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卜珣,程浩忠,徐謙,蘭洲
(1. 上海交通大學 電力傳輸與功率變換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240;2. 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杭州 310000)
電網網架規劃的基本要求是確保系統的輸送容量、電壓質量和供電可靠性等,是電力系統規劃中的重要一環[1]。我國大部分地區的220 kV電網處于電壓等級序列的中間位置,介于輸電與配電功能的中間地帶[2]。因此, 220 kV電網的規劃在電力系統的綜合規劃和整體評估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既要考慮該層級電網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與挑戰,又要兼顧與上下級電網的銜接與匹配。
隨著國內電力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裝機容量的增加以及網架結構的日趨完善,220 kV電網面臨的短路電流越限問題日益凸顯。目前處理短路電流問題的手段,主要有:
(1)在設備層面,提高斷路器遮斷電流容量[3],加裝短路電流限流設備[4]等;
(2)在運行層面,更改接線,開斷線路,調整機組運行方式[5]等;
(3)在規劃層面,可考慮系統的短路電流裕度約束,合理改變網架結構。
設備層面的限流方式,例如使用故障限流器,可以有效降低短路電流水平,但同時也會對電網的繼電保護整定造成一定負面影響[6]。更換更大遮斷容量斷路器,如將50 kA斷路器更換為63 kA斷路器,受設備投資因素制約較大。
運行層面的限流方式,往往按照機組全開放式進行短路電流校驗,如果出現短路電流越限,則對電網嘗試不同的解環方案,得到基態潮流,N-1潮流等運行方式[7],方法直接且魯棒性好,但較難兼顧電力系統運行的經濟性。
從規劃層面上限制電網的短路電流水平,既可以單獨考慮網架結構對于短路電流的影響[8-10],又可以結合限流設備的配置進行綜合優化規劃[11]。目前,針對220 kV這一特定電壓等級的短路電流越限問題,協同考慮限流裝置配置的網架規劃研究還比較少。文章在220 kV網架分區分層的規劃原則基礎上,提出了協同考慮限流設備配置的網架規劃模型,并提出了相應的求解方法。最后以華東某地區實際電網為算例,驗證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
發生短路故障時,短路電流主要由暫態分量和穩態分量疊加而成。暫態電流的震蕩通常會持續幾到十幾個工頻周期,且暫態電流峰值可能達到穩態電流峰值的1.2倍以上[12-13]。由于短路電流的暫態特性受系統儲能元件分布影響較大,不易在規劃階段給出具體的數值計算方法,因此通常考慮短路電流的穩態特性,留出一定安全裕度作為短路電流約束條件。
在正常運行情況下,系統節點電壓-電流方程可以由節點阻抗矩陣給出:
U0=Z0I0
(1)
式中U0表示系統正常運行時的節點電壓向量;Z0為系統阻抗矩陣;I0為系統節點注入電流向量。在短路故障情況下,考慮短路電流最大情形,即假設故障發生在近母線端,且為三相對稱短路。設故障節點編號為m, 故障節點短路電流為Im,若故障態時近似認為其他節點的電壓不變。記故障態的節點電壓向量為U,則由疊加原理可得:
U=Z0I0-Z0emIm
(2)
式中em=[0,...1,...0]T,1出現在第m個元素。式(2)若僅寫出第m行,記故障態中節點電壓向量U中第m個元素為Um,正常運行時節點電壓向量U0中第m個元素為Um,0,系統阻抗矩陣Z0中第m行m列元素為Zmm,則有:
Um=Um,0-ZmmIm
(3)
若忽略接地電阻,則有故障態中Um=0,可以得到:
(4)
綜合考慮220 kV網架規劃過程中需要滿足的約束條件,其中包括:輸送容量約束、N-1安全約束、容量匹配約束、短路電流約束、機組出力約束等。以綜合投資成本最小為上層目標函數,以短路電流裕度指標為下層目標函數,考慮增加故障限流器和更換更大遮斷容量斷路器的限流手段,建立規劃的數學模型為:
(5)
Mf+Pg=Pd
(6)
(7)
(8)
