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函青
(武漢市中醫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的并發癥之一。高血壓腦出血具有起病急、進展迅速的特點。中老年人是該病的主要發病人群。該病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惡心、頭昏、嘔吐及昏迷等。該病患者發病后容易發生感染、壓瘡及便秘等并發癥。這些并發癥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影響其康復。因此,在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需注意預防其發生并發癥。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是預防其發生并發癥的主要方法之一[1]。中醫護理是指在中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為探討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對預防其發生并發癥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2月至6月期間武漢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隨機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西醫護理組和中醫護理組。西醫護理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60.6%),女性患者13例(39.4%);其年齡為46~68歲,平均年齡為(52.2±2.6)歲。中醫護理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54.5%),女性患者15例(45.5%);其年齡為48~67歲,平均年齡為(54.1±2.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抗感染、脫水、降壓等常規治療。同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定期為患者打掃病房,開窗通風,對病房內的空氣及各種設施進行消毒。為患者講解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機制、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提高其對高血壓腦出血的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對西醫護理組患者進行西醫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在患者進食后,護理人員讓其使用鹽水漱口,防止其發生口腔感染。2)每天早、晚分別使用生理鹽水擦洗患者的會陰部,防止其發生尿路感染。3)定時幫助患者拍背,促進其排痰。若患者的痰液較難被排出,則將1 ml的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與20 ml的生理鹽水混合均勻,讓其霧化吸入,每天吸入2次。4)定期為患者使用肥皂水進行灌腸,防止其發生便秘。5)定期協助患者翻身,防止其發生壓瘡。對中醫護理組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將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30 g加入到清水中,煎制成三花湯。讓患者在進食后使用三花湯漱口,防止其發生口腔感染。2)將20 ml的香蓮外洗液用140 ml的清水稀釋,為患者清洗會陰部。讓患者每天早、晚各清洗1次,防止其發生尿路感染。3)將5 ml的復方鮮竹瀝液與20 ml的生理鹽水混合均勻,讓患者霧化吸入,每天吸入2次,防止其發生肺部感染。定時拍打患者背部的督脈及膀胱經,促進其氣血流通,使其順利地排出痰液和肺泡內的廢氣。用手指按壓患者的天突穴,每天可按壓數次,促進其咳嗽。4)定期為患者使用通腑醒神液進行灌腸,防止其發生便秘。5)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其受壓部位(每天按摩2次),防止其發生壓瘡[2]。
觀察兩組患者發生壓瘡、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便秘等并發癥的情況。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中醫護理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西醫護理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n(%)]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發病后,其身體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免疫力較弱,在發病后短時間內需要臥床休息,其容易發生壓瘡、感染及便秘等并發癥。這些并發癥不僅為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還會延長其康復的時間,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4]。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的發病率是降低其殘疾率和死亡率的關鍵。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是預防其發生并發癥的主要方法之一。中醫護理是指在中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包括壓瘡、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便秘[5]。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針對導致上述五種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對中醫護理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了中醫護理,結果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進行西醫護理的西醫護理組患者。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可預防其發生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