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雅娟 李紅 韋忠廳
摘要 筆者分析了城鄉結合地區社區綜合養老護理的背景及意義、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國外城鄉結合地區社區綜合養老護理模式發展經驗,在借鑒、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城鄉結合地區綜合養老模式等方面進行文獻回顧,并做綜述,為我國養老服務模式的構建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 城鄉結合地區;社區綜合養老護理;研究進展
背景及意義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當今社會非常嚴峻的社會公共課題,當前全球發達國家幾乎全面步入老齡化社會,而處于發展中的國家也正以每年攀升的老齡數據即將步入老齡社會[1]。與城市地區相比,城鄉結合地區的社保仍舊處于一種家庭保障、土地保障以及國家救濟的低層次水平[2]。所以,筆者擬通過綜述的方式全面剖析同內及國外城鄉結合地區社區綜合養老護理模式,以構建系統及完整的養老保障體系,為填充我國城鄉結合地區社區綜合養老護理理念的構建提供參考。
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城鄉結合社區:城鄉結合社區的概念是相較于城市社區而界定的,是指以農村村民委員會作為組織依托,再輔以村委會駐地村及所轄村落為活動范疇,集聚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社區居民共同組建成一個社會生活共同體[3]。
社區農民: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市中心逐漸向外周農業社會延伸,從而導致億萬農民在職業、地位以及身份層面的改變,從而使大部分農民囚村莊的變遷或拆遷而產生新的社區,使農民得以集中聚居而成為社區農民,亦可將其稱為社區新居民[4]。
城鄉結合社區養老:該養老模式是在政府單位統籌指導及幫扶下,村委會及村黨支部作為發起人,組織社區成員以及發動各項人力資源,將社區、國家以及個人等多方面資源進行調度,進而使老年人的心理與生理需要得到保障[5]。
養老體系的搭建:養老體系是指以保護老齡人口的權益及滿足其基本需要為原則,在一個具體的社會中為老齡人的生活提供多維度支持的系統[6]。目前,養老體系主要囊括如下3方面:經濟力量的保障、人力資源的保障,以及法律和道德保障。上述幾方面既彼此聯系,又相互制約[7]。
國外城鄉結合地區社區綜合養老護理模式發展經驗借鑒
美國社區養老護理模式概況:在2010年初,美國已有接近3億的人口[8]。美國由老齡人白退休后以自身的生理狀況及年齡作為根據而挑選出適合自己度過余下生命的居所和環境,稱之為“退休社區”。
老年人照料中心是指那些南機構所提供贊助而修繕的養老機構,主要為年老體衰及不具備自理能力的老齡人提供照料[9]。另外,美國當地社區也有一些因為經濟衰退導致失業或無法就業,從而只剩下老年人的社區,這稱之為只留老年人社區[10]。某些私營企業開始推崇居家援助“老年式公寓”,這為家庭條件較為富裕的老年群體提供了更多的選項。
英同社區養老護理模式概況: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已經邁入社會高度老齡化國家,伴隨著社會及經濟進程的加速,法律已不再明文規定子女必須贍養父母,這也導致老齡人的養老觀念出現了明顯變化[11]。白20世紀90年代起,英國開始將目光對焦于老齡人所采用的社區照料模式,并以多樣化的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項目,政府釋放出的信號尤為明確,就是保證老齡人在社區及家庭中養老,并對這類群體予以一定的照護津貼[12]。對于社區內不能進行生活自理,但又沒有親人照料的老齡人,可引導其到社區養老院中生活,使其得到良好的照護[13]。
日本社區養老護理模式概況: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極高的國家,有“銀發之國”的稱謂。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就已呈現出非常嚴重的“空巢”現象,有學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相關概念[14]。社區居家服務養老模式能使老年人脫離醫院的拘束,使其重新回到社區,并安享晚年生活。日本為了有效保證老齡人口的各項醫療及福利等,擬訂了老齡人專門的法律條文,從而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支持,使得日本社區居家養老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15]。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城鄉結合地區綜合養老模式
老齡人的服務模式是由社會結構、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家庭結構所決定的。根據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情況,可將農村經濟劃分為富裕型、溫飽型及貧困型[16]。
完善家庭養老的服務方式:家庭養老模式應為城鄉結合地區老齡人提供基礎性養老服務,并對社區養老功能予以完善,填充家庭養老服務模式[17]。首先,應強化家庭養老理念,加強社會氛圍引導的“尊老養老”宣傳方式;其次,我國婚姻法、繼承法及老年法等法律條文對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并對老年人合法權益進行了強化性宣傳[18]。當家庭成員能很好地對老年人進行全方位的照護后,能使老年人享受到良好的居家養老服務。
積極發展農村醫療體系:社區診療保健模式是社區居家養老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服務,通過強化及完善農村社區醫療衛生體系,能構建一個集老年疾病預防及老年診療的養老服務模式,這是保證農村社區居家養老的重要前提及保障。通過對老齡人家庭各成員進行相關指導與培訓,能使家庭成員掌握照護老年人的基本技能,從而鞏同及強化家庭的養老功能。
積極開展老年文化娛樂活動:通過以文化活動作為載體,強有力地宣傳黨的技術路線、方針與政策,從而有效地提高文化素養教育,強化社區養老機構的娛樂及知識功能,以此提升老年人的政治覺悟。伴隨著老齡人文娛活動項目的開展,能實現“老齡健康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先庚,劉月,彭德忠,等.國內外社區養老護理模式發展現狀[J].護理研究,2013,27(29):3201-3202.
[2]陳俊羽,徐桂華.日托中心養老現狀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2):3058-3060.
[3]趙迎旭.城市社區養老的需求與供給現狀調查一以北京市西城區為例[D].廈門大學,2007.
[4]郭妹.漳州社區養老公共活動空間改造設計研究[D].華僑大學.2014.
[5]齊海麗.社會資本理論視野下的城市社區養老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
[6]劉鑫鑫.中日社區養老服務比較研究(以北京A小區為例)[D].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15
[7]傅瓊,盛麗華,張毓,等.上海城郊新場社區養老現況及養老需求調查[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5,21(6):407-410.
[8]張瑞霞.老齡化背景下社區居家養老研究一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為例[D].浙江工商大學,2013.
[9]李長貴.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研究[J].現代企業文化,2013,11(21):159.
[10]崔恒展.居家養老的源起演變及其內涵探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5(7):120-124.
[11]趙立新.論社區建設與居家式社區養老[J]人口學刊,2004,2(3):35-39.
[12]伍海霞.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一基于五省調查數據的分析[J].社會科學,2017,4(5):79-87
[13]王承慧.全面連續、集約高效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體系規劃思考[J].城市規劃,2013,37(10):90-96.
[14]蔡中華,王一帆,董廣巍,等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質量評價一基于粗糙集方法的數據挖掘[J]人口與經濟,2016,4(4):82-90.
[15]向運華,姚虹.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社區養老的現狀與發展對策一以恩施市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3(2):63-67.
[16]唐迪,余運江,孫旭,等.政府購買社區養老服務的滿意度研究一基于上海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西北人口,2017,38(3):93-99
[17]奚雪松,王雪梅,王鳳嬌,等城市高老齡化地區社區養老設施現狀及規劃策略[J].規劃師,2013,29(1):54-59.
[18]朱浩.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效率機制研究一以杭州市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17,39(4):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