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毓華
關鍵詞:少年維特;家庭因素;隨筆
2017年對我的職業生涯而言,是不同尋常的,工作了四年之后,學校安排我擔任了班主任的職務。坦白來說,這是我未曾料到,因為我既無理論儲備也缺乏實踐經驗,接到消息后連續幾天心情都無法平靜、懼怕、慌亂,似乎也夾有一絲小小的興奮和期待。
這種情緒一直持續到與他們的第一次見面結束后,雖然未當過班主任,但畢竟在四年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一些與學生相處的經驗,因此在面對一群稚氣未脫,對剛剛進入的新環境充滿好奇心與羞怯感的孩子們時,迅速樹立起了教師威嚴而不容侵犯的形象,總體上平穩有序的完成了初期的工作,而后對于班主任這個角色,沒有之前那樣戰戰兢兢的畏懼心了,管理學生這件事情,似乎并不困難。
一、突如其來的煩惱
可惜,新高一正式開學后的兩周里發生的事情,冷酷地粉碎了我淺薄而粗糙的判斷。
開學僅僅兩周的時間里,有名同學出現了一些情緒和心理上的反常情況,讓我措手不及,焦頭爛額。
由于相處時間過短,事發突然,我對這名學生僅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信息。開學第一周的有天夜里,學生A的家長突然在十點多打電話給我,接通后,沒有一句客套寒暄的話語,他直愣愣地甩給我一句“羅老師,我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這個孩子不想上學了!”我當時非常震驚,心頭一緊,不由自主地“啊”出了聲,隨后意識到自己的激烈反應可能會加劇家長的焦慮心情和憂懼感,立即壓住自己的驚愕,盡可能用平靜的聲音安撫他的情緒,然后詢問事情的原委。
“這孩子今天上學回來情緒不太合適,臉色不好,我們就問了一下,結果她突然哇哇大哭起來,邊哭邊說著不想去上學了,我們追問原因,她什么也不肯說,只是一個勁的哭鬧,我有些生氣,就加重語氣數落了她,表明態度:必須得上學!她聽后停止了哭鬧,怔怔地看著我,冒出來一句:‘你再讓我上學,我就跳樓,我聽了真的嚇壞了,不敢再逼她,實在沒辦法,只能給您打電話,我現在該怎么辦才好?”
我聽完家長的講述后,一頭霧水,情緒從驚詫轉向茫然,家長的敘述里沒有任何孩子出現以上反應的原因,在這件事情上,我們都存在巨大的疑惑,只要孩子不開口,我們便無法得出任何結論。
二、浮出水面的真相
第二天剛到教室,我便把與A關系親密及她前后左右的同學叫到辦公室詢問,因為剛開學一周,所以我在他們那里得到的信息有限,不過至少了解到A與周邊的同學交流并不多,總體上大家對她初步的印象是安靜內向,氣質有點冷冷的。此外獲悉,第一天上課時她因為老師提前布置的作業沒有完成,在同學面前受到了一點并不嚴厲的批評。
直到與她父親當面深入交談后,我才有一些明白了這其中原委。他的父母之前有一個孩子,二十歲的時候因為突發事故離世,這個巨大的悲劇一度將這個家庭推入了絕望的深淵。后來,經過慎重的考慮,夫妻二人決定再要一個小孩,便是A。因為之前的喪子之痛,他們從小對A十分寵溺,百依百順,盡可能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萬千寵愛中成長起來的A在讀高中之前也一直是班上表現較為優秀的學生,老師對她也十分偏愛,關注有加,可以說,她的成長可謂是一帆風順,在家中是父母的公主,在學校是老師的愛將。這次突發的異常令她的父母十分困惑。在我們的談話中,以下話語被家長屢屢重復:“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我們該怎么辦啊,她以前很優秀,一切都很好,我們真的很不容易”,可見他的慌張與無措。
可是除了打開孩子的心扉,探索她的真實想法外,對這個問題似乎找不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法,可A又執拗地拒絕與家人溝通。于是,我與學校心理老師溝通后建議他們尋求專業幫助,帶孩子去做專業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師的干預效果明顯,在與咨詢師交談之后,A終于愿意與我們溝通了。她開口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其實,那個,我不是不想上學,只是不想在這里上學。”對于她口中道出的緣由,我的第一反應是無法接受的,畢竟我校是一所口碑與質量并存的重點高中,很多優秀初中學子畢業后的理想歸宿,她拼命拿到那張來之不易的入場券后,卻在一僅僅星期后就要逃跑。我忍著好奇不發作聽她繼續說:“我來這里的第一天就感到十分壓抑,同學和老師都很好,只是我不喜歡,這里不適合我,我一站在校門口就感到恐懼焦慮,所以,我要轉學,不讓我轉學,我就不上了。”這番話大概是思考了很久,鼓了很大勇氣后講出來的,可惜話一出口,卻變成了最后通牒,沒有一絲回旋余地。我感到一陣失望,無力攔阻,他父親抱歉地望著我,滿是無奈與尷尬。
三、溫柔地對待維特的煩惱
對于出道不久的年輕班主任來說,遇到以上的事件無疑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挑戰與考驗。班主任的工作不僅僅在于管理,更在于守護那些稚嫩敏感的心靈,照看并且打磨他們從脆弱變得堅強。這個孩子所呈現出的情緒異常,她的家庭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A同學從小所受到的過分寵溺和關注使得她無法在全新的、聚集了與她一樣優秀孩子的環境中找到自我,從而產生焦慮和恐慌,最終選擇逃離。
面對受傷的稚嫩心靈,所有成人世界里成熟、精密、四平八穩的道理都不足道,我們以為這是一個內心成長的契機,自怨自艾不是出路,敏感自憐就是軟弱,但如同少年維特一樣,從他情感激蕩的內心獨白中可以看到,他能夠充分體味內心的感受,而對復雜多元的世界理性不足,他能夠看到的世界還很小,而在這有限的范圍內的壓力多過于他能承受之重,當遭遇挫折的時候,放大痛苦,直接崩潰,悲劇就此產生。那么,我作為他們這個階段的重要守護者,對待那樣的心靈,也許應當極盡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