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波,胡愛兵,郭志明,張賢紅
(荊州農業科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荊州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光熱條件好,植棉水平高,是國家重要的棉花優勢產區。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棉田化肥用量劇增,據《中國統計年鑒(2017)》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化肥施用量為5984.1萬噸,是1978年的6.7倍,且以每年約2.8%的速度增長[1]。大量化肥的單一施用,不僅增加了投資成本,而且造成了土壤板結、理化性質降低[2],面源污染加劇[3],嚴重影響棉花可持續發展。有研究表明,施用有機肥能改善土壤微生態的系統,提高土壤的生物多樣性和土壤的生物學活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形成、環境及營養循環,從而提高土壤肥力,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4]。因此,作者通過研究不同比例有機肥替代化肥對棉花各種性狀、土壤養分及產量的影響,為江漢平原棉花減少化肥用量、降低植棉成本、改善棉田環境、增加植棉效益提供基礎數據。
供試棉花品種為CN01;化學肥料為尿素(N為46%)、重過磷酸鈣(P2O5為46%)、硫酸鉀(K2O為50%),有機肥采用餅肥。磷、鉀、有機肥在播種前(5月29日)一次施入,氮肥基施40%, 7月22日追施60%。
試驗于2017年在荊州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土壤為沙壤土,前茬作物為小麥。試驗共設6個處理,處理1為不施肥處理(ck),處理2為全施化肥處理(施用量參照當地常規),處理3、處理4、處理5和處理6分別為減少化肥施用量20%、40%、50%和100%用有機肥替代(按氮素量折算餅肥用量)處理,其各處理小區肥料用量見表1,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54.72 m2。
棉花于5月24日人工直播,行距0.76 m,株距0.175 m,密度為7.52萬株/hm2。試驗田管理同當地生產上常規管理。
適時進行棉花的播種期、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吐絮期等生育性狀調查;每小區選擇有代表性10株,于7月、8月和9月中旬調查株高、果枝、鈴數等性狀;測定鈴重、衣分;檢測斷裂比強度、上半部平均長度、整齊度指數、馬克隆值;測定棉花生長不同時期土壤中有機質、全氮、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小區單收、單曬、稱重計產。
從表2可見,各處理在生育期、單鈴重、衣分等方面差異不顯著;施肥處理的單株結鈴顯著高于ck,且有機無機肥配施普遍高于單施化肥,說明施用有機肥有利于棉鈴的形成[5];5個施肥處理籽棉產量均比ck高,其中4個處理與ck差異達顯著水平,化肥減量20%和減量50%處理產量相近,減量50%處理產量最高。

表1 各處理的小區施肥量

表2 各處理的生育期、產量和產量性狀
2.2.1 不同處理土壤全氮含量
由圖1可見,蕾期和花鈴期各處理土壤全氮含量差異不顯著,吐絮期全有機肥處理顯著高于全化肥和減量20%。全化肥處理土壤全氮含量隨生育期逐漸降低,吐絮期低于其他處理。替代40%以上化肥,土壤全氮波動較小,全施有機肥土壤中全氮含量增加。
2.2.2 不同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
由圖2可見,各處理有機質含量差異不顯著,全施有機肥處理蕾期和花鈴期有機質含量最高。
2.2.3 不同處理土壤堿解氮含量
堿解氮反應土壤氮素供應情況,與作物生長關系密切。由圖3可見,三個時期全有機肥、減量20%處理堿解氮含量較高,ck堿解氮含量最低。
2.2.4 不同處理土壤速效磷含量

圖1 各處理三個時期的土壤全氮含量

圖2 各處理三個時期的土壤有機質含量

圖3 各處理三個時期的土壤堿解氮含量

圖4 各處理三個時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
由圖4可見,花鈴期和吐絮期全有機肥、全化肥、減量20%處理速效磷含量較高,三個時期均是ck的速效磷含量最低。
2.2.5 不同處理土壤速效鉀含量
由圖5可見,三個時期全有機肥處理速效鉀含量最高。隨著生育期,有機肥處理先降低后增加,對照處理鉀含量波動不大,化肥處理一直降低,到吐絮期降到最低。
綜合來看,全施有機肥處理,土壤全氮、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較其他處理高,有機肥部分替代與化肥處理,差異不顯著,替代量還需結合產量等確定。

圖5 各處理三個時期的土壤速效鉀含量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棉花纖維品質有一定的影響,減量20%處理棉花上半部平均長度、整齊度指數和斷裂比強度最高,與其他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ck處理三項指標最低。全化肥、減量40%、減量50%和全有機肥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各處理之間馬克隆值無顯著差異。說明施用有機肥能顯著改善棉花纖維品質,這可能是因為有機肥促進干物質積累,并通過礦化等作用提供更多鉀素營養,使對鉀素的供應持續而穩定[6]。郭英,等[7]認為鉀素能提高棉花纖維成熟度,對品質有顯著的影響。
參考價格以籽棉6元/kg、尿素1.5元/kg、重過磷酸鈣1.3元/kg、硫酸鉀3.5元/kg、餅肥2.4元/kg計算經濟效益。由表9可知,隨著化肥用量的減少和有機肥用量的增加,肥料成本逐漸增加,處理2~6分別比對照增收 7935.0元 /hm2、6727.5元 /hm2、2906.7元/hm2、4766.1元 /hm2和 460.2元 /hm2,其中全化肥處理效益最好,有機肥替代處理以減量20%化肥處理效益最好。

表3 各處理的棉花纖維品質

表4 經濟效益分析
棉花增施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棉田化肥減量有機替代是增加有機質含量、培肥土壤、改善環境、節本增效、實現棉花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有益途徑。從以上試驗結果綜合分析得出:①減少化肥施用的同時,配施部分有機肥可以達到與純施化肥相當的產量水平;②單純施用化肥既不利于增產,又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還會造成環境污染,有機肥與化肥配施是最佳施肥方法;③采用50%化肥+50%有機肥方案,棉花產量最高;④有機肥替代20%雖與替代50%處理產量相當,但增收1961.4元/hm2,且纖維品質最好,因而最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