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高考考試大綱都同時提到,要創設合適的問題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但現在的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課堂的有效性遭到質疑。本文從學生學情分析,依據對話教學的相關理論,結合中學生認知心理,參考課程標準,利用實際的例子,設計合理的問題或問題組,讓所有學生發展數學能力。
關鍵詞:問題探究法;對話教學;問題組
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在日益成熟的教育理論研究的指導下,高中的數學教學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社會的發展,手機電腦的普及導致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多樣化,包括家長也熱衷于為學生購置多樣的學習途徑,于是學生對課堂的有效性要求相對較高。
所有學生都有過網絡刷題和查找答案的經歷,甚至于有的是直接用手機APP幫助完成作業。導致學生對課堂的期望值更低。
目前,社會的評價、教師行業的收入、激烈的競爭等原因讓有的老師對專業成長失去信心,產生患得患失的心理,想要糾正回來但苦于沒有奮斗的方法,陷入教師專業成長的惡性循環中,直接導致教師對課堂有效性研究失去興趣。
于是老師如何深挖教材,發現問題背后的新問題。如何精準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合理的探究,提出更多的問題,充分課堂的作用,發展學生數學能力是當前高中數學課堂亟待解決的課題。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高中數學教學以發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高考數學考試大綱》強調:對數學能力的考查,強調“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從問題入手,把握學科的整體意義,用統一的數學觀點組織材料,側重體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一、相關概念介紹
問題探究法:是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以探究為基本特征的教學活動形式。具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創造條件,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并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師生共同探討研究,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對話教學:就是搭建學生與學習環境之間的一種平臺,這里的學習環境包括教師、教材及其他網絡資源、家庭與社會環境等方方面面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效能的一切因素。
對話教學強調師生在民主、平等、尊重、寬容和愛的氛圍中,以言語、理解、體驗、反思等互動方式在經驗共享中創生知識和教學意義以及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教學形態。這是一種尊重主體性、體現創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學方式。
對話教學理念:①面向生活世界,讓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②舒展學生個性,讓想象與創造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二、基于對話教學的問題設計要求
1.問題設計的科學性
提出的問題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問題化。根據教學內容,抓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緊扣教材的中心及重點、難點提出問題。問題新穎,具有趣味性、藝術性,能極大的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使學生躍躍欲試。
2.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問題要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難度適當。問題太容易,學生沒有興趣;問題太難,脫離學生實際只能挫傷其學習積極性。所以按照教材知識的結構和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把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分解成幾個互相聯系的小問題,由淺入深,步步深入,環環相扣,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縱深。
3.問題設計的開放性
問題設計有開放與封閉之分。一般而言,封閉的問題只要求根據現有的認知基礎作答,警察審訊嫌疑犯就是要設計這樣的問題,讓罪犯在短時間沒有考慮的余地作答,在一問一答中突破罪犯的心理防線。開放的問題需要根據現有的認知基礎進一步整合、分析、歸納、批判,最終得出較好答案作答,開放的問題一般沒有最好的答案,只有更好的答案。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開放性問題更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對新知識探索的欲望,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一節化學磨課課堂上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實驗室為什么不用玻璃瓶裝氫氟酸?這個問題是封閉的,提問者的氣勢咄咄逼人,學生的回答是單向的,缺乏活力的。
第一層次改變:實驗室能不能用玻璃瓶裝氫氟酸?為什么?這是由兩個問題構成的問題組,單看第一個問題還是封閉的,但第二個問題就有充分尊重被詢問者的立場,尊重其看法和觀點,讓被詢問者主動提出看法的意圖,所以這類問題組一般不分開,是為第一層次的改變。
第二層次改變:你認為實驗室能用玻璃瓶裝氫氟酸嗎?這個問題用商量的口吻、平和的口氣、尊重的態度,讓被詢問者主動表達的同時還樂于表達,甚至于還樂于與其他同學交流。再次聽到這節課展示時,該老師把問題改成第二層次問法,學生的反應瞬間很積極,思維陡然變得很活躍,說明該問題達到了探究的目的。
第三層次的改變:你覺得實驗室用什么容器裝氫氟酸?這個問題含有方法性設計,即瓶子和瓶塞怎樣設計,學生的答案可能不完整,甚至可能有錯誤,但這種錯誤也是一筆財富,通過糾正有效避免再次出錯。
教思考、教體驗、教表達,這是可以通過問題的設計、提問方式來達到的對話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淑敏.數學課堂如何創設問題情境[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5(11):232-232.
[2]鄒春強.巧妙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學苑教育,2013(11):52-53.
[3]劉瑞芝.基于問題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分析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5.
[4]丁峰.應重視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J].江蘇教育研究,2010(8):33-35.
[5]梁菊花.基于培養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
[6]殷堰工.試論問題鏈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數學月刊,2008(10):1-4.
[7]張增田.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理念與原則[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08(5):18-22.
作者簡介
曹彬,男,貴州省黔西第一中學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