fij=bij(nij,0+nij)θij
(9)
(10)
(11)
(12)
(13)

由該模型可以解得目標函數值由小到大的若干組解,對應規劃的待選方案,記為n1,n2...nC。進一步考慮后校驗的N-1約束,設定故障場景個數為S,每個故障場景為原有系統元件強迫退出運行。對規劃方案n1,n2...nC按照式(6)~式(13)進行后校驗,選出滿足后校驗且對應目標函數G(n)最小的方案作為最終的規劃方案。
第1.2節提出的模型是一個非線性混合整數模型,求解的計算量較大,在大系統中的實用性較差。因此,結合220 kV電網的規劃原則,可從不同方面對規劃決策變量n的取值范圍進行限制,通過縮小和限定規劃方案待選集的方式減小計算負擔。
在電力系統的過度發展階段,由于高一級電壓網絡尚未形成或者尚不堅強,在必須保證輸電能力的情況下,不得不將不同電壓等級的線路并聯運行,形成電磁環網。此時,如果高電壓等級線路斷開后,會引起潮流向低壓網絡轉移,引發低壓線路過載,同時威脅系統的暫態穩定;高低壓線路的阻抗不同,潮流分配很難達到線路的經濟輸送容量[14]。而在220 kV電網的規劃過程當中,尤其應避免與500 kV電網形成電磁環網,因此可以考慮在規劃過程中對可能形成電磁環網的方案進行舍棄。在已知500 kV電網網架結構后,電磁環網的篩除具體在模型中可以表示為:
?ij∈H,i,j,k∈B
(14)
nij=0
(15)
式(14)中H表示500 kV系統的線路集合,在規劃問題中屬于已知量;[]表示向上取整。該式表明,對于系統中任何通過500 kV直接相連的兩個節點i,j,其規劃線路的拓撲結構,如果通過220 kV的節點相連,則至少要經過兩個以上的節點。若恰好經過兩個節點,則有式(14)左端值等于2,不滿足約束條件。式(15)表明,兩個節點i,j不能同時直接由500 kV和220 kV的線路并聯。
分區分片運行是有效限制220 kV電網電流短路水平的原則之一。因此在縮小線路選取方案時,可考慮對220 kV變電站進行分區規劃。在分區過程當中,應重點考慮一下幾個原則:各個分區的主變負載率盡可能均勻分布;每個分區至少有一個發電廠以保證分區供電可靠性;每個分區的短路容量留有一定裕度,使分區留有可擴展余地[15]。
對應分區的劃分方法,可以計算每個220 kV變電站和上級500 kV變電站的電氣距離。對于一個500 kV變電站,和其電氣距離最近的220 kV站劃為一個分區。電氣距離的可以由系統的導納陣近似得到:
Lij=|Yij|
(16)
式中Lij表示節點i,j之間的電氣距離;Yij為系統導納矩陣對應i行j列的元素。若系統中的節點已經被劃分為B1,B2,......,BA分區,優先考慮分區之內進行架線,分區之間的聯絡線不作為待選建設線路。則有:
?a=1,2……A
?i,j∈B,i∈Ba,j?Ba
nij=0
(17)
第1.2節提出的模型為一個雙層優化模型,首先獲得初始網絡的線路數據、負荷數據和電廠數據,根據獲得的數據計算系統的節點支路關聯矩陣。對初始網架進行連通性校驗。若初始網架不滿足連通性校驗,則說明輸入數據有誤,需對初始數據進行核對和更正。若初始網架滿足連通性校驗,隨后對于尋優區間進行縮小,則根據電氣距離對各個220 kV站進行分區,并篩選出可能造成電磁環網的規劃線路。具體算法流程圖如圖1所示。
首先求解規劃模型的下層問題,將下層問題極值點處的決策變量帶入上層問題,再求解上層問題的最優解以及一系列次優解,并對這一系列解進行N-1后校驗,得到滿足N-1原則的規劃方案。

圖1 220 kV網架規劃算法流程圖
以華東某地區2016年實際電網為算例,進行了考慮短路電流約束的優化規劃,該算例暫未考慮新增變電站的情況。負荷水平和裝機容量上,以2016年為現狀水平年,采集最高數據,對2030年該地區進行負荷預測,在此基礎上進行220 kV電網的網架規劃。
規劃所采用導線截面統一為2×400 mm2,該線型允許的最大允許載流量按1 580 A計算,最大輸送容量為602 MVA,最大輸送有功功率為542 MW。設定各個節點短路電流裕度限定值γi為5%。因為涉及地區較小,220 kV電網單位長度造價統一按76.94 萬元/km計算,單位長度輸電走廊投資為17 萬元/km[16]。
