷售平臺,當地農民可以擺脫中介商大量殺價的困境,實時掌握當地農產品銷售的情況和前景,適時調整農產品的數量和規模,優化生產,逐步從“生產什么賣什么”向“市場需要什么生產什么”轉變。
4 結語
通過大學生“三下鄉”這一特殊的渠道, 新發展階段下的“大學生反哺社會”模式逐漸形成。農村歷來是青年學子成長的豐厚沃土和生動課堂, 大學生“ 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恰好為青年學子搭建了一個在實踐中積累才識、鍛煉能力的平臺。【2】此次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完成了科技支農和農村電子商務的“牽手”。平陽村擁有瓜果種植的絕佳地理位置和土地資源,但是苦于農產品的運輸、銷售渠道等問題,當地農民收入底下,生活水平也一直沒有較大改善。“電商支農”學生團隊通過進行實地調研,制定平陽蔬果線上推廣計劃和網絡銷售平臺的搭建,為平陽村的長遠發展提出了打造觀光農業的建議,既能帶動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又可以提升平陽村的知名度,實力助跑平陽村的農業發展為當地村民創收。
參考文獻
[1]康春鵬.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形勢與走勢[N]. 農民日報, 2018-5-19.
[2]張洪峰. 大學生“三下鄉”活動與新農村建設[J].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8,10(5):108.
作者簡介
劉宇(1990—),女,土家族,重慶秀山人,英美文學專業,碩士,現任職于重慶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