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 冒文娟

摘要 目的:觀察、分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78例,分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基礎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加用尤瑞克林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基礎上再聯用尤瑞克林可很好地改善腦缺血狀態,進而改善預后。
關鍵詞 尤瑞克林;急性腦梗死;循環
急性腦梗死是多發于中老年群體的常見病癥,該病治療的關鍵在于把控適應證、禁忌證,以此為前提嚴格時間窗,這給臨床治療帶來了諸多限制。尤瑞克林是一種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新型藥物,歸屬國家I類藥品,可有效改善缺血腦部區域血液循環狀態。本文對尤瑞克林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齡49~ 78歲,平均(63.50±10.23)歲;腦梗死部位為丘腦20例,內囊14例,腦于23例,一側顳頂葉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4屑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關于“腦梗死”的診斷標準,經MRI或CT檢查確診。研究病例納入符合臨床診斷者,發病時間<48h者,年齡<80歲者。此外排除合并心、肝、肺功能嚴重不全者,大面積腦梗死患者,伴隨精神疾病者,研究用藥過敏者以及預估存活時間<3個月者。78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此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臨床不同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研究組40例與對照組38例,兩組病情程度、梗死面積、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兩組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鎮靜、吸氧、抗生素抗感染、補液、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監測并維持血糖血壓穩定、抗凝治療、降顱內壓、營養腦細胞、基礎病對癥治療等。研究組在上述常規治療基礎上再聯用尤瑞克林治療,尤瑞克林在患者起病<48h用藥,每次將0.15PNA單位藥物溶人50~100mL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給藥,時間控制在0.5h內,1次/d。2周后觀察治療效果[1]。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前后對每位患者均行NIHSS評分評估療效。①痊愈:NIHSS評分治療后下降率達91%~100%;②顯效:NIHSS評分下降率46%~90%:③進步:NIHSS評分下降18%~ 45%者;④無變化:0≤NIHSS評分下降率≤17%;⑤惡化:患者完全不能生活自理,經過一段時間后NIHSS評分上升>18%;⑥死亡。總有效率為痊愈、顯效、進步率之和。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明顯高于對照組6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腦梗死是中老年人多發病,其發病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生活壓力、習慣等因素的改變,腦梗死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急性腦梗死由于病情緊急,進展迅速,臨床上有著更高致殘率和致死率。為改善患者預后,積極采取有效治療方案是醫務工作者的關鍵任務[1]。
腦梗死發生的原因是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部分腦細胞出現了缺血性壞死,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手段包括抗血小板凝聚、溶栓、降顱壓等,基于疾病發生特點,醫務工作者的重點在于改善患者腦部缺血區域血流灌注狀態,此外保護神經細胞也應引起高度重視,它直接關系著患者預后情況。尤瑞克林是近年來臨床治療腦梗死的一種新型I類藥物,其關鍵藥效成分從健康機體尿液中提取(238個氨基酸組成的糖蛋白),用于急性腦梗死能選擇性地擴張、改善血管微循環及灌注狀態。現經臨床研究證實尤瑞克林可激活身體激肽原酶一激肽系統,促使無活性激肽原酶轉化,進而起到擴張血管、促進新血管生成、建立側支循環的作用,不僅能緩解缺血缺氧區域組織損害程度,還能幫助腦組織恢復血液供應狀態,進而得到理想療效、改善預后[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尤瑞克林可舒張離體動脈,抑制血小板聚集,還能增強紅細胞氧解離能力、變形能力,靜脈給藥可迅速選擇性擴張血管,控制并改善病情,有利于提升臨床搶救成功率,降低致殘率,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高建華,于玲玲尤瑞克林聯合紅花黃色素治療急性梗死85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7):47-48
[2]邵少舉,王為民,李淵嘰等尤瑞克林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