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選擇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教學案例—自我認識模塊來展示教學過程,借以檢驗教學效果和體會教學樂趣。
關鍵詞:自我認識;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
1 引言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有職業生涯設計、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3個模板構成。其中,職業生涯設計模塊系統闡述了職業生涯設計的相關理論和實操方法,在帶領學生認識和分析以及管理自己的基礎上,協助學生學會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所以,職業生涯設計【1】通常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身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職業生涯規劃,本質就是做出選擇并堅持做出成果的過程。若想做出“少后悔”的選擇,自己就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期望擁有一個什么樣的“不后悔的未來”。
2 文獻綜述
不同學者對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方法有不同見解。如有的【2】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注重以案例為主導的案例型教學和以調動學生參與式的情景式教學,都有助于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有的【3】總結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涉及面廣、理論和實踐性雙向結合、教學手段與方法應多樣性,所以使用案例教學法具有很大的優勢。也有的【4】考慮到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從就業指導向職業生涯教育的轉變,最關鍵是引導大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若一個人所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不符合,往往會導致職業生涯失敗。還有的【5】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如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未能普及,時間安排不夠合理,職業生涯規劃的測評工具專業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建議應開發一套適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更有學者【6】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進行調研,發現大學生自我認識能力較弱,對自身興趣和能力并沒有正確定位,導致對就業形勢和擇業目標等問題較為模糊,也疏忽自身能力鍛煉等問題。
綜上所述,大多數學者從宏觀、系統的角度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總體研究,普遍反映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夠強烈,對就業環境的認識有局限,參與職業生涯輔導的態度較為被動等方面。但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案例研究較少。
因此,筆者決定從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教學案例—自我認識模塊入手來展示教學過程,借以檢驗教學效果和體會教學樂趣。
3 自我認識——教學案例實施
在職業生涯規劃設計里,自我認識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把“認識自己”作為座右銘,一個僅僅知道自己名字的人并不算認識自己,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所以自我認識是一件非常重要事情,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對此,筆者以自我認識為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運用,從而認識獨特的個體信息,增進自我認知。
3.1 開門見山
人類是一個偶爾八卦的群體,所以常在飯后閑談也不為過,如誰誰誰是什么樣的性格,誰誰誰是很有愛心的人,誰誰誰又是一個能力超強的高富帥,很多時候,人類都把時間放在認識他人身上,卻唯獨忘了自己又是誰?
“認識自己”本是名言,很多學者都提出“認識你自己非常重要”的觀點,認識自己很難嗎?自己是誰?自己能否正確地認識自己?
古希臘神話里,一個叫斯芬克斯的獅身人面的女妖坐在城堡附近的懸崖上,向過路的人提問一個謎語:什么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傍晚用三條腿走路?過路者都必須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無數人都為此而喪生。最后一個流浪者猜到了答案,這個女妖羞愧萬分就跳崖而死。那么答案是什么?
若從人一生的角度來認識自己,那么謎語就能解開了。
一個人也是一樣,如果連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不了解,那么所謂的職業生涯目標只能是空談和妄想。而正確的了解自己、認識自我是重要的第一步。
自我認識主要指從性格、氣質、興趣、價值觀、能力、情商等方面來深入了解自我,為進行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奠定基礎。須讓學生成為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從認識自我入手,才能一步步進入目標確定、決策實施等過程的學習。同時為了避免學生遭遇重復內容知識灌輸,特地選擇思維導圖引導其分析自我,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認知。
3.2 正文導入
能完整的認識自己不容易,認識自己相當于自己跟自己溝通,從中知道“真正的我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案例1:首先從一個人的名字入手——我的自傳
名字是一個人的抽象符號,有些人認同自己的名字,也有人想要改名,你要寫哪個名字都好,重點是要寫下你認同的那個名字。
步驟:
(1)每個人先思考自己名字的含義,并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創作一篇不超過20字的短文,內容與個人性格特點有關,而自己姓名的每一個字都要按順序在短文中出現,但每一個字不可以相連。
例如:陳大民——陳家長子十分偉大,一心為民服務,深受他人愛戴。
(2)將短文的內容寫在紙條,然后放于抽獎箱內。
(3)每個人輪流抽出一張紙條,一起猜猜短文隱含的名字,并選出<最佳創作獎>。
(4)小組討論,組員分享,師生互動且思考:自己創作短文的靈感是從哪里來?在構思短文時,自己覺得困難的地方是什么?其他同學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問題?有什么方法可解決這些問題?能否發掘自己的姓名能反映個人性格的特點?
