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農田防護林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措施,是農田生態系統的屏障,對生態安全與人類生存環境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農田防護林能夠抵御自然災害,改善農田小氣候,增加作物的產量,使得農田防護林建設在近20年來獲得快速發展。在大范圍建設農田防護林的同時,林帶對林緣附近作物生長帶來一定的負效應,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也成為了農林部門之間爭論的焦點。
關鍵詞:營造;農田防護;速生;豐產;重要性
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最早提出于80年代,是由林業學家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結果,它主要是采用速生豐產的栽培技術,對農田的防護林進行培育,進而達到高產優質的效果,為實現環境生態平衡與社會經濟目標提供了有利保障。 至此,速生豐產林才正式應用于農田的防護上,作為一道綠色的屏障,發揮著自身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一、農田防護速生林發展的必要性
1.農田防護速生林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質的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質就是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的環節中去。而農田防護林的發展也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實現市場經濟體質建設。所以通過這一經濟規律,充分利用林網化用地的得天獨厚的水土條件,從而實現農田防護林種的最佳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但是,在農田防護林的建設上必須擺脫傳統經濟體系,不能只片面性的去追求防護的效益,應把森林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結合到一起,走高產優質高效的道路,從而可更好的帶動林業系統的高效發展。
2.農田防護速生林是保障農業“兩高一優”的重要發展前提
自50年代以來,我國的農田防護林才開始正式發展,經多年的實際研究表明,農田防護林的建造在普通天氣里可降低風速24%,在大風天氣可降低風速50%,特別是近些年,大風的天數在逐漸減少,使地表蒸發減少了20%,空氣的相對濕度增加10%-15%,從而降低了干熱風的危害,保持了氣候的正常變化,使人們的身體健康有了更高的保障。此外,農田防護林可減小林網內的日夜溫差,延長了無霜期,從而達到了高產的目的。據統計表明,有林網保護的農田比沒有林網保護的農田小麥產量增長11%-20%,玉米、棉花產量增長10%;尤其是特殊年份,在自然災害的條件下,有農田林網保護的農作物可更有效的降低災害侵染。
二、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的發展優勢
1.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的自身經濟價值
從表面現象來看,多數人認為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除了做綠化,保護農田少受自然侵害的作用外,自身并沒有什么經濟價值。但經過實踐分析表明,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的經濟價值甚至高過了普通水稻的種植。
2.發展實現生態經濟型農田防護林
在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的發展上,首先要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合理利用林業資源與社會資源,將各生產要素進行最佳配備,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發展。目前,已有更多的人認識到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所達到的綜合效益,讓我國發展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的事業上開拓了廣闊的前景。
3.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的作用
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較低,森林資源還是較為缺乏,致使環境生態系統比較脆弱。而近些年,環境氣候越來越差,風沙、霧霾的天氣也在逐漸增多,無論是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是對社會的經濟發展都形成了一定的影響。而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的發展不僅提高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起到了調節生態環境平衡的作用,而且還通過人造林使森林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直接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進行了有效改善。此外,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還可有效的抵制干旱、風沙、凍害等自然災害對農田的影響,提高農田的產量,增加人民的經濟收益。
三、我國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目前存在的問題
1.對發展高效生態林的認識較低
目前,我國對營造農田防護林發展高效生態林的呼聲雖是很高,許多人對發展目標也是較為支持和贊同,但是對其中的真正內涵與可實現價值卻知之甚少,特別是長期受忽視生態和經濟林熱的影響,對高效生態林也會產生誤解。常常會認為林業生產周期長,很難發展出高效林業;還覺得林業的經濟價值較低,很難引起重視。
2.實行林業統一化管理
我國的林業運作體質主要是從行政手段下發生產指標,到催種催收,再到最后的所得財產分配,在整個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產供銷脫節的現象。特別是在林業的管理系統上,林產工業歸業務部管,水果林業歸農林兩家,風景林歸旅游部,而各個管理部門又很難形成有效溝通,使林業的管理效率極低,對應用價值也僅僅達到了很小的一部分,使我國的林業徹底失去了活力。所以在林業的管理上,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不要再去認為林業就是僅僅的“種樹、砍樹”那么簡單。
總之,營造農田防護速生豐產林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生態林業,還是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只有將國家政策、市場需求、資金投入和技術推廣有效的結合起來,才可使農田防護速生林得到更加有效的發展,實現農田防護林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巖,王治國,孫保平,張超,紀強,馮磊,趙乾坤.中國水土保持區劃方案初步研究[J].地理學報,2013(03).
[2]馮磊,王治國,孫保平,張超,趙巖,鐘曉娟.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性評價與分區[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2(04).
[3]高江波,黃姣,李雙成,蔡運龍.中國自然地理區劃研究的新進展與發展趨勢[J].地理科學進展,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