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禎 李國
學校文化,通俗地講,是以文化人,揚文化之力,凝聚師生“精氣神”,讓教師幸福成長,讓學生自由呼吸。那么,應如何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打造制度文化,落實民主與科學
健全的制度是一所學校健康運轉的前提,依法治校是學校高速發展的保證。學校每一項制度的出臺,大至學校章程、辦學理念、校風校訓,小到常規檢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必須讓師生廣泛參與,深入討論,反復論證。師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會逐步把“學校的制度”變成“我們的制度”,賦予科學嚴謹的制度以人性的溫度,把看似冷冰冰的制度化作更便于日常執行的事。這樣,制度的落實,就會成為師生共同的自覺行為;制度制定的過程,就是經營學校理念、宣揚學校辦學思想的過程,就是師生內化制度、對制度產生共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學校以往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來,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分析學校面臨的新問題,以完善制度加以開拓,促進學??沙掷m發展。
二、做好管理文化,創造簡單高效管理模式
學校管理的目的在于引領,其精髓在于服務。一是職責要明確,責任要到位,校長不越級、不亂作為。二是要盡量弱化層級,努力實現扁平化管理,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精簡部門,強化級部,讓部門為級部服務,級部為班級、教師和學生服務,校長與部門、級部、師生直接對話,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三是要努力實現信息化管理。比如,充分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讓微信成為日常管理展示的平臺,把學校網站打造成展示學校形象的窗口,使數據分析平臺成為高效教學的強大助手。
三、建設課程文化,讓學生自由呼吸
建設課程文化的主要工作,是進一步加強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研究。當前,大家都在呼吁高效課堂,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很難同時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很難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使因材施教的目標很難達到;另一方面是由于大班額甚至超大班額的存在,以及統一的教學進度、固定的教學內容造成了因材施教的壁壘,不利于高效課堂甚至實效課堂的建設。而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的具體做法,是對國家課程進行分層設計,綜合編排,在遵守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將其分解成不同層次的課程,然后又將一些同質課程綜合化,讓不同的學生能夠依據自已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不斷實現自我提升。這一方面需要教師付出更多努力開發適應不同學生需求的課程;另一方面需要改變現有的班級授課制,向走班制轉變。這是實現“為了一切學生”的重要途徑,也是順應教育規律的必由之路。
現在,倡導解決大班額問題也給學校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學校應組織一批有理想、有智慧、有擔當的先進教師,在這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比如,分層設計教學內容,分層施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擁有更大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愛上課程,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四、營造教師團隊文化,培養專家型教師
學校發展的根基,在于擁有一支愛崗敬業、專業化程度高的優秀教師隊伍。因此,讓教師幸福成長,迅速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引領教師認同學校的發展愿景,與學校共榮辱。這需要關注教師之關注,了解教師之所需,讓教師的成長與學校的發展休戚相關。二是要引領教師注重專業發展,使之成為自我提升的內在需求,避免產生職業倦怠。這就要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營造更好的教研氛圍,打造學習型教師。學校要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專業能力,引導教師讀經典哲學、文學名著、教育專著及專業報刊雜志,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知識內涵、學科素養的提升;要開展各種優質課、創新課、公開課和示范課等賽課活動,實現以賽促教、以評促升的目的,加快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三是要加強組建強有力的學科教研團隊,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攻堅克難。四是要高度重視課題研究工作。在課題研究中要突出兩個重點,即重點抓好課題研究培訓,讓教師明白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重點抓好“草根課題”的研究,讓研究立足于教學實際,使教師人人都可開展課題研究,人人都有所收獲。
五、深化研究評價文化,促進師生成長
實施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師生成長。在對教師的評價中,要特別注重兩個方面。一是堅持正面評價。如學生評價教師,不要把關注點放在教師是否拖堂、作業量是否過大等方面,而是要多從一名優秀教師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標準這個層面去設計正向的評價指標。如此才能更有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二是堅持重點評價。評價不必面面俱到,否則會影響教師的教育工作。如在班主任評價中,若在衛生、考勤等方面與其分分計較,班主任必然會與學生分分計較,把學校施加給自己的壓力轉移到學生身上。這會使師生關系緊張,不利于師生成長。因此,要放寬評價標準,堅持重點評價,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
在對學生的評價中,也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突出過程性評價。評價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記錄,如學習態度、課堂表現、與人合作等方面。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只注重學習結果。二是注重多標尺激勵性評價。只有積極向上的評價,才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激勵作用;負面消極的評價,常常會打擊學生以致其自暴自棄。同時,要放寬評價的尺度,使學生多一些成功的機會。比如,對優秀學生的評選,可以設置各種各樣的名目,讓更多具有不同特長的學生受到表彰。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學校努力的方向。
六、抓好環境文化,突出教育與審美功能
校園環境建設要因地制宜,自然貼切??梢远嘣砸恍┗ú?,少寫一些標語,讓校園成為賞心悅目的花園;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但所說的話應洋溢著使師生奮發進取的氣息,飛揚著師生成長、成功的旋律;裝點校園,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發揮教育與審美功能。
實施文化戰略、打造品牌學校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學校管理者要高端站位、科學決策、長遠規劃,讓文化的力量成為學校發展的第一動力。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