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瑤,張 穎
(張家口市第一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皮膚病。該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發的感染性疾病。兒童在感染VZV后可發生水痘。部分患兒雖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該病毒可長期潛伏在其體內脊髓神經后跟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VZV攜帶者的免疫力下降時,該病毒可被再次激活和進行大量的繁殖,從而侵害其皮膚和神經,使其出現帶狀皰疹。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抗病毒藥物對帶狀皰疹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討采用中西醫康復療法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
選擇在張家口市第一醫院接受治療的130例帶狀皰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這13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其中排除了患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患者和對泛昔洛韋等抗病毒類藥物過敏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35例,女30例;其年齡為37~65歲,平均年齡為(41.3±7.2)歲;其病程為1~6 d,平均病程為(2.3±0.7)d。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32例,女33例;其年齡為40~70歲,平均年齡為(43.5±5.6)歲;其病程為1~7 d,平均病程為(2.1±0.8)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泛昔洛韋進行治療。泛昔洛韋的用法是:口服,250 mg/次,3次/d。持續治療7 d。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康復療法進行治療。首先,用碘伏消毒患者的皮損區域。然后,使用梅花針叩擊患者神經節段的起始處,直至其局部皮膚或皰疹出血。最后,對該叩刺區域進行拔罐治療。拔罐的時間為10 min/次,每隔一日進行一次拔罐治療。持續治療7 d[1]。在進行刺絡拔罐治療后,使用紫外線治療儀對患者的皮損區域進行垂直照射。將紫外線光療儀的初始輻照劑量設置為7~8 MED,并使輻照器與患者的皮損區域相距5 cm。在進行紫外線治療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皮損區域的反應調整輻照的劑量,調整輻照劑量的幅度為2~3 MED。每隔一日進行一次紫外線照射治療。如果患者皮損區域出現紅斑等異常情況,可每隔兩日對其進行一次紫外線照射治療。連續治療7 d。結束為期7 d的上述治療后,如果患者皮損區域的面積有所縮小,但該區域的疼痛感仍較為強烈,可為其使用超聲波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案是:將超聲波治療儀的脈沖頻率設置為100 Hz,輸出功率設置為0.4~1.0 W/cm2。將超聲波治療儀的探頭蘸滿耦合劑,置于患者疼痛感較為強烈的區域,進行螺旋式的勻速移動。應用超聲波治療儀進行治療時,患者的疼痛區域不可多于3個部位。進行超聲波治療的時間為10 min/次,1次/d。連續治療7 d。除此之外,為患者使用三紫湯進行治療。該中藥方劑的藥物組成為紫花地丁30 g,茯苓皮、紫參各15 g,車前子、紫草、甘草各10 g,元胡9 g,細木通6 g。將上述中藥用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觀察兩組患者VAS(視覺模擬評分法)的評分及治療的總有效率。應用VAS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的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疼痛感越強烈。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1)顯效:患者的皮損處全部結痂。2)有效:患者皮損處結痂的面積≥60%。3)無效:患者皮損處結痂的面積≤3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的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VAS的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的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VAS的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5 7.52±1.63 1.75±1.52對照組 65 7.48±1.51 3.54±1.57 t值 0.145 6.604 P值 0.885 0.000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發的感染性疾病。該病患者多為成年人。帶狀皰疹常發生在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和腰骶神經支配的區域。該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乏力、低熱、神經痛等。帶狀皰疹如果發生在頭部或者面部,可損傷患者的眼神經、耳神經、面神經、三叉神經等,從而導致其發生面癱、耳鳴、耳聾等癥狀。泛昔洛韋是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藥物。該藥是第二代開環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泛昔洛韋雖然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易使其出現頭痛、惡性等不良反應。有研究表明,為帶狀皰疹患者使用中西醫康復療法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好。進行刺絡拔罐治療能夠釋放患者皮損處的病毒,進行紫外線照射治療和超聲波治療則能夠有效地減輕其疼痛,促進其皮膚愈合[3]。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用中西醫康復療法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