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水梅
(中共漳州市龍文區委宣傳部,福建 漳州 363000)
“《嘎山》是一部有雄心的小說,一部試圖展示閩南某一地域百年風云的小說,堪稱一部閩南地區的《百年孤獨》。”著名評論家顧建平先生在《激蕩的小世界》一文里這樣評價何也的長篇小說《嘎山》。“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刷新我們以往的閱讀經驗,甚至產生顛覆性作用的小說文本。對于沒有閩南地區生活經驗,或者不熟悉閩南文化的讀者,這種閱讀也是一次艱難的跋涉過程。讀通這本書誠屬不易,讀懂也非易事,要認識許多冷僻的漢字,熟悉生奧的詞匯,要接觸諸多新鮮的、陌生的事物,閱讀的進展會很慢,故事的許多細節、對話,需要對照前后文才能明白字面的意思和字里行間的含義。”
閩南話中本身就有古漢語的遺存,何也在小說的開始使用了半文半白、半雅半俗的語言,年份按甲子,月份以蒲月、桂月、瓜月區分,切合清末民初的時代氛圍。作者敘寫三山地區獨特的語言系統,具有濃重的閩南地區特性。可以看出《嘎山》所敘寫的生活器物、人情風俗、情理邏輯都是經得起推敲的、有質感的。
“一只船從上肆溪口下襄搖走的是猌婆溪,過兜螺圩時叫烏河,水路流經無數村社,到縣城豐浦便是伏壺河,之后與九龍江匯合,流向蒲頭溪、流向府地香城,最后流入大海。這條水路,就是三山與外界交接的血脈。”《嘎山》開頭用了七八萬字來追蹤命師凌子罟與繆百尋師徒倆的步履。有學者將“豐浦、廊橋、襄搖鎮、兜螺鎮、三旗門、浹溪、蒲頭溪、罔山門、嘎山、大莽山、響廊山、砬山崖、上青峰”等等這些想象之地稱之為何也小說創作所勾畫出的“地圖”,可說是頗有見地的解讀。何也的書寫是“向內”的,小說用濃重的筆墨書寫深藏于閩南崇山峻嶺里的世道人心,并試圖全面探究由其滋養的人文與人性。
《嘎山》對閩南歷史、風土人情、鄉土文化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感知式”解讀,使其濃郁的地域氛圍得以重現,使小說既有樸拙的厚重感,又有金屬般耐得敲打的風韻。長篇小說《嘎山》敘寫清光緒年間“風水命理”業者凌子罟、繆百尋師徒變幻沉浮的命運,敘事從容,勁力內斂,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繆百尋身兼徒弟、囝婿、忘年交,在砬山崖成家立業,后遭瘟疫再度成為孤家寡人,寄身丫叉口瓦窯。他以嘎山為中心,浪跡于鄉民、商販、官家、山匪、戲子、花間查某之間,追尋并印證了《子罟雜記》中的方方面面;繆百尋身后的馬纓花秉承山地血氣,活了整整一個二十世紀。多年后,就在嘎山大戶奚家、畬厝大戶馬家即將上演山地有史來難得一見的“全廳面”嫁娶大戲時,嘎山奚家的查某囡奚寄奴猝亡,經繆百尋奔走攛掇,在嘎山崖出現了一座供奉觀音香火的霧松庵。畬厝馬家則以最壯觀的出嫁場面將查某囡馬纓花嫁入嘎山奚家。馬纓花慧心人事,一生中因緣巧合為三山地區的地下黨、游擊區、為抗戰做出重大貢獻;為山地鄉民提親保媒、奔走幫襯,承受娘家、婆家種種變故以及自身病痛,一路輝煌而又充滿磨難,在各個時代風潮中備受親朋戚友及社會各界的推崇擁戴,最終熬成當地人望極高的一個老嬤祖。在小說的收篇處上演了馬纓花浩大葬禮的 “哭路頭”“接外家”“親視含殮”“封棺打釘”“撿骨葬”等,與馬纓花生出嫁時“全廳面”的全景式場面相呼應,以此烘托獨特繁復的閩南婚喪習俗,讓讀者能看到一幅閩南山地傳統禮儀的風俗畫。
《嘎山》在外在的閱讀層次上給人的感覺是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家的大多數小說,人物、情節、語言,均符合傳統的審美心理和閱讀習慣。通過《嘎山》的閱讀,讀者會不斷地與耳目一新的閩南山地的美景相遇,那種感覺是既遙遠而又親近,既陌生而又熟稔。其敘述縝密而細膩,深邃而質樸,把人生中無奈的憂傷、悲涼的善意,把蘊含在文字的“溫度”與人性中的美德呈現給你。鄉醫老蓋陶沒有受過現代醫學訓練,卻能輕松治好很多現代醫學治不好的疑難雜癥。《嘎山》中寫到的幾位醫者,雖各有不同的脾氣秉性,但都醫術精湛。
在長篇小說《嘎山》中涉及到財物方面的細節,充分展現出閩南話的魅力。作者在寫繆金猴要后生繆百尋拜凌子罟為師時,“放桶盤紅綢上充當拜師禮的兩塊銀元,差不多是繆家的全部家當了。”又比如湯漏娶妻生子前后的所有用度,都有很詳盡的交代;人物的各種吃食,七草黑粿、山楂菊花糖霜茶、一坩米糜、一大筲箕炕熟的番薯芋艿、一升雞爪黍和一包半斤裝紅糖等等,這些浸泡在鄉情俚俗里的話語,相信在閩南話地區的讀者,讀起來一定會更有親近感。閩南話寫作是上世紀70年代臺灣鄉土小說的一個標志,而海峽兩岸有一些作家喜用閩南話創作或多或少在寫作中用到閩南話。許多在當下日常生活中已消失不見的閩南話,在作家們對閩南民俗的書寫中從容展開,一幅又一幅生動的閩南民間風俗畫面讓人折服且陷入深思。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閩南話中包含許多浸透于生活細節之中的慣性,如“日晝”、“暝昏”、“啉”“浮浪慫恿”“嵁硈”“煙熏黗黗”。老年男人稱“老貨”,夫婦倆稱“翁某”,父母稱“爸母”,新生女孩子稱呼“查某嬰”,男孩子叫“查埔”,老板稱“大頭家”,房屋稱“厝”,屁股稱“尻川礅”;隱藏稱“覕囥”,喝酒為“啉酒”;用的最多,日暝、夜暝、昨暝、月暝、下半暝、歇暝等等。小說對閩南地方民俗進行大量的描寫,包括婚嫁和喪禮,逼真細膩地還原閩南的民間習俗與民間生活。從自然崇拜到人鬼崇拜,到祖宗與歷史鄉賢崇拜,到鄉醫藥神崇拜,來呈現佛、道、儒崇拜的民間樣式。從這些崇拜與信仰中,可以看到閩南人的精神寄托與祈盼,也可以看到閩南民間信仰播遷的軌跡及其對臺灣和東南亞地區的影響;閩南民間日常生產生活習俗和傳統禮儀,傳統的農業、工商業到水上習俗到梨園舊俗,從衣食住行到年節習俗,從日常禮數到紅白喜事,來呈現特定時期閩南人的禁忌與愿望。
《嘎山》是一部“二十世紀閩南文化的小型百科全書”。小說中,對于命理,看相占卦這一行當,其中原理、知識,有非常具體的講述。其中不僅有陰陽八卦,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素,也包含豐富的民間智慧。從何也的長篇小說《嘎山》可以讀出作家對文學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深刻闡述,這是一部能夠展示閩南話魅力的作品,使讀者通過閱讀,能充分領略到山地人文及歷史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