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我國大學生英語發音的現狀,提出有利于提高英語發音的“可理解性”的對策,力求以“可理解性”作為英語語音教學的目標和原則,既提高我國大學生英語發音的“可理解性”,又推動我國英語語音教學模式和口語測試標準的發展。
關鍵詞:英語發音;差異化;可理解性
一、前言
在21世紀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語這門國際語言作為理解、交流以及表達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手段已不再是本族語者的專利。1950年,Cartford首次提出區別于“言語的有效性”的“可理解性”新概念。Smith和Nelson則將其定義為“對說話人說話意圖信息的理解”,并進一步將其分為三個層次——“可理解性、能理解性和可領會性”。“可理解性”是世界英語研究領域的核心概念,深入研究“可理解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英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語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效果。許多學者提出語音教學的目標或原則應該是“可理解性”。從目前乃至長遠來看,“可理解性”無疑是英語語音教學可實現的目標和改革的突破口。
二、我國大學生英語發音的現狀
英語學習者們希望學好英語,但由于關注口音的心理狀態、行為習慣不同,所以學習效果也不同。
一方面,有人既能在各大英語考試中游刃有余,又能說得一口“純正、標準、流利且地道”的英語,使英語溝通暢通無阻。另一方面,有人過度關注美式口音或英式英語的觀念嚴重影響了英語學習策略,進而影響了學習英語的最終成效;還有人只是為了考試學英語,進而忽視了英語發音的重要性;雖然學習英語長達數年之久,但仍然感覺到自己說的英語總是平淡無味,讓交流對象聽不出一句話表達的語意和語態;把英語單詞的發音用中文漢字標注,反而嚴重影響發音的準確度,這已成為英語學習固步不前的瓶頸;長時間的錯誤訓練甚至導致聽力和口語都受到很大阻礙,進而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和信心。
三、提高英語發音的“可理解性”的對策
為了有效提高英語發音的“可理解性”,讓交流對象聽得出一句話表達的語意和語態,中國大學生應該如何提高英語發音的“可理解性”呢?
1.訓練“英語思維”
對于英語輸入(聽力和閱讀)這一塊,學習者一定要每天定量去聽原汁原味的音頻,閱讀英文原版書籍或報刊,看美劇時一定要看純英文字幕。雖然開始階段會有點難,但是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自己的水平突飛猛進,在理解和表達英文時逐漸擺脫“中式思維”。對于英語輸出(口語和寫作)這一塊,學習者一定要主動創造純英文的輸出環境。在不斷地糾正語法、搭配、發音等錯誤,盡可能多地用英語去交流之后,“中式思維”會越來越少,英語表達會逐漸達到“標準、流利且地道”的效果。
2.提高英語發音的“肌肉記憶”
要想練習好英語發音,大學生們就應該從每個音標的正確舌位和口腔肌肉運用開始練習,系統的從頭開始訓練自己的嘴巴,形成“肌肉記憶”。發音需要天天練習,拳不離手,“音”不離口,練到一定程度后就會運用自如、游刃有余。
3.遵循英語發音的“經濟原則”或“省力原則”
(1)在練習英語發音的時候,學習者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完全拋棄中文的發音方式,用口腔的后半部分發音,并記住每個不同腔體的共鳴的位置。當幾個輔音連在一起時,要遵循“前輕后重、前模糊后清晰、前短后長”的發音規律。發短元音時需要快速收小腹,發出清脆、短促、有力的音,就好像是突然打了一個“嗝”。發雙元音時要發得飽滿圓潤,從一個音向另一個音過渡滑動。區別不同的單詞用到的不同的具體的鼻音位置(前鼻音、中鼻音、后鼻音)。
(2)當句子較長時,根據語句的含義和語法的關系,在意群和意群之間,注意和思維活動保持一致的一定的有節奏地“斷句”和“停頓”,讓人聽上去句意連貫、自然。但在一個意群中讀下來就像一個長單詞一樣,各個單詞之間則不要停頓。
(3)“語調”是幫助說話者表達各種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不同的“語調”可以表示說話人不同的態度和不同的隱含意思。單詞讀音都沒問題之后,說話時就要注意英語的“語調”(升調、降調和平調),即聲音的上升和下降起伏。句子中間或結尾的標點有特定的“語調”。英語中同一句話采用不同的“語調”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語意概念。
(4)在平時生活中要培養對英語“重音”的訓練,知道一句話里面哪些英語詞匯應該重點的突出。說英語不能像說漢語那樣講究“字正腔圓、落地有聲”,需要凸出一句話中的某些重點詞匯,弱化其它的非重點詞匯,需要重讀的單詞有實詞、關鍵詞,或在特定情景中需要重讀的人稱代詞、連詞、介詞和助動詞等。
(5)要重視英語中的“音變”,主要表現在“連讀、略讀、失音、弱化、濁化、同化、重音、縮讀”等形式。例如:兩個或三個單詞連起來讀時感覺就像是第一個單詞沒有讀完,下一個緊跟著已經讀出來了,或者直接省略掉某個單詞的最后一個輔音。英語中最明顯的語音規則除了“連讀”外,就是“略讀”。爆破音和爆破音相鄰,第一個爆破音只形成阻礙,但不發生爆破,稱為失爆;爆破音和其他輔音相鄰,該爆破音不完全爆破。
四、結論
其實,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在訓練“英語思維”、提高英語發音的“肌肉記憶”、遵循英語發音的“經濟原則”或“省力原則”,完全掌握英語發音的訣竅之后,學習和使用英語會變得更簡單,更有效。最后,本人建議在大學英語口語測試中增設“可理解性”指標,更多地注重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可理解性”。
參考文獻
[1]段永州.大學生過度關注口音對英語學習的影響[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04):181-182.
[2]張伶俐.中國大學生英語發音的國際可理解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陳雨昕.“中國英語”中漢語口音對英語習得的影響[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01):83-86.
[4]周榕,陳國華.英語專業大學生英美英語態度偏好與實際口音特點研究[J].現代外語,2008(01):49-57+109.
作者簡介
趙大艷(1981.09—),女,漢族,湖北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音、寫作、翻譯等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