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成
摘 要:國家和地方出臺了許多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在國家政策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下,中小企業怎么利用大好環境發展成長,首先要面臨融資的問題,怎么開源節流,減少融資成本,增加融資途徑,提高融資的成功率和效率,減少中小企業和資金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自身和國家共同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企業的多年服務經歷,通過對企業融資難問題和因素的分析 ,在當今社會種眾多金融服務和國家政策融資支持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可選擇的融資渠道,并根據實際情況對企業和國家,金融機構提出一些建議.怎么能讓企業通過內延融資 ,外延融資 ,順其自然融資成功,做到階段性發展融資就是該文章的目的。
關鍵字: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內延融資;外延融資 ;融資渠道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 研究背景
為了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的政策, 主要因為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次改革的浪潮中,怎么能讓中小企業把握這次改革的機遇,使它們快速健康成長成為國家工作的重點.
1.2 研究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型企業迅猛發展,極大的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迄今為止,它們在全國GDP的貢獻超過60%. 但是與此同時資金短缺、融資難正成為我國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巨大障礙,如何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力求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已經迫在眉睫。
本文基于當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實環境,從政策以及金融單位、和企業自身等多角度解析了導致企業融資難題的原因,希望中小企業做到對癥下藥,節約融資成本的同時,順其自然提升自身的融資能力。也在文章中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到一些當下社會中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并加入自己的理解 ,希望能給中小企業在融資道路選擇上拓寬思路,找到有效突破口。并在文章最后指出中小企業融資是一個系統性的動態發展的問題,要解決這個難題,要靠多方面共同努力,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良好的環境。
2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當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有很多,但銀行貸款仍然是融資的重要途徑。目前中小企業能從銀行得到貸款額度不高而且融資產品不多,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的幫助不夠。僅有15.5%“的中小型企業能夠獲得銀行貸款,其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僅占總額度的60%。
最近幾年,特別是一些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給出了一些優惠條件和政策和渠道,但是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缺乏大數據的支持,信息不對稱,惜貸思想嚴重。中小企業的外部信息不多,而且對于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核和風控工作量也并沒有減少或者更多,因此大銀行更愿意發放給風險較小,所有權明確的大型國有企業。第二,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 在真正貸款時,中小企業如果想拿到貸款,還要面臨繳納額外的手續費和貸款利率增高,這樣銀行能降低風險, 并且信用擔保往往要收取高額的擔保費用和手續費,這樣就大大增加了中小企業的信貸成本。 第三,產品缺少創新,不能精準滿足企業要求 。我國中小企業千差萬別,銀行開發的金融產品不多,而且針對性不強 ,不能滿足很小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需求。
3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原因分析
3.1 內部原因
3.1.1 中小企業的規模小特點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綜合規模較小,競爭能力較低,抵御風險的能力普遍不如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三年,這就讓銀行為了自身利益,很難為貸款冒金融風險。銀行也不會因為中小企業的貸款短,頻,少的特性,審批流程會為中小企業而縮減貸款審批流程。
3.1.2 信用缺失造成融資困境
少數中小企業信用意識不強,存在僥幸心理, 償債能力有限,造成銀行的惜貸行為。這樣連累一些償債內能力強、發展前景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也因此而難以獲取貸款。
3.1.3 內部經營管理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
由于自身管理素質的欠缺,,在經營管理方面,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往往只是表面工作,無法實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和約束激勵機制,由于企業治理結構和管理不善,在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企業很容易處于競爭劣勢而導致破產。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實力有限,出于節約成本和規避納稅等原因,普遍存在多本賬簿的行為,信息失真以應付稅務、銀行等機構,財務信用缺失,這些行為無疑讓資金提供方對中小企業產生畏懼,讓銀行失去房貸信心。
3.1.4 可供抵押資產規模較少,擔保人較缺乏
中小企業本身可供抵押的資產就少,而且中小企業主本身信用較低,導致很難找到其他企業提供擔保,即使一些企業的市場前景很好,銀行為了把降低貸款風險,一般都要抵押或者擔保,很難僅憑信用融到資金.
