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博


摘要 目的:分析宮頸癌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及其所具有的臨床意義。方法:收治宮頸癌患者428例,統(tǒng)計患者術前宮頸癌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及不同病理類型、不同腫瘤分期患者術前宮頸癌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分析術前、術后病理符合率所具有的臨床意義。結果:428例患者術前宮頸癌活檢病理結果與術后石蠟病理符合率86.68%。病理類型為鱗癌患者術前、術后病理的符合率98.41%,明顯高于腺鱗癌患者的72.83%和其他病理類型患者的48.72%(P<0.05)。腫瘤分期IA期~ⅡA期患者術前、術后的病理符合率83.16%,低于腫瘤分期高于ⅡA期患者的95.20%(P<0.05)。結論:根據術前宮頸癌活檢病理進行宮頸癌診斷可能發(fā)生漏診,應加強早期宮頸癌和少見病理類型宮頸癌的術前活檢病理特征分析,以減少漏診。
關鍵詞 宮頸癌;活檢病理;石蠟病理;符合率
宮頸癌為我國發(fā)病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具有復發(fā)率高、預后不佳的特點。原位癌高發(fā)年齡30~35歲,浸潤癌高發(fā)年齡45~ 55歲,最新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宮頸癌的發(fā)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因此,提高宮頸癌的早期確診率具有重要意義。組織病理診斷是確診宮頸癌的依據,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部分宮頸癌患者的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不一致,提示僅依靠術前活檢病理診斷可能會發(fā)生誤診或漏診[2]。
為明確我院宮頸癌患者術前、術后病理的符合情況及其所具有的臨床意義,開展本次課題研究,現將研究內容進行以下報告。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宮頸癌患者428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接受手術治療;②術前有完整的宮頸癌活檢病理資料;③術后有完整的石蠟病理資料。428例患者中,無孕產史3例,年齡28~ 53歲,平均(41.19±4.07)歲。病理類型為鱗癌189例,腺癌108例,腺鱗癌92例,其他類型39例。腫瘤分期(FIGO分期)為IA期92例,IB期113例,ⅡA期98例,ⅡB期57例,ⅢA期35例,ⅢB期33例。本研究在獲取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方法:收集428例患者術前活檢病理資料和術后石蠟病理資料,統(tǒng)計428例患者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以及不同病理類型、不同腫瘤分期患者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
統(tǒng)計學方法:基于SPSS 19.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據統(tǒng)計分析模型,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428例患者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428例患者術后石蠟病理均確診為宮頸癌,術前活檢病理共371例診斷為宮頸癌,與術后石蠟病理符合,整體符合率86.68%。
不同病理類型患者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比較:病理類型為鱗癌的患者術前、術后病理符合率最高,與腺癌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腺鱗癌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腺癌患者與腺鱗癌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種病理類型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均高于其他病理類型的宮頸癌患者(P<0.05),見表1。
不同腫瘤分期患者術前活檢病理與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比較:腫瘤分期I A期~ⅡA期患者術前、術后的病理符合率低于腫瘤分期高于ⅡA期的患者(P<0.05),見表2。
討論
現階段,雖然多層螺旋CT、MRI等影像學技術在宮頸癌的臨床診斷中得到應用,能夠較好地顯示腫瘤特征,但各種影像學診斷方法與術后病理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難以根據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結果[3]。組織病理檢查可以明確組織的來源及性質,目前正被大量應用于臨床診斷工作及科學研究中[4]。且國內開展的大量研究證實,結合術前影像學檢查結果和術前活檢病理結果對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實施診斷,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但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研究發(fā)現,患者的術前活檢病理和術后病理不符合,表明根據術前活檢病理進行診斷可能會發(fā)生漏診和誤診。
為明確宮頸癌患者術前活檢病理和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情況及其臨床意義,我院開展了課題研究。經統(tǒng)計收治宮頸癌患者428例的術前活檢病理、術后石蠟病理的符合率86.68%[5]。對比不同病理類型患者術前、術后病理符合情況發(fā)現,鱗癌和腺癌患者術前、術后病理符合率均較高,腺鱗癌和一些不常見病理類型患者的術前、術后符合率較低,表明鱗癌、腺癌兩種病理類型宮頸癌患者術前組織病理學特征較明顯。腫瘤分期高于ⅡA期的患者術前、術后符合率較腫瘤分期IA期~ⅡA期的患者高,表明宮頸癌患者隨著疾病的發(fā)展,組織病理學特征越來越明顯。
本研究得出不同病理類型、不同疾病分期宮頸癌患者的組織病理表現存在明顯差異,根據術前宮頸癌活檢病理進行宮頸癌診斷可能發(fā)生漏診。同時本次研究所得結果也提示,病理科醫(yī)生在進行宮頸癌術前活檢病理檢查時,應保持高度警惕,謹慎操作,盡量獲取更多有利于患者疾病診斷的信息,避免發(fā)生漏診和誤診。
參考文獻
[1]楊麗華,胡萬芹周紅林.冰凍病理檢查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和評估錐切組織邊緣狀態(tài)的作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10):769-771
[2]許劍利.宮頸冷刀錐切術及冰凍病理檢查在宮頸上皮內瘤變(CIN)IⅡ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4,14(10):1314-1316.
[3]何麗,李莉,張廷國,等活檢組織快速石蠟切片病理檢查在子宮頸病變診治中的應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 1,46(7):516-520.
[4]涂淑芬,周海風,魏鑫,等.宮頸冷刀錐切術及冰凍病理檢查在CINⅢ診斷治療中的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7):3293-3294.
[5]趙建瓊.宮頸癌檢查某地區(qū)1318例病理結果統(tǒng)計與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6):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