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
摘 要:生物學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與生活實踐結合緊密的實用性學科,它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等知識。其特點是是實踐性和實用性很強。這就意味著生物實驗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筆者對自己的實驗課教學做以分享。
關鍵詞:生物;實驗教學;隨筆
我自從教以來,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收獲,也經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后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現就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的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要明確實驗目的,從而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興趣,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初中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可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癥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通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此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于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二、巧妙設計實驗教學的導入部分
教師可巧設導語激起其內心的求知浪花,營造積極探索學習的大氛圍。如《觀察種子的變化》導入環節設計為例:前提:課前可提前一至兩周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種子萌發的條件是什么?并隨機的發給學生一些種子,讓其根據自己的經驗,讓種子萌發。觀察其萌發過程中的變化,并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記錄。
課堂導入:
提出問題:
1.說明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及其作用是什么?
2.種子中含有哪些物質?
3.如果你是農民,你會選擇什么樣的種子種在田里?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并引入課題:
種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這是種子能夠發育成幼苗的內部條件。那么,是否種子具備了這些自身的內部條件就能萌發成幼苗呢?種子的萌發還需要什么條件,種子又是怎樣萌發成幼苗的,這些內容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三、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于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四、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范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生物實驗基本步驟:首先是確定觀察對象、明確觀察目的、完成觀察任務;其次是確定實驗的重點和難點,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然后是運用比較法進行對比觀察;再者是整體局部觀察結合,弄清事物的本質;最后是觀察觀察再觀察,不斷提高實驗效果。
五、要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達到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鯽魚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為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按步驟規范操作解剖并逐一地觀察器官,這樣通過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觀察、分析思維,培養了學生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六、對教材要求掌握、難度大的實驗進行考查
如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探究種子成分,鯽魚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結構后,對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進行考查,這個實驗既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又考查了臨時裝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對細胞結構的認識,為后面的生物實驗打下基礎。這樣通過實驗考查,促使學生認真預習、復習、動手操作。對實驗操作差的學生及時發現,加強個別輔導,做到人人過關。這樣克服實驗儀器少、學生多、難于動手的矛盾,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生物課的興趣。綜上所述,通過實驗教學,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認真的科學態度,發展智力,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從而提高了生物教學的質量。
七、課內外結合,拓展創新空間
除了課堂實驗教學外,還可以積極開展校外、課外觀察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野外,田間去接觸實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以擴大視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書本知識。
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認識校內動植物,認識每種植物的名稱,所屬類型,落葉情況;指導學生進行植物栽培,練習植物的嫁接和扦插技術;在青蛙的繁殖季節,捉些小蝌蚪帶進教室,觀察它的身體變化,從而了解它的發育史。
八、利用多媒體,豐富實驗教學
由于生物學科它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等知識。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是一味地對所授知識進行講解,或通過黑板呈現知識點。對于很多微觀的生物相關知識點(例如“細菌,病毒”等)而言,學生難以想象到,更不要說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了。同時,一節課上,老師既要講知識點,又要板書,這樣會很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所呈現的東西又會很少。然而PPT課件,視頻資源,模擬實驗等,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抽象的東西形象直觀化,枯燥無味的文字生動化,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點。例如:我在講《種子的傳播途徑與萌發》的時候,我通過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源,學生更容易理解。通過視頻,不需要死記,學生就會很快地掌握種子的傳播途徑了。因此,多媒體資源的運用,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同時還能使教學更直觀,更生動形象。
總之,生物實驗教學任重而道遠,所以我們還要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日積月累,勇于創新,爭取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