3.2 外部原因
3.2.1 國有銀行的內部運行機制缺陷
國有商業銀行的保守信貸制度以規模、公司性質成分為導向,造成“結構性歧視”和“規模性歧視”。銀行規模,公司性質等因素決定了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太小。
3.2.2 中小金融機構體系的缺失
中小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中小金融機構在服務網絡和貸款資源等方面與大的國有金融機構比有較大的差距,中小金融機構想讓信貸服務更貼近中小企業的需求,更接地氣,但由于上訴多種因素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3.2.3 融資擔保體系存在不足
我國融資性擔保體系具有以商業性擔保公司為主、整體還不夠發達、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不夠等特點。再擔保機制導致了的擔保體系功能削弱。其次,擔保機構運營不規金融機構很難信任。而且,擔保機構缺少官方認可,很難得到政策支持 ,使得運營自身的金融風險提高。
3.2.4 健全資本市場的體系
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是多種資本市場的有機統一體,而主板市場門檻高,場外交易法律監督不足,三板市場雖然對企業盈利太多要求,但資本流動性差,融資也難,對一些市場前景看好的企業不是最好的選擇。
3.2.5 社會信用系統仍不完善
現有的中小企業的征信系統廣度和深度上還不夠,需要完善 ,征信系統的不全面導致判斷企業經營狀態出現誤差,容易讓不良企業鉆取貸款漏洞,惡化信貸環境。
3.2.6 融資政策和法律體系不健全
由于法律管理的缺失,對上市募集的資金的使用情況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監督。私募股權融資法律保障制度存在缺陷,不能保障中小企業合法的利益。相關法律的缺陷也導致了抵押,擔保,信用等貸款方式效率降低.民間借貸地位也沒有很合理的界定,也無法明確監管條例的詳細制定。
4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4.1 國家宏觀政策支持
4.1.1 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制度改革,推進銀行系統進行創新
鼓勵這些國有銀行為中小企業加大扶持力度,轉變觀念,并加強與中小企業的合作,商業銀行應該逐步加大給予中小企業的信貸比例。同時商業銀行要優化對小企業的信貸流程,真正讓中小企業在享用金融服務的同時感覺到了便利.
4.1.2 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引入新的金融服務模式
政府應引導中小金融機構把服務中小企業作為其市場定位,向貸款業務相對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將非正規金融發展成為彌補中小企業融資空缺的有益補充, 讓中小金融機構成為服務企業的主力軍。與此同時政府建立和發展政策性金融機構作為政府履行經濟職能的手段之一,助力中小企業的發展。
4.1.3 建立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政府應該完善資本市場的層次,形成一個多種融資渠道合理配置的資本市場,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加快注冊制推出,不斷推出新的融資工具和金融產品。
4.1.4 建設信用擔保體系
國家應建設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機制以及建立起再擔保體系,有效地分散風險,引導擔保行業規范地發展。建立擔保資金的補充制度, 擴大和創新融資擔保方式,積極開展信用擔保貸款,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融資的門檻。
4.1.5 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由于信息不對稱對中小企業融資活動成功造成極大的阻礙。政府應該在培養中小企業良好的信用觀的同時,建立一個覆蓋面廣、信息量全,評判科學的信用體系,還要建立合理科學的信用獎懲機制,這樣會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講信用、重信用的良好氛圍。
4.2 加強企業自身融資能力建設
4.2.1 加強經營能力,提升自身實力
自身經營規范,具有較大規模且盈利能力較強的中小企業融資能力要高于那些經營狀況不佳的企業 ,中小企業通過加強自身的經營能力,提高企業自身的實力, 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融資渠道
4.2.2 加強自身信用建設, 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形象
自身信用的良好是中小企業賴以生存之根本 ,中小企業必須增強自身的信用意識,加強企業信用文化建設.
5 中小企業融資途徑
現有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有很多 ,其中有P2P貸款融資、P2C貸款融資、大數據與金融貸款、眾籌模式融資、國際銀行融資、政策性融資、科技孵化器、引進風險投資、項目融資、專業化協作融資、融資租賃融資、售后回租融資等??筛鶕髽I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下面重點列舉一些:
5.1 P2P貸款
P2P貸款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小額信用借貸交易,一般需要借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的交易手續。資金需求者可以通過注冊登錄P2P網絡平臺,進行貸款申請。
5.2 政府專項資金
國家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每年要從財政中撥出專項資金對有科技創新的企業進行資助,根據項目的大小和實施的區域和所屬的研究方向,可以申請的基金眾多,這對于很多中小科技企業屬于雪中送炭.而且很多屬于無償援助的,這在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的中期其他融資手段不具備的情況下屬于重點融資的方向.這種資金在國家和地方的許多部門都有,中小科技企業都能踴躍申報.比如科技部的創新企業基金,信產部的重大專項等,在地方上例如北京的科委的一些專項計劃,在本人孵化器和咨詢工作的過程中,前后接觸了將近200種專項基金。
綜上所述,解決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止是一個經濟學問題,也可以說是個社會學問題,怎么完成這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需要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能力不斷提高,金融機構改革和創新 ,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 。解決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難得問題當下最急需的就是我們國家建立強大的信用評估體系,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這樣才有可能解決科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這個歷史性頑疾.
參考文獻
[1]梁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及融資狀況調查報告[J].金融研究,2005(6).
[2]張司平.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和對策分析[D].碩士論文,2014.
[3]張同法.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