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摘 要:幼兒教育創新的本質既是教育技術性的進步,也是現代人文關懷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幼兒教育進行創新刻不容緩。教育者需使用科學的創新思維,兼顧教育中的實踐性,提升個人教育水準,在幼兒教育事業中摸索前進,才能找到新穎、科學、先進的教育方法。
關鍵詞:教育活動;設施環境;尊重;教育水平
幼兒教育作為人生最初階段的基礎教育,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但近年來幼兒教育工作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個別幼兒園體罰事件多次被曝光,搞得人心惶惶,越來越多的家長擔心:我的孩子在幼兒園是否會被虐待?
2017年11月,有十余名幼兒家長反映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國際小二班的幼兒遭遇老師扎針、喂不明白色藥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個針眼的照片案件涉事人被刑事拘留。
2018年3月,濟南小太陽幼兒園一名小朋友被其班主任從走廊的隊列中拉出,并強行拖入開水房教訓,導致孩子全身大面積燙傷。
這對幼兒身心發展帶來極其嚴重的影響,那些影響很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無法消弭的,終其一生,在孩子的想象中都可能是揮之不去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幼兒教師們有這么大的膽子對天真可愛的孩子下毒手?這些問題看似出在老師身上,是因為老師不懂教育,根本沒有耐心,但往深處想,不難發現,不僅是老師的問題,更應該問問幼兒園:選擇老師沒有標準,對老師疏于管理和約束,監控錄像形同虛設,對老師的行為聽之任之,但遷就錯誤的做法只能讓錯誤更深。
一、注重幼兒教育的實踐性
(一)組織集體教育活動
幼兒無論身體還是心理都處在重要的發展階段。科學調查顯示,一定量的集體游戲有益于幼兒智力的拓展,適當的運動也會提高幼兒的抵抗力和身體素質。當下很多幼兒園對幼兒的過度保護反而會限制幼兒的全面成長,不符合幼兒的成長規律,與科學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適度提高幼兒集體的活動時間,同時也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溝通,當今社會家庭仍然是獨生子女居多,幼兒因缺乏交流對象產生歸屬感缺失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同齡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給幼兒心理健康的益處是巨大的。在集體活動中同樣可以加入知識內容,游戲時幼兒的大腦皮層非常活躍,在游戲中添加文字和數字等元素,能讓幼兒的記憶更深入、準確,遠比傳統的課堂學習效率更高。
(二)定期與家長溝通
在幼兒教育中,教育機構和家長是兩大組成部分。家長的教育者角色同樣至關重要,如果相互產生沖突,不但教育成果功虧一簣,最可怕的是會給幼兒身心造成極大傷害。因此,教育機構需要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相互交流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達成一致,避免讓幼兒處于矛盾的教育環境中。
二、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
幼兒教育不能忽視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尊重幼兒就是在教育實踐中想盡一切辦法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想法和選擇,不應該忽視幼兒的心理需要,加強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言行動態,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幼兒教育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幼兒教育不能傷害孩子們的心靈,從內心深處激發幼兒主動接受教育的興趣,教師不能像父母那樣產生溺愛心理,更不能為了圖省事包辦一切,必須在充分了解每一個孩子心理因素的基礎上有效引導。為此,我們該信任孩子、支持孩子,讓他們做自己的事情。教師應該認識到,幼兒園的孩子們雖然年齡小,但每一個可愛的小家伙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教師要細心觀察,體會這些幼兒固有的、各不相同的個性差異,進一步掌握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狀況。不理解幼兒的心理,就采取盲目而過分的強加教育,在生活中包辦一切,剝奪幼兒選擇的自主權,減少孩子們獨立思考的機會,長此以往,無形中增強幼兒的依賴心理,甚至有的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必將對提高幼兒素質和自強自立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三、注重在幼兒教育體現關愛
關愛是對孩子們有效地引導、鼓勵和激發,培養孩子們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用愛心和魅力增強每一個孩子的信心。平時要認真反思和觀察孩子的反應,正視孩子之間的差異,多給予他們發展的自由空間。幼兒教育要培養孩子們健康的心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幼兒的潛能,依據不同孩子身上散發的不同優點,給予他們不同的鼓勵和夸贊。每個幼兒都是獨特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性格、愛好和心理需要,教師要以極大的愛心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師對幼教工作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勇于擔當,對幼兒充滿愛心,耐心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孩子們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用愛心尊重孩子的個性化思維方式,加深與孩子們之間的信任。
四、幼兒教師必須具備各種綜合能力
幼兒在活動中會出現各種表現,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認真地做好記錄。在幼兒遇到困難時,要巧妙地進行引導,向幼兒提出一些互不相容的或缺少某些因素的問題,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然后給予指導,使他們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旁觀者,活動的任務要隨時根據幼兒的反映。及時的進行調整,給幼兒提供自主發展的教育環境,放手讓幼兒大膽地思考探索,讓幼兒在實踐中發展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培養自信、自強等品質。要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教師就必須參與教育教學的科學研究。運用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相關的科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工作,探索新的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努力積累有效的指導活動的理論和技術。積極撰寫經驗論文,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科研能力。
教師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心理需要,增強對他們的信任,以極大愛心鼓勵和關懷正在成長中的幼兒。幼兒教育涉及生活和學習等諸多方面,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以激發幼兒自主學習、模仿的興趣為基礎,培養孩子們主動接受教育的心理驅動力,進一步提高幼兒教育實效。
參考文獻
[1]王淑娟.論幼兒教育整體觀之多元智能視角[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5(9):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