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燦發 葉云峰 徐遠見 鄭逸帆
2015年,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開始建設學校圖書館,單體面積達4.7萬平方米,屬于大型建筑物。學校電視臺師生通過延時拍攝,參與到學校圖書館紀錄片的工作中來。歷時3年,通過參與實踐,筆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探索了大型建筑延時紀錄片的拍攝與制作技巧。本文以參與學校圖書館拍攝與制作大型建筑延時紀錄片的實踐為基礎,闡述了延時攝影相關概念、拍攝制作的意義與技術難點,從而為其他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一、延時攝影的相關概念
延時攝影是一種攝影和視頻制作技術。它通常以較低的幀速率拍攝照片或視頻,然后以正常或更快的速度播放。在延時視頻中,物體或場景的緩慢變化被壓縮到相對較短的時間段,呈現出一般人眼睛看不見的奇怪而美妙的場景。目前,該項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自然景觀、交通等領域。
延時攝影與電影技術一樣,都起源于國外。1897年,最早的延時攝影被喬治·梅里愛運用于法國的《家樂福歌劇院》中。1909年,尚·柯曼登與百代影視公司合作使用延時攝影記錄生物現象。
現代延時攝影主要通過相機拍攝和計算機處理來完成,以視頻的形式通過屏幕等光學媒體傳輸。圖像結構上繼承了傳統的圖像效果,包括點、線、表面、空間、色彩和光影,但不同的是,增加現代蒙太奇、非線性編輯等特定元素。
二、拍攝大型建筑延時攝影的重要意義
(一)記錄歷史
以花開為例,花蕾開放大約需要三天三夜。每隔半小時拍攝一張照片,按順序記錄花期的微觀變化,共拍144張照片,然后用投影儀以正常頻率(每秒24張)顯示,并在6秒內再現開花過程,這就是一種花開記錄。把延時拍攝的技術運用到高校大型建筑中來,通過間隔固定時間拍攝數萬張照片,這些照片完整地記錄了學校圖書館的建設歷程。
(二)教學所用
科學教學中會常常應用到延時記錄,如細胞分裂、卵孵化、日食、云層變化、天文和地理等,延時攝影常常被用來積累科學研究數據。運用于建筑物拍攝則由于大部分學生所學的專業是建筑工程,可以為教學所用,了解一所建筑從開始打樁到建筑完成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生動的建筑學習過程,得到了建筑學院教師團隊的認可。
(三)品牌傳播
建筑是靜態的,它的傳播具有范圍限制。而影視是動態的,它的傳播是無限的,可以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進行第二次傳播。早期高校沒有機會把大型建筑的過程用延時拍攝下來,令人遺憾。如果采用延時拍攝,建筑仿佛在“生長”,使其具有生命力。對于學校來講,這也是一次學校品牌的傳播。
三、大型建筑延時攝影拍攝與制作
(一)拍攝器材的選擇
拍攝的器材除了單反相機和三腳架外,還需要一些輔助工具。使用單反相機拍攝延時照片需要以相同間隔拍攝,不能完全使用手動快門。許多相機不能間隔拍攝,需要配備外部計時器來確保快門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步進電機和快門控制器等專業的延遲快門裝置則能通過精確的電子和機械控制,使每次拍照時攝像機都可以在軌道上移動一定距離,從而達到運動圖像的目的。為了達到不同的呈現效果,人們往往會使用濾鏡來輔助。目前,使用的濾鏡主要分三種:ND鏡用來過濾光線減低鏡頭進光量;濾色鏡用來調整拍攝體的自身色彩;星芒鏡用來調整光斑形狀。
(二)拍攝角度定位和拍攝參數設置
由于拍攝周期較長,為了保證拍攝畫面的一致性,對于同一周期、同一拍攝物的拍攝,要求拍攝角度定位盡量保持一致。如果定位偏差過大,將會導致拍攝素材無法剪輯而作廢。常用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挪動三腳架拍攝,另一種就是手持拍攝大范圍延時。拍攝參數的選擇,則關系到畫面的觀賞感覺。比如,在白天拍攝,曝光模式可以設定為光圈優先,白平衡自動,ISO值盡可能降低,快門速度也盡量減慢。在夜間拍攝,使用手動模式,也就是M檔,在有光源的情況下使用自動白平衡,但是在沒有光的情況下,要根據現場和環境細節來對拍攝的參數進行調節。在拍攝時間間隔上,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以云的流動為例,如果時間差異太大,那么照片的連續性不強,云的流動就會銜接不上。
(三)時間表達
時間軸是延時作品的構成基礎,即作品是根據時間軸的發展而展開的,延時攝影其實就是對時間的壓縮。在圖書館的延時拍攝和剪輯過程中,要體現圖書館從破土動工到建筑裝修完成。將建筑時間長達近三年的過程通過幾分鐘的影片體現出來,對龐大的拍攝素材進行處理,按照圖書館建設過程的時間順序進行剪輯。
(四)后期處理
當圖片拍攝完成后,就需要對圖片進行處理,圖片處理的方式有很多軟件,也有很多辦法。一般使用PS或Lightroom軟件,使用批處理對全部照片使用相同的操作調整曝光、對比度等。一些個別的照片需要單獨調。
(五)照片合成
一般使用AE(After Effects),在里面完成照片到視頻的合成。在導入素材時只需要點選序列導入,導入后的片段就是一段成型的延時攝影。值得注意的是,要點選序列導入,否則導入的素材就是單幀的靜態圖像,如果出現素材中斷,請檢查文件名是否連續。
(六)視頻剪輯與配樂
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素材,同時把視頻素材導入后,往右下的窗口拖動,鏡視頻和音樂分別對應各自的軌道,然后剪輯合成,最后導出視頻。
隨著影視制作技術不斷發展,延時攝影的價值日益凸顯。目前,其在高校教學與宣傳領域還比較少用,但也有一些學校進行了嘗試,以學校的一天或者四季的變化來反映學校的“美”。而把延時攝影技術應用到高校大型建筑的紀錄片中,也是高校在教學和宣傳中有益的嘗試,拓展了延時攝影技術的應用領域。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大型建筑延時紀錄片的拍攝與制作——以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建設為例”(項目編號:CX2017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