算例模型求解的硬件環境為:Dell Precision Tower 7910,Intel(R)Xeon(R)ES-2690 V4 2.6 GHz雙處理器,RAM 512 GB。軟件環境為:下層問題采用Cplex進行求解,上層問題采用MATLAB求解,在MATLAB環境下進行編程。初始網架結構和規劃所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短路電流裕度為5%的220 k V網架規劃示意圖
短路電流裕度為5%的規劃方案中,在TS-HH線路以及XN-LPQ線路上加裝2×15 Ω和2×10 Ω的故障限流器,同時將XN、TS、WQ、QL和LQ節點的斷路器遮斷電流由50 kA換為63 kA。從中可以看到,規劃方案斷開了FY站和HH站之間的雙回線路,對FY站、XP站和HH站形成的電磁環網進行了解環,避免了當500 kV電壓等級的FY-XP線路因故障退出運行時低壓網絡的輸送容量越限。
在求解過程中,以500 kV的FY站和XP站為中心,對各個220 kV站進行了電氣距離的計算,并以此為標準將局部電網劃分為兩個分區,分區情況如圖2所示。在新建線路當中,沒有規劃跨分區線路,但對于已經存在的跨分區聯絡線,在不形成電磁環網的情況下,不進行開斷,如TS-HH線路和YQ-WY線路。在規劃方案當中,在計及短路電流裕度的情況下,連通性較高的雙環網結構和多環網結構,被拆分成了單環網和一鏈一環式結構,例如開斷LY-ZF線路和ZF-TS線路,以及開斷QC-WY線路。
表1為原始網架和規劃方案在2030年負荷水平下各個節點的短路電流水平和N-1校驗情況。注意到原始網架在2030年負荷水平下,LPQ、TS、WQ和LY站不通過N-1校驗,即與這四個節點相連的某一線路斷開時,系統會由于輸送容量限制出現部分節點失負荷的情況。相對地,在5%裕度規劃方案當中,LPQ、TS、WQ和LY站由于新增了線路保證了N-1校驗,短路電流水平較初始網架有明顯增長,說明網架的復雜程度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統的供電可靠性,同時也提高了限制短路電流水平的難度。

表1 規劃方案與原始網架2030年指標對比
為了對比分析短路電流裕度對于規劃方案的影響,在控制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在γi為15%的條件下再次對網架進行規劃,所得結果如圖3所示。在WQ-QL、HH-XP、XP-WY以及XN-LPQ線路上分別加裝2×15 Ω、2×10 Ω、2×10 Ω和2×15 Ω的故障限流器。同時將XN、TS、WQ、QL、ZF和LQ節點的斷路器遮斷能力從50 kA提高至63 kA,所生成方案所有節點均滿足N-1校驗。

圖3 短路電流裕度為15%的220 kV網架規劃示意圖
對于XN站,兩規劃方案均需提高斷路器遮斷能力至63 kA。但由于15%裕度方案需限制短路電流水平在53.55 kA以內,相較于5%裕度方案的59.85 kA更小,因此必須開斷XN-XP線路來限制XN站的短路水平,更改網架結構。和5%裕度方案相比,短路電流裕度提升10%的情況下,15%裕度方案總投資增加了23.1%。優化配置故障限流器和斷路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短路電流水平,但是系統的短路電流仍主要取決于網架拓撲結構。由此可見,合理的網架結構可以在設備層面和運行層面,為限制短路電流提供充足的優化空間。
針對220 kV電網的短路電流限制問題,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從系統的阻抗矩陣出發,將短路電流約束嵌入網架規劃的數學模型;
(2)在規劃模型中,協同考慮了限流設備和斷路器遮斷能力的優化配置;
(3)基于220 kV電網分區分片,避免電磁環網的規劃原則,對規劃問題的線路待選集進行了縮減,以加快模型求解速度。
從實際規劃算例可以看出,在負荷密度水平較高的地區, 220 kV電網的網架結構形態會逐漸分區解環,同時為了保證系統可靠性,會采取相同輸電走廊雙回線路的連接方式成網。鏈式和環式網架中節點數目的多少,以及限流措施的優化配置,取決于實際負荷和電廠的地理位置分布,需要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建模求解,從而提出切合的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