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鷹 白曉丹 張振偉 李夢姣
(1.河北工程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河北 邯鄲 056038; 2.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景區開發出來,將游客引入人跡罕至的風景區,改變了當地的規劃結構,增加了當地人的收入。山地村落風景區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與平原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有所不同。“城市雙修”理念引導山地景區建設,推進生態文明交通建設,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社會實踐。
城市雙修是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包括:加快山體修復;開展水體治理和修復;完善綠地系統。城市修補的任務包括增加公共空間;改善出行條件;促進電動汽車的使用推廣;保護歷史文化。
現代景區經過初期建設,主要路網基本形成。景區道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道路形式千篇一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
天河山風景名勝區距邢臺市區65 km。景區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主脈中段,東鄰峽谷群,西接山西省,南近紫金山,北連走馬槽(見圖1,圖2)。
天河山風景區將“城市雙修”理念引入景區規劃,進行了交通修補。首先對清溪溝一帶沿線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包括對于綠化植被的修復、游覽線路的整治等;其次完善景區入口游客服務配套設施、停車場建設;最后加強對周邊文化景觀的保護,對該部分
區域的游覽步道給予提高。

2.2.1外部交通問題分析
邢左線S323省道可直達景區,由東呂高速G2516路羅互通口,喬莊互通口可至景區附近。但此路段道路較窄,從路羅鎮到景區路段損毀嚴重。作為從東呂高速路羅口至景區的唯一公路,此時承擔著主要對外交通功能,同時還需要滿足路羅鎮居民的日常交通任務,造成節假日或周末游客激增時的擁堵隱患。
市內現設有長途客運由邢左線通往景區:由邢西汽車站每日安排8輛~10輛客運汽車往返白岸(見圖3)。

2.2.2內部交通問題分析
1)機動車交通與步行游線之間缺乏有機安排,造成重要景點局部擁擠,限制景區容量;景區檢票口至核心步游景點出入口有一定距離,此路段道路游客集中時容易造成局部擁擠。
2)景區內部游線較長,景區游覽路線安排不完善;景區內有一條貫穿景區的車行道,連接河北和山西兩省景點,尚未合理開發使用。峽谷內景點游覽需攀爬,部分腿腳不便、兒童等需特殊照顧的群體需要其他可供選擇的路線。
3)景區入口環境:景區的門區不夠明顯,入口環境較亂,當地居民圍景區入口廣場搭設各種攤位,影響入口廣場整體效果。
4)停車位數有限,節假日停車問題矛盾突出;景區日常客流量1 000人以上,游客出行主要交通工具為旅行客車、自駕游私家車、到達景區門口的公共長途客車,目前停車位有400余位基本滿足非節假日需要。但節假日期間景區現有停車位不足以滿足節假日激增的游客停車需求。
對于天河山景區,交通規劃的重點在于順應自然環境和景區發展的要求,尊重當地居民的出行習慣,合理引導旅游交通。
交通修補首先需要考慮景區生態、山體風貌的修復和保護。遵循“城市雙修”理念中保護生態與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停車設施建設與周圍環境匹配設計進行交通修補。
1)對外交通——改善通往景區的公路的觀光游覽功能和景觀設計效果:在白岸鄉南側新規劃的一條車行道路通向風景區,此路為邢左公路的延伸,在清泉村南側、小西莊村北側并入現狀公路。道路寬度10 m,提高了行車通暢性。對通往景區道路的沿路景觀進行規劃,臨近景區的道路沿線景觀加入景區牛郎織女民俗文化元素,給游客帶來景區的文化氣息。
2)內部交通——新增交通游覽路線:景區檢票口內側設立觀光車集中停車場,以景區公共觀光車接送游客至三岔口,在此處設立公共交通中轉車站,以此為中心,呈發散狀通往各個景區、景點,總體形成“一線、三環”的道路網絡結構,使風景區形成高效、合理的交通體系。
3)景區入口環境——建設統一的商鋪:在分析入口環境時,綜合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和景區整體形象,規劃在廣場邊緣連接停車場的位置建造雙層商品鋪,提升攤位形象,使入口環境得到改善。
4)停車設施——新增停車場:a.對外停車場。規劃新停車場位于清泉村東南側區域。此處為河灘地帶,對荒廢地帶再利用,作為景區外停車場,應付節假日激增的停車問題。b.內部停車場。景區主路盡頭還有碧霄山莊、云頂草原等游覽景點,距入口處距離較遠約12 km,選擇大交通游覽的游客較少,規劃在北溝入口處布置景區小巴士停靠點,將游客送往碧霄山莊,增加游覽可達性。中途火燒巖、王母宮以及生命之柱園設置中途停靠點,方便游客游覽小憩。c.增加電動汽車充電樁,倡導綠色出行。在停車設施建設中考慮在景區停車場設置電動汽車充電樁,引導游客綠色出行,為電動汽車提供基礎支持。此外積極參與清潔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為清潔交通工具的使用提供支持條件,是綠色出行的客觀要求。
風景優美、具有文化特點是風景名勝區的核心競爭力,通暢的交通規劃是景區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本文將景區道路進行交通修補分析設計,以保護生態為前提,融入景區民俗文化,結合“城市雙修”理念的要求,對景區對外交通、內部交通、停車系統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策略,為景區整體價值帶來提升。
基于“城市雙修”理念的景區交通修補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使景區的生態復蘇和發展相結合;其次,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保護民風風俗的原生態;最后,與科技發展相適應,倡導綠色出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