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萍
(河北省張家口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腹腔鏡作為醫療技術水平發展的必然產物,以其操作簡單、創傷小、使患者疼痛的發生輕度輕、術后恢復速度快、無瘢痕形成等優勢被廣泛地應用于對婦科疾病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但是,在對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前,需為其建立人工氣腹,這使其在手術后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為了減少此類患者術后非切口疼痛的發生,應在手術后對其進行相應的護理[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實施體位護理干預在預防行腹腔鏡手術后的婦科疾病患者發生非切口疼痛中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在某醫院進行腹腔鏡手術的100例婦科疾病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的年齡為15~57歲,其平均年齡為(32.5±3.12)歲;其中,有子宮肌瘤患者17例,有卵巢腫瘤患者16例,有宮外孕患者13例,有輸卵管阻塞患者4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17~52歲,其平均年齡為(31.4±2.96)歲。其中,有子宮肌瘤患者19例,有卵巢腫瘤患者15例,有宮外孕患者10例,有輸卵管阻塞患者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后,均對其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手術后,護理人員為患者取去枕仰臥位。6 h后,為患者合理安排枕頭的高度,并為其取半坐位。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讓其至少吸氧4 h,以幫助其更好地排除體內的CO2。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讓患者吸入高濃度的氧氣,以確保其呼吸的頻率。對患者切口的滲血、滲液情況進行觀察,經常詢問患者是否出現胸悶的癥狀,仔細觀察其是否出現氣腫及出血的情況。患者如果出現腹部脹痛或切口疼痛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伸展雙臂、曲腿與抬腿等訓練,每小時練習3~5 min。護理人員以順時針的方向對患者的腹部進行按摩,每次按摩10 min,每日按摩3次。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體位護理干預。進行體位護理干預的方法是:1)手術后6 h,護理人員將患者的病床調整成斜坡狀,確保其病床的最高點與水平方向呈250°角,確保患者呈頭低、臀高的狀態,每次保持2 min,3次/d。然后,指導患者采取膝胸側臥位,使患者疼痛癥狀較為嚴重的一側肢體在下,使其上側的膝關節彎曲的角度為90°~135°,使其處于下側的膝關節彎曲的角度為90°~120°,保證其上側肢體的膝關節在前方,下側肢體的膝關節在后方,使其上側肢體和下側肢體的膝關節分開,讓其上肢處于較為舒適的位置。30 min后,協助患者翻身,使其疼痛癥狀較輕的一側肢體在下。使患者上側肢體的膝關節彎曲的角度為90°~135°,使其下側肢體的膝關節彎曲的角度為90°~180°,保證其上側肢體的膝關節在前方,下側肢體的膝關節在后方,使其上側肢體和下側肢體的膝關節分開,讓其上肢處于較為舒適的位置。每日對患者進行2~3次體位訓練,每次訓練的時間為10 min。2)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易出現肩部酸痛、膈下或肋間脹痛的癥狀,易使其出現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為其發放健康教育手冊,耐心地為其講解接受腹腔鏡手術后出現上述癥狀的原因及處理方法,以緩解其負面情緒。護理人員以和藹的態度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指導患者的家屬多鼓勵、安慰患者,進一步安撫患者的情緒。3)當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的癥狀時,護理人員應叮囑其要少食多餐,指導其進行呼吸訓練,要多飲水,必要時可對其進行穴位按摩或針灸,以促進其康復[2]。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后,試驗組患者非切口疼痛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非切口疼痛發生率的比較
進行腹腔鏡手術后,患者出現非切口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在進行腹腔鏡手術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CO2殘留在患者的體內。殘留的CO2可對患者胸壁兩側的膈神經造成刺激。人體的膈神經大都分布在肩部、胸壁上及頸部的兩側。當患者胸壁兩側的膈神經受到刺激后,可使其出現呼吸困難或局部疼痛的癥狀。研究發現,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發生非切口疼痛的時間是在其手術后的12~36 h。這一時期是患者膈肌反應最為強烈的時期。在此期間,若不能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可使其出現腹腔與胃腸道漿膜擴張的癥狀,從而導致其疼痛感加劇。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進行體位護理干預,可在確保其生命體征平穩的狀態下促使其體內的CO2盡快排出,從而降低其術后非切口疼痛的發生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體位護理干預,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非切口疼痛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