讓學生們體會到認識自己的重要性,也要懂得從自傳、思維導圖等工具來認識自己,它的重難點主要在于讓學生掌握思維導圖來分析和介紹自己。
案例2:思維導圖——認識自我
3.2.1 介紹思維導圖
每個人腦中都有一個思想框架。
舉例:某天,我的朋友對我說工作壓力很大,常常引發腸胃炎,很希望能有放松的機會。我建議他至少到外地旅游一個星期,完全斷絕所有跟工作有關的聯系。然而朋友說:
“家里的小狗沒有人照顧,我沒有辦法出遠門一個星期。”
我說:“如果你的家人沒有辦法幫你照顧小狗的話,你跟老公也可以開車到小狗能去的地方,比如露營或是大自然環境。”
朋友說:“可是,我沒有車子可以載小狗出去啊?”
我說:“如果你不想租車出去玩的話,可以把小狗寄放到狗旅館去,你身體不舒服花的錢,加上身體不舒服帶來的時間消費與疲憊感,跟狗旅館的錢比起來,狗旅館的錢可是小多了。”
朋友說:“對喔,我怎么沒想到還有這個方法,太好了。”
朋友養了三年的狗,卻從來沒有考慮過狗旅館的事情,這就是思考的框架。
這些框架常常是來自累積過去生活經驗所建構而成的。我想要A,聽大家說A不行,所以下次我就想要B,看大家又說B不行,于是我就選擇了C。長此以往,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就會直覺反應要選C才行。
反思:回想看看,你為什么要念大專?或是本科?或是碩士?理由是你真心想念呢?還是父母要你去念?或者大家都念大學了,我不念大學好像不行?再更深一層想,你為什么要選公共管理系呢?你或許在某個寧靜的夜晚,突然念頭一閃,發現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想法是怎么得來的,自己似乎不太了解自己。
有時,在某個時刻,發現自己的思緒好像迷路了,總是不斷地兜圈子,不停地回到原點,很難有往前邁進一步的方向,于是你迷惑了,思緒就像散亂在地上的毛線團一般,打不開眾多的糾結點,也找不到線頭與線尾,只能隨手一扔,算了,以后再說。
要追蹤自己分分秒秒的思緒脈絡不容易,但可以做到的,就要用思維導圖來記錄自己的每一個微小念頭,看著這些思緒的脈絡,就很容易找出混亂的原點,打開思考的僵局。
所以,畫思維導圖, 是一個正視自己思考能力最好的機會與訓練過程。
思維導圖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一種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往往采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將各級主題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這樣就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它可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和思維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它還可以被稱為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蕩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它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也是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來連接所有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比如,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如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個人記憶,就如同大腦中的神經元一樣互相連接,也就是個人數據庫。
3.2.2 畫出思維導圖
前提是先帶領學生掌握畫圖的基本原則,且以“天才=1%天賦+97%的努力+2%的口才”為例展示畫圖基本步驟:紙張放平,從中心開始寫出主題,呈現放射狀;以“天才”一線為主脈,衍生出三條支脈,分別是天賦、努力、口才,將關鍵詞連同數字寫在線條上方,字詞長度多長,線條就有多長。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自我分析的實例:
步驟1:先進行自我分析——我希望是?人
以人物為中心,畫思維導圖,為了不造成自我設限的情況,可以不分類寫下人物特點。若展示中心主題圖片是勇士,意思是希望自己是個勇士。
步驟2: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就是?人
照自己的想法(優點、缺點、他人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等)去分類。思維導圖是畫給自己看的,自己想怎么做都好,可以用“自認為的優缺點” “他人希望我擁有的”“我希望的優缺點”來進行重新劃分。同時隨時審視思維導圖,想要加什么,盡量加;想要刪掉什么,盡量劃掉。人就是這樣,思緒來來去去,把自己修正的過程保留下來,可以作為自己反思的依據。
3.2.3 如何介紹“我是誰”
當我們學會運用思維導圖來分析自己的時候,還要懂得如何巧妙地向他人介紹自己,推銷自己。
舉例:若在求職面試時,被面試官要求現場馬上用一張A4紙寫下個人簡歷,并用這個方式來做自我介紹。那這張思維導圖是要畫給別人看的,需要一邊秀圖,一邊講解自己。而且內容是必須呈現跟求職有關的訊息,所以要用面試官的角度來思考自己該呈現什么樣的內容。具體步驟如下:
①中心主題寫上自己的名字,可以不光是寫字,用一些正面意義的圖像來突顯自己。
