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君
高中地理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地理素質。近年來,地理高考試題靈活性越來越強,材料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接近生活中的地理。高考地理注重以人為中心,突出對地理基礎知識和關鍵知識的考查。本文就高三地理學科教學談幾點看法。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思想波動大,如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對學生的學習和應試能力指導是每個地理教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作為高三教師,應該緊緊圍繞輕松教學、穩定思想等方面進行教育教學。
一、認真研究考綱考情
(一)熟讀《地理考試大綱》
《地理考試大綱》的內容包括:考試目標、考試要求、考試內容和范圍。每個老師都應該熟讀《地理考試大綱》,對當年的考試方向和內容有準確的把握。
(二)明確當年考試范圍
《地理考試大綱》對明年要考查的知識范圍較過去會有較大變化,所以老師要特別留心新的《地理考試》,對知識范圍的修訂,集中精力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這樣才不會產生遺漏,也不會浪費時間。
二、關注社會熱點和國家政策
素材年年新,但素材主要來至對國家政策、社會熱點以及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與考察。例如,2018年全國卷1的第37(4)題,44題考察濕地保護和全球氣候變暖等生態環境問題;第4題關注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這一極具中國特色的熱點;第43題旅游地理以九寨溝地震為背景關注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第36題緊密聯系我國的“一帶一路”和中國的國際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平時關注新聞,關注熱點,及時向學生分享新聞,運用到地理課堂中。雖然說每年有新材料新熱點,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問題依然圍繞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展開,解決區域問題。因此,要培養學生學科內的綜合能力,理清學科內知識的層次脈絡,使之系統化,形成綜合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和概括推理的能力。
三、重視審題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在平時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任何題目第一步是讀懂題,理解問題和選項,這是前提;其次,能根據材料獲取提煉有用的信息,擯棄干擾信息;再次能夠根據提煉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延伸拓展;最后根據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答案,然后較迅速地規范書寫。
在綜合體的論述中,一定要注意規范地使用地理術語,不要使用口語描述,盡量使用課本上的專業術語,對于經常使用的地理術語要多讀多記;答題條理要清楚,不同的要素不要混淆在同一條理中,在答題觀點和要點時用序號標注;觀點要簡練明確;歸納要點要緊密結合材料,同時要注意觀察題目分值;教師平時要多做各地名校的模擬題、經典題及高考題,對題型及考察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在平時的練習講評中進行擴展和延伸;平時教學中歸納總結答題模板,其實高考地理綜合題都有一定的答題技巧,所有的地理題都會從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人文因素)兩大方面或者其中一方面分析。自然因素又從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土壤、礦產資源等方面分析;人文因素主要從市場、交通、政策、人口、科技等方面分析。根據地理答題的這個特點構建出答題模式,讓學生在學習和答題時緊緊圍繞這兩方面進行。例如,某地區為什么會荒漠化加劇,自然因素肯定有氣候干旱,人文因素有不合理的開發等方面。又如近年來考試中開放性試題,贊同某一觀念,那么人們要描述該區域有什么有利的地理條件或者贊同會帶來什么有利的影響,不贊同該觀念,則分析該區域不利的地理條件或者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四、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教學工具和手段,地圖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蓋面,是考查學生觀察、判斷、分析等綜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所以也成為各種考試命題理想的切入點。從基本的小測試和往年的高考中,地圖都是重要的表述材料,簡單的文字中涵蓋了眾多顯性的和隱性的地理信息,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地理圖像龐雜,在教學中應對常見的等溫線圖、等降水量圖、等高線圖、等壓線圖、區域圖、光照圖、日界線圖、洋流圖等給予充分的重視,要指導學生進行圖文互換、變換角度,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
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養成讀圖習慣,一邊仔細觀察地圖,一邊積極思考,圖表中反映的什么地理事物,反映什么地理原理或規律,潛心找出隱藏信息。不管是何種圖表,都要明確觀察對象,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了解地圖上的各種符號以及其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抓住重點或特點,挖掘隱藏信息,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會讀地圖,并且能夠從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再延展該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和人文環境特征,結合題目,進行精準的分析,長此以往,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做題能力以及準確率將會得到極大提升,。例如,對于區域地圖,可以根據經緯度進行定位,從而確定其位置進而判斷出其所在區域,同時也能分析出該地的氣候、河流、土壤和植被特征,進而分析人口、城市、交通、工業和農業特征與分布。
五、優化練習,加強課堂限時訓練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平時讓學生多做題,見識各種題型。例如,平時多出去走動多看看,眼界自然寬廣,學生練習也是如此,做的題多了,練得多了,掌握了提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能夠舉一反三,遇見新題型、新區域,學生也能泰然處之。但在練習的選取和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優化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及時收集各地的模擬試卷,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高考命題的趨勢,精心選題、組合練習試卷,并對練習進行及時評講,規范專業術語,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既能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二)加強課堂限時訓練,注重實效
習題訓練時,要注意限定答題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課堂上及時反饋,協助學生回顧解題過程,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知識,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鞏固主干知識,掌握解題技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訓練目標。
六、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高考可以說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意味著學生已經成年,已經開始步入社會生活。雖然說現在不是唯讀書論的時代,讀書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對于更多的小城鎮,甚至鄉村的孩子來說通過高考進入一流的大學仍然是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的一種捷徑。因此,學生在面對高考這樣關鍵時刻或多或少有焦慮緊張的情緒。有的學生心理素質好,可以轉化成動力,遇強則強,而有的心理素質差的學生可能失眠、焦躁。
那么,平時應要求學生上課思維積極圍繞教師運轉,多跟教師互動,多讀多記多做多練,打好基礎知識,做好心理自信建立的第一步;復習時注意查缺補漏,對于不懂得問題要舍得面子多問,對于遺漏的知識點不要驚慌,提醒自己,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發現自己的短板,一切都還來得及,這樣越到高考,出現的問題會越少,但同時要正確認識自身問題,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地在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做足功夫,不回避疑難點,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越到高考,越要放松,合理搭配學習時間和適當的運動時間,做做操,打打球,跑跑步來緩解長時間的腦力活動,放松身心;在遇到暫時的低谷時不動搖和不消沉,要相信自己,每天進行自我心理暗示“我能行,我一定可以”。
七、結語
本文對新課改下地理教學進行了簡單分析、論述,旨在落實雙基教學。教師要熟讀考綱,關注熱點。學生要注重地理知識的識記和積累,加強應試技巧的訓練,規范答題,調整好考前心態。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應把學生置于一種仿真的環境,塑造良好的考試心理,使學生適應高考等。
(湖北省云夢縣黃香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