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新產經》林潔如

如今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促進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支撐。近日,國務院發布實施《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著重從環境、動力、創業帶動就業、科技支撐、平臺服務、金融服務、資源集聚、政策落實等八個方面提出了升級舉措,具體亮點體現在哪呢?
日前發布的《2017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報告》顯示,與2016年相比,2017年“雙創”形勢呈現新變化,即創新創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我國創新創業更加活躍,新登記企業呈現活力不斷增強、結構更趨優化、競爭力明顯提升的良好態勢。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五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千多戶增加到1萬6千多戶。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
真正做到升級,不僅要鞏固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還要向更廣闊的領域拓展,“雙創”升級版中提出,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打造創新創業重點展示品牌;推進創新創業國際合作,發揮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等國際化平臺作用,支持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創新創業合作。推動建立政府間創新創業多雙邊合作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創新創業國際合作基金,促進務實國際合作項目有效落地。
“雙創”升級版,意味著“雙創”推進范圍的拓寬與融通發展。進一步推動國內國外、線上線下、大中小企業“雙創”融通發展,可以提高創新效率,延伸創新深度,塑造創新生態。要積極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服務業與制造業有機結合。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4298家眾創空間、325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400余家企業加速器,開展41個科技創新孵化鏈條試點,形成從產品創意到產品生產全服務的生態體系。2017年服務創新團隊和初創企業近40萬家,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93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200萬人。
人是創新創業的主體,每個個體的創新微行動將匯聚成澎湃的發展新動能。此次,“雙創”升級版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完善創新型崗位管理的實施細則,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程體系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要加快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加大激勵措施,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對于企業,“雙創”升級版中提出,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由大中型科技企業牽頭,中小企業、科技社團、高校院所等共同參與的科技聯合體;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創新創業政策制定機制。
“雙創”升級版就是更加引導、強調基于科技創業、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驅動的創業。
五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4%,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大幅減少。全面改革工商登記、注冊資本等商事制度,企業開辦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面對“雙創”仍存在創新創業生態不夠完善的問題,“雙創”升級提出,生態環境要繼續優化。各級政府要瞄準創新創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加強政策創新,“雙創”升級版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要進一步提升企業開辦的便利度,推動公共資源的開放,建立完善對新業態、新模式的高效監管機制,加快建立全國一體化的政府服務平臺,完善適應新業態、新就業形態的用工和社會保險制度等。要加快落實重點群體創業、小微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大政府對創新創業產品和服務的采購力度,加快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
隨著各類社會資源有效匯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創業投資市場。但創新創業還是一個“三高”的活動——高風險、高投入、高成長。“雙創”升級,支撐能力仍需不斷提升。要充分發揮國家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引導基金的作用,研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試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