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 ,國家監督系統煥發新的生機。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作為國家監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充分發揮監督職能以保證國家可持續發展。從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入手,基于協同理論,全面分析國家審計及國家監察分別與腐敗治理的相關關系。從管理層面、執行層面、結果層面探索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的協同路徑,使兩者通過有效的路徑將監督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出來,共同為國家治理服務。
關鍵詞:國家審計;國家監察;協同效應;國家治理;監督體系
2018年2月2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這意味著國家審計監察體制改革進入了新的時期與階段。監督體系的重心由以紀檢為主轉移到以監察為主,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協同合作,不僅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提升政府機構的廉潔度,還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本文可能存在的貢獻在于立足與當前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利用合力理論,尋找審計發展路徑并加強與監察的配合聯動,以便于為更好地在國家治理中發揮監督作用并提供建議。
一、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關系分析
(一)國家審計
國家審計的實質則是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國家審計主體是國家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國家審計的客體包括國務院、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個部門等。國家審計的主要職責是監督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財政收支,審計該部門經濟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效益性。審計的職責是國家審計內生性所決定的,不是某個時間段審計機關的特定任務,是國家審計機關重要的責任,因此不能以審計人員的意志為轉移。國家審計在審計過程中發揮著預防、揭示和抵御的功能。國家審計在保障經濟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進程。
(二)國家監察委員會
我國的監察委員會是反腐倡廉機構,因其直接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所以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是國家在腐敗治理道路中的核心機構之一。監察委員會的監察對象范圍擴大,不僅有是國務院、各級政府、公務員以及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還有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等。監察的主要任務是監督各個行政機構的工作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規范。監察的主要職責是檢查監察對象的決定、檢查公職人員道德操守情況、命令中的問題以及在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中出現的問題,受理對監察對象違反紀律法律行為的控告、調查監察對象的違紀行為以及受理監察對象的申訴。
(三)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關系分析
1. 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契合性分析
(1)在自身職責方面,國家審計和國家監察委員會最基本的職責是監督職責,兩者在國家治理體系下,兩者都充分利用自身的監督權力。(2)在實現目標方面,兩者在促進廉政建設方面,目標趨同。國家審計在監督相關機構以及相關人員經濟活動時,可以通過相關財務或者非財務數據發現腐敗現象。國家監察委員會則是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督,履行反腐職責,減少腐敗事件的發生。(3)在監督客體方面,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監督客體有交叉重合的部分,國家審計和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對象都有國務院、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人員、公務員、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的公職人員。(4)在監督內容方面,也存在著一部分的相同點,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 都會對公職人員的道德操守、遵守法律法規情況、廉政建設情況進行監督。
2. 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異質性分析
(1)兩者在監督體系下的地位不同,國家審計機關的管理模式是行政模式,國家審計機構是政府的組成部門之一。國家監察委員會是整合資源之后的產物,是由人大產生,與同級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的級別一樣,只對各級人大負責,具有很強的獨立性。(2)在監督范圍與職責方面,國家審計的監督范圍是各機構部門的財政支出,還要對國家資產、公共資金等實行全覆蓋審計。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監督范圍不是關注于經濟方面,而是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實行全覆蓋的監督,監督貪污腐敗。(3)在權限方面,國家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出具相關的資料、公示被審計單位審計結果。國家檢查委員會與國家審計權限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對被調查單位或個人具有處置的權力,在監督調查相關機構或者公職人員后,對于違法犯罪行為可以做出處置。(4)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方面,國家審計充分發揮自身的“免疫功能”,起到預防腐敗、揭露腐敗和抵御腐敗。在監察過程中,利用各種方式對被監察對象進行反腐倡廉、遵紀守法、恪盡職守進行教育,提高公職人員的道德職業素養,增強抵御誘惑的能力。
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國家審計發展路徑的探索
(一)在管理層面合作機制的探究
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合作的基礎在于做好自身的管理層面的建設,如果自身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則兩者之間的合作是徒勞的。基于CHS管理模型,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之間的合作可以從文化、人才、戰略方面著手:(1)文化建設協作,文化在任何一個組合里都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約束和激勵的作用。(2)人才建設的協作,國家審計和國家監察委員會招募相關人力資源、定期開展相關人才培訓和交流會議。(3)在戰略層面,兩者其中共同目標是為了國家腐敗治理的建設,國家審計應在監督目標、內容、對象與國家監察委員會相協作,開展高效的監督工作,相互協調,提升治理水平,共同促進各地區的腐敗治理,形成腐敗治理新局面。
(二)在執行層面合作機制的探究
國家審計在進行監督被審計對象的過程中,其自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應充分地發揮執行層面的專業性,并利用自身專業的特殊性與國家監察委員會在執行程序、技術方法和信息資源方面進行合作發展。(1)在執行程序方面。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執行程序之間的配合是相對于一向具體的項目或者事件而言,兩者應在計劃、實施、評價和反饋層面進行協調合作。(2)在技術方法方面,國家審計應該充分發揮其自身獨特的專業優勢,推動相關案件的突破與進程。國家審計和國家監察委員會在監督技術方法層面有交叉部分,因此可以進行交流和分享。(3)在信息資源方面,獲取信息數據以及相關資源的及時性對于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都很重要,因此,國家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在信息資源方面進行協作,召開聯席會議及時地將雙方的信息與資源傳遞給對方。
(三)在結果層面合作機制的探究
在結果層面的合作是指國家審計聯合國家監察委員會推進審計結果,和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的建設。兩者需要從源頭、過程和后續監督方面著手,提升結果質量。(1)從源頭凈化開始,國家審計和國家監察委員會因目標結果一致性,雙方發揮自身的專業知識,從源頭抑制腐敗的滋生。(2)在監督過程中,國家審計和國家監察委員會應將審計監察的范圍全覆蓋,敢于揭露問題、客觀公正地分析問題、及時處理問題并提出相關整改意見和措施。(3)在后續監督方面,國家審計應該加強對具體項目的跟蹤審計,與國家監察委員會聯合交叉后續監督工作。
三、研究結論
國家審計是國家自身內部的“免疫系統”,國家審計在監督體系中發揮著預防“病毒”入侵,及時發現問題、并產生“抗原”,抑制和抵御“病害”的功能。國家監察委員會則在監督體系中充當教育、警示和處罰的角色。國家審計和國家監察在監督內容當面有所不同,但是兩者最終所實現的目標和結果都是為了保障我國政治生態環境的良好和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行,緩解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矛盾。因此,兩者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從管理層面、執行層面和結果層面相互協作、相互支持,是提高監督效率和效果的利好路徑。
參考文獻:
[1]赫爾曼·哈肯.高等協同學[M].郭治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
[2]劉家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審計工作全面發展[J].審計研究,2008(03):3-9.
[3]馬敬仁.我國基層紀檢監察審計體制改革的新探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8):5-9.
[4]潘開靈,白列湖.管理協同機制研究[J].系統科學學報,2006(01):45-48.
[5]李漢卿.協同治理理論探析[J].理論月刊,2014(01):138-142.
[6]王會金,戚振東.政府審計協同治理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14.
[7]白列湖.協同論與管理協同理論[J].甘肅社會科學,2007(05):228-230.
[8]赫爾曼·哈肯.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M].凌復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9]王會金.協同視角下的政府審計管理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06) :12-19.
[10]斯蒂芬·P·羅賓斯,瑪麗·庫爾特.管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趙靖(1994- ),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