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鈺 王紅霞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教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并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教學創新實踐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
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欲,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例如,在教學“幾何體的三視圖”這一課題時,先幫助學生弄清“三視圖”的概念和找三視圖的基木方法,再由觀察計算機網絡展示的各種幾何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得到實物圖形的三視圖,該怎么找?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的各個面是什么圖形,就運用該圖形。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后再提問:現在你會找到它們的三視圖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三視圖,一時畫不出來。此時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兒個以前學過的圖形,并利用圖形的疊加形成這個圖形的三視圖。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畫“幾何體的三視圖”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后,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后,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準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
二、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講解“圓的面積”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變“授魚”為“授漁”
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現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如何獲得的。應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論。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我并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并說明為什么。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學生學習特點,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客觀情景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下而全盤皆活”的作用,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