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漢
摘 要:人工混交林已經在林木生物充分利用、生態特點靈活把握以及林業資源的快速恢復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這些作用發揮的背后,是相應混交林營林建設技術的有力支撐。事實上,我們在進行人工混交林營林建設時,需要在對其認識充分的基礎上,對關鍵的技術與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才能將其效用發揮到最大。基于此,本文將圍繞著人工混交林的營林建設技術這一中心主題,對人工混交林的作用、建設技術要點進行簡要的分析和介紹,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相關工作上存枉的不足。
關鍵詞:人工混交林;營林建設技術;作用與意義;要點
就目前來說,由于多方面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與限制,我國在對待可持續再生的森林資源建設上,存在著一種“輕建設重應用”的失衡現象,這使得森林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對此,我們應該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人工混交林,是應對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它通過對營養空間有效利用、提高災害抵御能力以及樹種選擇與搭配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林木的整體生產效益。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通過對其技術進行分析和討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人工混交林的內涵及作用
人工混交林,是目前林業建設工程中的一個新興名詞,其是如今為了實現豐富林業資源種類、提升林業生產效率、改善林業立地條件等目的而采用的一項重要手段。當然,就其具體建設及維護來說,需要對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特點進行有效的考察和分析,對混交林木的種類、搭配方式、后期的防護等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從而保障整個工作的正常進行。
總的來說,人工混交林對于整個林業建設工程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人工混交林可以充分借助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從而在優先的條件下實現營養互補,從而將林地的營養空間有效利用,形成地上、地下、多高度、多角度等多方面的空問利用最大化,當然這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布和設置,包括對趨光性以及頁面分布進行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人工混交林能夠充分利用環境因素的梯度變化和生物樣種的多樣性,從而有效防止單一元素吸收過度或過貧等現象的發生,減少有害分泌物的積累,從而改善土壤立地條件。最后,人工混交林還可以運用整體混交林形成的多層面防護網,對火災等自然災害進行有效的防護,為整個林木筑成一條綠色長城。
二、人工混交林的建設技術要點
1.人工混交林混交樹種的選擇要點
首先,適地適樹原則是人工混交林混交樹種的選擇重點,最大限度地發揮樹種的生物和生態作用,完成人工}昆交林的各種作用。其次,人工混交林混交樹種的選擇條件,根據樹種的生態要求、生長特點、根系類型,選擇萌芽力強、繁殖容易的樹種。最后,推薦的混交類型,紅松和水曲柳混交;落葉松和云杉混交;油松和側柏混交;楊樹和刺槐混交,上述的混交是北方地區常見的人工混交林的樹種搭配。
2.人工混交林混交的方法
首先,株間混交,人工混交林株間混交在同一種植行內隔株種植兩個以上的樹種。其次,行間混交,一種樹種的單行與另一個樹種的單行依次栽植的方法。其三,帶狀混交,一個樹種連續種植3行以上,兩個以上樹種依次種植的方法。最后,塊狀混交,將一個樹種栽植成一片,與另一個栽成一片的樹種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規則、不規則塊狀混交。上述的方法各具特點,有不同的適用條件和適用范圍,需要在具體人工混交林施工中加以實際的考量。
3.人工混交林混交比例
首先,確保人工混交林主要樹種的優勢占比,依據立地條件樹種發展趨勢,適當增加競爭力強的樹種所占的比例。其次,人工混交林混交比例應該科學,伴生樹種應該根據條件適當增減。最后,人工混交林混交比例應該參考當地的立地條件,適當改變灌木的占比。
4.人工混交林培育的措施
首先,人工混交林的技術關鍵是對各樹種之問的種間關系應該良好處理,使主要樹種盡可能多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收益。其次,確定好人工混交林混交類型、方法和比例。其三,掌握培育技術要點,實現人工混交林的發展。最后,人工混交林生長過程中,可以通過平茬、撫育間伐化學藥劑抑制等措施調節人工混交林的種間關系。
三、混交林樹種之間在改善生態環境時的相互作用機制
混交林樹種之間由于自身的樹種原因,在改善生態環境時,有著自己的相互作用機制,總的來說,混交林樹種之間存在著包括機械作用、生物作用以及生理生態作用在內的多種作用機制,我們可以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機械作用
包括樹冠、樹干的撞擊或磨擦,根系的擠壓,蔓生植物的纏繞等?;旖涣謽涔谧矒糁饕菍捁谲浿π蜆浞N在風的作用下對針葉樹頂芽的撞擊折斷,在營造混交林時,注意在混交比例或混交方式加以調節,蔓生植物在林分撫育中應加以除去。
2.生物作用
樹種混交對某些樹種菌根的形成和發育都可能有影響。有些樹種在根系連生以后,生長健壯的樹種奪走生長衰弱樹種的水分和養分,使其生長受到影響,甚至會導致死亡。
3.分泌物互相影響機制
這些分泌物存在于樹種各器官之中,如乙醇、乙醛、乙烯、萜類精油、酚類、生物堿、赤霉素等,其有很高的生理活性,對相鄰樹種有促進或抑制代謝作用。
4.生理生態作用
一個樹種對光照、土壤水分、礦物質養分的吸取,從而減少這些生活因子對其它樹種的供應數量,這是問題的一方面。與此同時的另一方面,一個樹種凋落物歸還林地的養分被另一個樹種所利用。有時兩個樹種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動物及微生物等許多中間環節而作用的。如混交林的抗病蟲害能力就是這種復雜相互的作用的結果。因此,混交林生理生態作用,也是選擇混交樹種、混交比例及混交方式的重要依據。
面臨著破壞性毀林開發、掠奪性采伐等現象還時常發生,森林資源在低水平徘徊的狀態仍沒有根本改觀的現實,只靠森林資源自身的自然修復將既不有利于恢復速度和質量,也不利于合理的森林資源開發。相反的,我們需要人工干預森林資源的恢復與重建,用科學的辦法和合理的手段在較短的時間內制止我國森林資源下降的勢頭,并在長期的角度豐富和提高森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經過上文的分析和介紹,我們對人工混交林的內涵與作用、建設技術要點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認識到,有著諸多作用的人工}昆交林,只有對其的具體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將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充分地考慮進來,并通過自身技術的革新以及相關人員素質的提升,才能有效地實現其作用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曹煒.桃江縣毛竹筍用林的豐產技術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