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 要: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下,物資的流通越來越快,倉庫保管工作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和改良。倉庫的保管對財務和生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充分了解倉庫保管的基本知識,明確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有效分析的基礎上,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倉庫保管的質量。本文對倉庫保管的重要性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對提高倉庫保管的質量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倉庫保管;物資;重要性;流通
1 倉庫保管概述
倉庫保管,是指服務于一切庫存物資的經濟技術方法與活動,管理的手段既有經濟方面的,也有技術方面的,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倉庫的選址和建設。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倉庫的規模和數量、地理位置、交通狀況、服務對象、倉庫保管物品或貨物的性狀、儲運設備和運輸工具等,其焦點在于前兩項。
(1)倉庫的選址。倉庫選址的必要條件是業務量的增長率和服務的范圍。定量分析是倉庫選址的必要方法,在采用相應的分析模型時,需要綜合考慮作業量和成本費用兩個方面的數據。
(2)倉庫的組織結構。倉庫組織是按照預定的目標,將作業人員和各種儲存手段有效的合,完成各個階段作業職責,為產品流通提供良好服務,最大限度保證工作進度。倉庫組織結構的原則是分別保持作業過程的連續性、比例性和協調性。
(3)庫內運輸道路與作業的布置。倉庫內運輸道路的正確安排以及尺寸的大小是影響倉庫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其通路設計應確保存貨的正確存取,裝卸設備的順暢進出以及服務區間的必要覆蓋。
服務是貫穿倉庫作業的一條主線,服務的效率是倉庫作業質量的主要表現形式,表現為倉庫利用率、貨物周轉率、進出庫時間和裝卸車時間等指標。庫內布置的原則是確保“快進”、“快出”、“多存儲”、“妥保管”。此外,建設高效率的倉庫,還需要有效的管理體系的保證,包括現場的組織和督促、標準化和制度化的操作管理以及嚴格的質量責任制的約束。
2)倉庫的業務管理。以流程體制為手段,將收貨、驗貨、存儲搬運、揀選分揀、流通加工以及計算機信息處理等業務流程有機結合,形成多功能、集約化的全方位服務。倉庫的業務主要包括:
(1)入庫。也可稱之為收貨作業,指從貨物運抵達倉庫開始,經過搬運、裝卸、驗貨、分類編碼、入帳等環節。入庫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儲存保管和出庫作業的順暢。
(2)出庫。也叫做發貨(或交付)作業,是根據業務部門需要將產品交給收貨人或者相應的運輸單位的一系列過程。出庫是產品存儲過程中的最后一環,其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倉庫的形象,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率和生產進度。
(3)盤點。為了有效的控制和掌握產品的數量,必須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清點存儲的產品,通過盤點可以查出作業過程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
2 倉庫保管的五點含義
2.1 倉庫保管首先是一項物流活動
倉庫保管首先是一項物流活動,或者說物流活動是倉庫保管的本質屬性。倉庫保管不是生產、不是交易,而是為生產與交易服務的物流活動中的一項。這表明倉庫保管只是物流活動之一,物流還有其它活動,倉庫保管應該融于整個物流系統之中,應該與其它物流活動相聯系、相配合。這一點與過去的“倉庫保管”是有重大區別的。
2.2 倉庫保管的基本功能
