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已成為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大力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繁榮校園文化和促進特色發展,彰顯深圳市創新型城市的特色,深圳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優秀科技社團”創建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市中小學科技社團建設初見成效。自2015年開展中小學“優秀科技社團”創建工作以來,全市已產生市級優秀科技社團200個;社團輔導老師達500余人,參與社團課程活動的學生約12萬人次。科技社團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科技課程的學習,也為學生提供了參加各級各類科技活動、科技展示、科技競賽的機會,已成為深圳教育的亮麗名片。
一方面,科技社團在建設之初,我們出臺了包括《關于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關于全面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等頂層設計文件,對科技社團建設的目標進行了明晰的界定。文件載明,科技社團建設的總目標是大力培養中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繁榮校園文化和促進特色發展,彰顯深圳市創新型城市的特色。另一方面,我們還出臺了《深圳市中小學“優秀科技社團”創建工作管理辦法》《深圳市中小學“優秀科技社團”創建工作評價辦法》等實施性文件,確保了科技社團建設的落地。同時,為保障科技社團建設順利實施,我們制定了具體的評價標準,從管理指導、活動實施、普及與提高、課程創新、活動特色、經費管理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與引導。標準科學明確,操作性強,如“普及與提高”方面,既有學生廣泛參與科技社團活動,參與學校科技節、各類科技競賽活動的評價指標,具體評分中對在校學生參與度、社團活動項目在學校科技活動中的分量、學生參加競賽的獲獎率也提出了相關要求。
自2015年創建“優秀科技社團”申報工作以來,社團建設在規劃上突出多元與均衡的協調發展的特點。一是區域分布均衡。“優秀科技社團”創建學校遍及所有區、新區、直屬學校。從數量上看,龍崗區比較突出,但按申報比例計算,其他各區“優秀科技社團”創建學校在該區中小學總數的占比均在15%~35%之間。二是門類分布多元。200個“優秀科技社團”分成五大類別:科技實踐類(43個)、發明創新類(35個)、三模一電類(44個)、機器人類(34個)和其他類(44個)。三是學段呈塔形分布。小學創建學校超過總創建學校的半數,小學(102個)、初中(72個)、高中(25個)、職校(1個)依次減少。這種塔形結構保證了社團建設的基礎。
為更好地指導和推動科技社團的特色發展,我們采用多種形式促進學校與社團資源的結合,比如舉行社團指導教師培訓會、科技創客節、創建經驗交流會、中期評估總結會等,利用這些機會,引進我市高科技企業、社會團體、科技教育機構推薦給學校和教師,讓學校社團了解科技前沿,選擇適合自己學校和社團的特色課程,開展相關的合作,讓社團建設百花齊放。
跟蹤調查發現,全市約有60%的社團與企業、機構有合作關系,尤其在創新發明類與機器人類社團中表現明顯;有50%的社團向校外機構購買了課程。這些社團在相關社會機構、企業的幫助下重構起了社團活動的項目和課程,比如葵涌二小在比亞迪的支持下在學校建設了電池科技館。有的社團將學校的實踐活動擴展到校外的科技企業,比如羅湖外國語學校生物社團的學生,利用暑期時間到華大基因公司進行研修。社團的特色化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特長發展。

把社團建設工作與科技輔導教師的成長相融合。科技指導教師在科技社團的建設中起到關鍵作用,為此,我們把名師培養工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教師繼續教育等工作結合起來,促進科技教師隊伍的建設。幾年來,教師對科技教育的投入度明顯提高,教師自身科技教育技能力也有大幅提高。各類培訓、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有力提高了教師的基本實踐能力和課程實施能力,如李貌、趙葆東等教師成長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胡小盈、魏國勇、周茂華等100余位教師已成長為科技優秀輔導教師,在各類、各級比賽中都獲得優秀輔導教師獎、金牌教練員等;甚至有的指導教師成了某個領域的專家,如羅其潔老師在廣東本土植物研究及組培方面已有突出研究成果,成了該領域的專家。
把社團課程開發與“好課程”評選工作相結合。“優秀科技社團”需要科技課程的支撐,建設一門好課程是社團發展的基礎。我市每年都會開展“好課程”遴選工作,因此,有的學校集中科技教師團隊,共同開發有特色的科技課程;有些學校依托科技公司的合作,開發校本化的科技特色課程;有的學校跨學科組建團隊,開發綜合科技拓展課程。這些課程又在社團活動中運用實施,在不斷的“實施-反思-修改”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品質高、效果好、有特色的好課程。三年來,科技社團課程中,有85%左右的課程被列為學校核心校本課程,有30%左右的課程被評為區級“好課程”;約有10%的課程被評為深圳市級“好課程”。
把社團建設工作與科技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相結合。科技社團建設和學校的特色發展是相得益彰的。在各級交流活動中,科技作品展示、科技硬件建設、科技表演會是學校首選的交流項目,科技特長生取得的競賽成績也是學校重要的辦學成果,這使得部分學校開始把科技教育定位為本校的辦學特色。有的學校為了凸顯學校的科技特色,更換了校名,比如景秀中學變更為科技中學;有的學校將科技學生的階梯式培養作為突破口,比如福田中學專門組建了科技班。學校科技特色建設工作壯大了科技社團,學校、社團教師、社團學生作為社團建設的參與者,都在社團建設的過程中收獲良多。
三年來,“優秀科技社團”建設可謂碩果累累。據統計,學生參加的科技競賽約有400多種,參與科技競賽的學生人數達6萬人次,其中參與國際級別比賽并獲獎的個人、團體有32獎次,在“亞洲機器人錦標賽”“世界青少年機器人邀請賽”“第四屆(中美)國際機器人挑戰賽” “RoboCup青少年機器人世界杯總決賽”全國比賽中獲獎的個人、團體有110人次。同時,科技教育的社會認同度不斷增強。有評論稱,“創客教育”與“優秀科技社團”等組成的科技教育成了深圳教育的名片,是深圳這座創新型城市、高新科技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筆。“優秀科技社團”的創建成為深圳教育的一大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