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
我國的傳統音樂藝術發展至今已呈一體多元的局面,可謂豐富多彩、兼收并蓄。中國傳統音樂藝術在世界樂壇上別具特色、獨樹一幟,其觀念、形態、風格以及文化內涵等都使得中國傳統音樂藝術在世界樂壇上久經不衰、獨放異彩。我國的傳統音樂藝術是包括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民族器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內的一個大的范疇。這些多樣的藝術形式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留下大量寶貴的傳統音樂文化遺產。在傳統音樂理論教育中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是傳統音樂理論教育的重任。
歷經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形成了當下的多元文化,民族音樂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繼承了中國文化的多元性質,使得其演唱形式多種多樣,唱法繁多,不同時期的民族聲樂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狀態,給予人們多樣的聽覺享受。同時,受外來音樂、大眾審美以及當下世界多元化局面的影響,民族聲樂表演也將在保留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上,朝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傳統音樂理論教育是整體音樂教育結構的母體,擔負著普通音樂教育乃至社會音樂教育的歷史使命。其認知與教育功能,使其對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的影響。
一、謳歌正義
中國古代社會,百姓雖然反對戰爭,渴望和平,但是一旦到了保家衛國的關鍵時刻,他們也會義無反顧地捐軀沙場,或是“簞食壺漿”以歡迎正義之師。中國古代民歌中就有一首很著名的對歌,其主題是嘲笑一位從戰場上被俘贖回的敗軍之將,叫做《宋城者謳》:“暉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于思于思,棄甲復來!牛則有皮,犀兕(音寺)尚多,棄曱則那!縱其有皮,丹漆若何!”
這位敗將名叫華元,是春秋時期宋國人。中國最早的編年史《春秋》記錄了整件事情的經過。公元前607年,宋國與鄭國交戰,統帥華元指揮不力,遭到重創,被敵生擒。宋國人用兵車百輛、良馬百匹贖回了華元。歸國后,華元并沒有受到懲罰,反倒被委以監修城池的重任。上面這首民歌就是他在監督百姓修葺城墻時,百姓相互對唱的歌謠。其中,第一、三首是百姓的刁難,第二首是華元試圖辯解。百姓一開始唱道:“看他那個樣子喲,瞪著眼珠,大腹便便,誰知道原來是個丟盔棄甲的敗仗將軍!看他那個樣子喲,滿臉絡腮胡須,看上去挺神氣的樣子,原來是逃兵一個!”
華元聽到百姓的嘲弄,心中非常委屈與窩火,但沒有下令嚴懲造謠者,只是叫隨車的侍衛意味深長地答唱道:“有牛就有制甲用的皮,山野里那些皮可以制甲的犀牛還很多,丟掉一些鎧甲又算得了什么呢!”意思是說,宋國雖然戰敗,但并未失地,國本尚在,仍可卷土重來。
百姓并不買他的賬,接著對唱道:“縱使有皮,那些涂甲用的紅漆又打哪里來呢!”意思是說,不管打仗勝負如何,傷害的總是百姓的生命及財物,為將者只圖東山再起,卻不管人民的得失。《春秋》接著記載,華元聽了這些歌謠,心中慚愧,因為國民“口眾我寡”,只能怏怏而退。好在華元雖是敗將,卻不是庸將,他并沒有假公濟私,迫害那些唱歌者,反倒在國民的嘲諷中知恥后勇。后來,楚國侵略宋國,多虧華元的頑強防守,宋國才逃過一劫,這也成就了他“能屈能伸”的良將風范。當然,老百姓對華元當時的諷刺是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渴望國家能夠富國強兵。
當國家面對外族入侵時,百姓也會與朝廷站在一起積極抵御外侮。就像《哥舒歌》唱的那樣:“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這首民歌稱贊的是由哥舒翰領導的唐朝軍隊擊退吐蕃貴族對隴西的侵襲所立下的赫赫戰功。這件事發生在天寶年間,哥舒翰雖然是突厥人,但效忠唐朝,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時任隴右節度使。民歌里所說的“牧馬”就是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他們時常趁秋季南下牧馬之際,窺探邊境,劫掠內地。唐軍此役的大勝確保了邊疆的安定。
二、渴望安樂
數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下層民眾無時無刻不渴望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后漢書·五行志》里記載著一首《小麥謠》,其中將千百年來農民的所苦與所樂完全勾勒出來:“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夫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
這首歌寫在漢代。當時,漢朝同西邊的羌人打仗,發兵很多,田地荒羌,婦女被迫下田勞作。莊稼來不及收只能枯死在地里。那些官吏不用耕作,也不用上前線,卻能錦衣玉食,出入乘車,絲毫不顧百姓死活。百姓敢怒不敢言,只是鼓動喉嚨,卻不敢發出聲來。從中國歷史上看,貧富極其不均,階級矛盾嚴重激化,人們就離鋌而走險,揭竿而起的日子就不遠了。因此,傳統音樂體現出百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音樂形式日趨多樣,不斷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首先就是高雅文化,高雅音樂雖然已經沒有了舊日的輝煌,但在音樂文化中仍舊占據主導地位,并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其次,各類流行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音樂審美觀念,簡單通俗的商業化音樂迎合了大眾的審美趣味,并快速地成為人們日常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這對傳統音樂文化的沖擊較大,造成了比較持久的影響。隨著外來文化的大量涌入,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社會形態和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三、結語
為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傳統音樂理論教育應注重教學改革項目的實踐性,順應教學方法及理念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在學科建設上充分關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在傳統音樂理論教育中呈現出人文關懷與學術堅持,體現出適應教改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