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文全
摘 要: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且人員分散,這決定了我國既需要高效精明的精英管理人才,也需要盡職盡責的千萬普通基層工作人員。農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來源,農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農民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主力。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多年來“三農問題”一直都是一號文件的核心,營造“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日益被國家重視。新時代的新農村建設最是離不開基層干部,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社會進步、緩解農村治安混亂局面、維護農民權益。進而增加農村人民社會生活的幸福感,從而為國家的惠農政策點贊。
關鍵詞:基層干部;農民矛盾;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
全心全意比奉獻,服務人民留美名;腳踏實地干事業,造福一方眾鄉親。基層干部作為農村基層維護農民權益的領頭者,農村基層各種復雜矛盾糾紛的調解處理者,農村基層各項活動事業的組織管理者。基層干部不僅僅對于構建與完善與我國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而且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他們與群眾的聯系最直接,關聯度最具體,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從事社會管理、關乎社會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1 新時期新農村農民權益受損的主要表現
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民的收入狀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種種跡象表明,盡管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是農民用于消費的支出并沒有呈現較大幅度增長,由于國內物價的高漲,農民的增收緩慢,致使農民的生活的幸福感降低。農村的物價漲幅高于城市的物價漲幅,現在的農村,已經不能用恩格爾系數來單一衡量人民的生存生活。鑒于物價漲幅高于農民收入增幅對農民生活的種種負面影響,基層干部應該及時深入群眾,對情緒較大的農民進行勸說安撫,密切與人民群眾交流,收集群眾關于國內物價的看法及建議,及時向上級反映,為上級適時出臺宏觀調控或者微觀調控政策排憂解難,建言獻策。
2 影響農民權益實現的原因分析
2.1 農民群眾自身方面
俗話說,文化是人的“眼睛”,農民的普通教育本來就先天不足,而且后天成人教育如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更是營養不良,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睜眼看世界,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影響他們對黨和政府關于精準扶貧等惠民政策的理解和認知,多少農民因為知識面窄、文化水平低所以理解不到甚至根本不明白報紙、雜志等內容,理解不到其中的文化內涵。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會上網的農民成為新一代的文盲,自鐵路官網12306以及攜程、藝龍、美團、支付寶等APP購票功能開通以來,他們望“票”興嘆不能回家。“治窮先治愚”,文化水平上的貧困也成為扶貧路上的障礙,培育新型有文化、精神世界豐富的農民,不斷滿足廣大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逐漸改變我國較多農民文化水平低的局面,維護農民文化權益,一直都是農村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2.2 基層干部方面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做好群眾工作是黨和農民的事業順利發展的關鍵所在。開展“雙促”活動以來,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兒女,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群眾路線,投身群眾促和諧促發展,但是就整體而言,部分基層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風也十分惡劣,他們不走群眾路線,他們聽不進下級和群眾的話,卻對上級事必躬親、唯唯諾諾、溜須拍馬。他們不從實際出發,不聯系實際,解決問題在辦公室盲目拍板,主觀武斷作風明顯。期待他們在農村處理復雜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也只能是一種期待,長此以往,終究不得民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需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基層干部,需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黨性強的基層干部。
2.3 體制機制方面
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是社會主義的基礎。一些基層干部與基層群眾、群眾與群眾的沖突矛盾的問題,農村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是主要原因。目前,法庭、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村民調組織在糾紛的解決中占據主導地位?;鶎右W習推廣“楓橋精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統籌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人民調解、行政司法與司法調解相互銜接和聯動的“三調聯動”工作體系,切實發揮調解作用,提高調解效率,從而更加有效地化解矛盾、維護農村社會的穩定。
3 基層干部維護農民權益的路徑
3.1 發展經濟是維護農民權益的根本方法
自改革開放后,鄧小平你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使村民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富起來,逐漸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基層干部要做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的設計師,農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根據本村實際,找出適合本村民的發展道路,“要致富,先修路”,大力修建本村的交通線,打通本村與其他村鎮的交通線,使得本村的農產品能夠運的出去,外面的商品能夠拉的進來,努力形成本村良好的市場秩序與市場氛圍。積極引導村民投入經濟建設,解放村民思想,讓一切社會財富都充分涌流也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解決農民溫飽問題,農民富裕起來,逐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才是解決一切矛盾的根本,更是維護農村社會秩序的根本。
3.2 遵守社會道德是維護農民權益的基本方法
上下五千年形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中國人歷來崇尚儒家道德文化,儒家思想講究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在當代社會,社會道德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面對紛繁復雜且日益增多的農村矛盾糾紛,利用道德觀念約束,尤其是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對于化解農村矛盾糾紛具有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的作用。維護農民權益過程中,采取遵守社會道德而不是激進暴力的方式去維權,這將更有利于維護自己權益。遵守社會道德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相輔相成不沖突,反而是相得益彰?;鶎痈刹恳獙W會善用社會道德,積極向村民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倡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榮辱觀,共同建設和諧團結的新農村。
4 結論
改革開放帶動了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農民的維權意識也空前高漲,這對新時期的基層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畢竟三農問題關系著國計民生,基層干部維護農民權益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筆者學力文筆能力尚淺,對基層干部維護農民權益的認識和研究深度還有待挖掘,行文的論述也有待提升,希望在后續的研究中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宋威.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培養機制研究[D].湖北:湖北工業大學,2016.
[2]周陽.國農村社會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3]吳海燕.創新農村社會治理,解決農村社會矛盾[J].求是,2011,(12):211-215.
[4]王銀峰.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120-125.
[5]王志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干部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8,(3):96- 97.
[6]向美華.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J].中州學刊,2006,(2):95-98.
[7]構建農村和諧的基礎性工程[N].農民日報,2011-03-25(1).
[8]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2.
[9]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