倉庫保管活動、或者說倉庫保管的基本功能包括了物品的進出、庫存、分揀、包裝、配送及其信息處理等六個方面,其中,物品的出入庫與在庫管理可以說是倉庫保管的最基本的活動,也是傳統倉庫保管的基本功能,只不過管理手段與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物品的分揀與包裝,過去也是有的,只不過現在更普遍、更深入、更精細,甚至已經與物品的出入庫及在庫管理相結合、共同構成現代倉庫保管的基本功能;之所以將“配送”作為倉庫保管活動、作為倉庫保管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因為配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運輸,而是倉庫保管的自然延伸,是倉庫發展為配送中心的內存要求,如果沒有配送,倉庫保管也就仍然是孤立的倉庫;至于信息處理,已經是現代經濟活動的普遍現象,當然也應是倉庫保管活動的內容之一,離開了信息處理,也就不成其為現代倉庫保管了。
2.3 倉庫保管的目的
倉庫保管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供應鏈上下游的需求。這與過去僅僅滿足 “客戶”的需求在深度與廣度方面都有重大區別。誰委托、誰提出需求,誰就是客戶;客戶可能是上游的生產者、可能是下游的零售業者,也可能是企業內部,但倉庫保管不能僅僅滿足直接“客戶”的需求,也應滿足“間接”客戶即客戶的客戶需求;倉庫保管應該融入到供應鏈上下游之中,根據供應鏈的整體需求確立倉庫保管的角色定位與服務功能。
2.4 倉庫保管的條件
倉庫保管的條件是特定的有形或無形的場所與現代技術。說“特定”,是因為各個企業的供應鏈是特定的,倉庫保管的場所當然也是特定的;有形的場所當然就是指倉庫、貨場或儲罐等,現代經濟背景下,倉庫保管也可以在虛擬的空間進行,也需要許多現代技術的支撐,離開了現代倉庫保管設施設備及信息化技術,也就沒有現代倉庫保管。
3 對倉庫保管的幾點建議
1)統一劃定貨位。對現料場、料棚貨位進行統一規劃,重新劃分,界定劃分依據及間隔,杜絕倉管員隨意編排貨位的情況發生。對于貨物的出入庫進行嚴格的貨位管理,逐步推廣應用條碼管理技術,實現實時貨位查詢和貨位動態分配、管理,達到庫存管理的前端應用與物資收發操作的實時聯系,把出錯率降至最低。以促進倉庫保管規范化、標準化,也便于配合電子監控警報系統實現準確預警,快速響應。
2)統一標識格式。即對物資料簽統一制作格式和所需填寫的項目內容,逐步探索將條碼引入物資標識,通過掃描商品的條形碼,實現實時查詢其存儲的貨位,同時基于庫存貨位信息分配貨位或動態定義貨位。基于出入庫商品的批量動態地分配人力、物力資源,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以實現庫存實物管理與物資信息管理系統融合,推進實現庫存自動化盤點和精細化管理。
3)明確標識管理,商品管理條碼化。即對標識內容的填寫、維護、更換劃分責任,做到貨位規范化、管理條碼化。條碼是商品的唯一標識,現代商業管理(包括倉庫保管系統)的基礎是商品的條碼化。結合目前的物資管理信息系統,通過開發系統庫存綜合盤點功能,就可以分倉庫、分區、分貨位進行隨機抽查,也可以針對特定類抽查,定期對整個倉庫系統進行全面的盤點。
4)定期維護管理。一是對劃定后的貨位界線標識定期維護,二是對標識標牌定期維護或更新。確保實現實時貨位查詢和貨位動態分配、管理。清晰規范的貨位,顯明準確的標識,是倉庫保管的根基。隨著現代物流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和倉庫保管水平的不斷提高,將大幅提高倉庫保管運作與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減少現有模式中管理貨位信息的時間,提高庫存查詢和盤點精度,大大加快出、入庫單據的流轉速度,減少人、財、物的資源浪費。
4 結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物資的流通和在物資的管理中,倉庫保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資金的正確使用和后勤的正常運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須充分認識到倉庫保管的重要性,明確倉庫保管的目的、功能和條件,采取恰當的方式,使倉庫保管工作能夠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為經濟的發展做出積極有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珍雪.現代電力企業物資倉庫保管探析[J]. 中國電力教育. 2014(12)
[2]鄭文彬.電力物資倉庫保管問題及優化對策分析[J]. 企業技術開發. 2013(09)
[3]吳曉敏.試析電力企業如何強化物資倉庫保管[J]. 廣東科技. 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