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數高職學生對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是很感興趣,智能家居這門課課時多知識比較枯燥,怎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是本文提出分組教學的主要目的。
【關鍵字】高職學生;智能家居;分組教學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7-0199-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099
0 引言
在多年的高職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學生對上課不感興趣,睡覺和玩手機是常態。成績對他們來說好像是別人的事,和他們沒有多大關系。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經是每一位高職老師致力在研究的問題。
1 分組教學的特點
1.1 傳統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也叫做"多級制"或"不分級制"。其中一種分組制是在同一班級內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變化,將他們分成教學內容深淺不同或進度各異的小組。優點包括: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英才教育",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缺點是: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們的能力和水平;在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意愿常常與學校的要求不統一;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能力強的學生容易滋生驕傲情緒,能力差的學生會產生自卑感。
1.2 新型分組教學
16級物聯網班只有47名學生,根據物聯網實訓室的電腦座位特點,4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并命名組號。當然,分組的時候以學生的意愿為主,自愿組隊。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小組為單位交作業和進行期末測試,測試的時候隨機抽一個人來做實驗,他所得分數代表整組每個人的期末成績,這就是分組教學的精華了,這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和積極性。
2 分組教學在智能家居中的運用
智能家居課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從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設計與實現的整個流程出發,以企業項目開發為主線,闡述了從感知層數據的獲取,到傳輸層的數據傳送至上層的智能家居應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過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用學生對對物聯網一個完整系統有個清楚的認識與理解,為今后從事的物聯網系統集成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礎。它由36課時理論課和36課時實踐課組成,具體內容有5個項目組成,知識點多,相對于其他課程比較枯燥。所以,一個好的教學方法顯得尤其重要,下面以點亮LED燈為例,體會分組教學在智能家居課中的應用。
2.1 點亮LED燈
(1)實訓成員:盧玉婷wl160105,湯雨生wl160106,陳樂平wl160107,孫鋮俊wl160108。
(2)實訓目的:讓用戶了解CC2530的I/O接口的編程方式,學會使用I/O操作外部設備,實訓以LED為外設,通過I/O控制LED的滅亮
(3)實訓設備:仿真器1臺、傳感器節點底板1塊、Zigbee模塊1塊、USB連接線1根、PC1臺
(4)實訓步驟:1、硬件2、開IAR建立新工程3、相關代碼4、線調試代碼5、試完畢通過下載器將可執行文件下載至單板6、察實訓結果
(5)實訓內容:
#include
#define led1 P1_0
#define led2 P1_1
#define led3 P1_4
void IO_Init(void)
{ P1DIR |=0xff;
P1 = 0x00;}
void main(void)
{ IO_Init();
led1=1; led3=1;}
(6)實訓結果:Led1、led3燈亮
2.2 結果分析
實驗最終交的word文檔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里面的內容需要硬件設備搭建、軟件IAR提供編譯環境等,每位成員都參與到了實驗當中。最主要的是期末測試時,每個實驗只能由一位學生獨立完成,該學生又是由上課老師隨機抽的,這就需要每個學生都要會這個實驗了。
3 結束語
通過學生在實訓課上的氣氛來看,分組教學可以促使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到智能家居課的教學中,做的好壞學的好壞不在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關系到整個團隊的好壞,增強了學生的使命感,提高了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
【參考文獻】
[1]王小強.《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設計與實現》.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年).
[2]黃傳河.《物聯網工程設計與實施》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3]陳國嘉主編.《智能家居》(第1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4]唐敏,黃煌主編.《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設計與應用》(第1版),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出版社,2018.
[5]https://baike.so.com/doc/6619143-683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