②先想好自己需要呈現哪些內容,例如:工作經歷、具體成就、個人專長、未來期望等4條脈絡。
③在每條脈絡后方延伸出支脈。記住,一定要盡量寫上跟眼前這家應聘公司有關的內容,若沒有,也要呈現正能量的畫面。
④拿著思維導圖,面帶微笑地一邊給面試官看,一邊講解“我是誰”。
⑤各個小組根據步驟策劃一場自我介紹的情景劇。情景劇中有面試官、應聘者等角色,應聘者根據思維導圖向面試官自我介紹,而面試官根據應聘者的表現進行詢問和評價。
⑥小組分享和討論:思維導圖是否已經真實地展現自己?自己的解說是否已經覆蓋所有的支脈?自己創作的思維導圖的亮點表現在哪里?
3.3 課堂總結與結束
通過自傳描述、思維導圖運用和情景劇展示來認識自我,練習自我介紹,希望同學們把此次的思維導圖收藏好,一個月后重新拿出來,再反思自己是否需要補充哪些潛在的特質!謝謝大家!
4 教學效果的檢驗
很多高職生也像本科生一樣,進入大學后出現迷茫的狀況,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歡的,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如何去尋找機會,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很少能真正去探索自己的內心,又或者不知道怎么去了解自己。當一旦遇到困難時候就會懷疑這個那個是否真正適合自己,在內心猶豫不決的時候就很容易打起了退堂鼓。大部分學生認為只有在實習后才存在職業選擇或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平時不需要把過多精力和時間放在規劃上,更有甚者得過且過,還以活在當下應好好享受為名,虛度大學光陰。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重視知識積累、能力培養與職業發展三者平衡發展的關系。其實職業生涯規劃本應伴隨著大學生入學甚至在中學就應該思考的問題,職業生涯規劃做得越早越說明對自身有明確了解和定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并且為了內心的追求而堅持行動。職業生涯規劃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隨著時代環境變化、職業選擇傾向、思考的深入進行適當調整。這也說明了學生終究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作為教師,有義務去帶領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自我認識和自我了解,引導對方進行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但不是完全取代對方,一味替學生做主。
目前的職業生涯輔導和講座內容覆蓋面較為廣泛,難以照顧所有學生們的個體差異性。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避免學生對多種相似測評工具產生疲倦,于是使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來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特征進行自我分析。這種工具簡單又方便,可以成為學生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工具。
將自傳、思維導圖、角色模擬等方法嵌入自我認識教學案例中,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自我開展討論,令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
參考文獻
[1]劉翠英.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就業創業指導【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9月.
[2]李文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方法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53.
[3]謝曉慶.案例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7(9):94-95.
[4]高桂娟.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7(7):47-48.
[5]隆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社會心理科學,2005(20):218.
[6]吳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調研及應對策略【J】,教師教育研究,2009(9):37.
[7]程良越,謝珊著.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
[8]謝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
[9]胡雅茹.思維導圖——創意高手的超強思考工具【M】,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8月.
作者簡介
王建萍(1989—),女,廣西。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