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鈞



摘要 目的:探討手術室患者的舒適護理干預要點及對舒適度、滿意度的影響。方法:收治手術室患者9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生理舒適水平、心理舒適水平、環境舒適水平、社會舒適水平、舒適總分、服務態度評分、手術室環境質量、護理操作技術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關鍵詞 手術室患者;舒適護理干預要點;舒適度;滿意度 舒適護理屬于臨床一種人性化護理方式和新型護理方式,其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轉變,服務于提升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舒適度,本研究分析了手術室患者的舒適護理干預要點及對舒適度、滿意度影響,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手術室患者90例,以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21~74歲,平均(38.67±2.13)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22~74歲,平均(38.45±2.1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舒適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術前和患者建立密切的護患關系,注意言語合適、態度親切,介紹手術流程、麻醉方法等,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通過音樂療法等幫助減輕焦慮、緊張情緒,增強患者手術信心。②術中護理:為患者創建溫濕度適宜和安靜手術室環境,核對患者信息,協助患者擺放舒適體位,輕松和患者交談,給予言語鼓勵和握手,使其盡快適應手術室環境,提高配合度。術中注意觀察患者表情,對明顯心理應激的患者需給予握手和安慰。③術后護理:幫患者擦拭血跡和藥液等,整理好衣物。在患者蘇醒后,第一時間告知手術非常成功,使患者放心。術后觀察患者有無不適感,將其送至病房之后對患者和家屬交代術后注意事項,告知其不必過度擔心,積極配合康復護理可獲得良好預后。疼痛者通過適當按摩和分散注意力,提升患者舒適度。協助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并注意定時翻身,避免壓迫引起不適[1]。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舒適水平采用Kolcaha舒適狀況量表評價[2],總分112分,包括生理舒適水平(20分)、心理舒適水平(44分)、環境舒適水平(24分)、社會舒適水平(24分);服務態度評分、手術室環境質量、護理操作技術評分(每項分值O~25分,分數越高越好[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O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服務態度、手術室環境質量、護理操作技術評分比較:觀察組服務態度、手術室環境質量、護理操作技術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舒適水平比較:觀察組生理舒適水平、心理舒適水平、環境舒適水平、社會舒適水平、舒適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舒適護理在手術室中應用,通過術前心理護理、手術介紹減輕患者緊張情緒,可幫助患者樹立手術信心[4]。術中創建良好手術室環境、輕松交談和舒適體位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適感受。術后及時擦拭血跡、整理衣物、告知手術成功情況、分散患者對疼痛注意力等措施也可更好地提高患者舒適度。術前、術中和術后的舒適護理使患者獲得了良好的護理體驗,滿意度明顯提高[5,6]。 本研究中,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舒適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理舒適水平、心理舒適水平、環境舒適水平、社會舒適水平、舒適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服務態度評分、手術室環境質量、護理操作技術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患者的舒適護理干預效果確切,對舒適度、滿意度均有顯著提升作用,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秀娟,梁進才,黃生斌.手術室細節護理在其護理安全方面的作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6):12 [2]李鳳.手術室兀痛護理對非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術中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4):109-111 [3]榮淑娟,趙倩,蘇芳.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手術患者心理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21):96-97. [4]毛云海,劉瑤,余文興,等.手術室個性化舒適護理在甲狀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7,30(3):191-197. [5]黃麗娜,張綠秀,顏冰梅,等.心理干預聯合藥物多模式治療用于骨科鎮痛效果與應激反應的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6):428-430. [6]符鴻飛,林文霞,彭風云,等.手術室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