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燕



摘要 目的:調查發熱患者對麻疹知識知曉情況及個人相關態度行為。方法:隨機選擇發熱患者200例,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熱患者對麻疹知識缺乏,對麻疹傳染源、傳播途徑、傳染期、皮疹特點的知曉率均較低。麻疹疫苗接種態度不積極。結論:加強知識培訓,加大疫苗安全認知宣傳,提升麻疹防控管理水平。
關鍵詞 就診患者;麻疹知識;知曉率及行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臨床特征為發熱、流鼻涕、咳嗽、眼結膜炎,出現特殊的科氏斑(又稱麻疹黏膜斑)和廣泛的皮膚斑丘疹。發病患者群不單純是兒童,目前成人麻疹的高發及疫情暴發的處置成為消除和控制麻疹的重點工作之一[1]。為控制麻疹病毒傳播、保證患者和周圍人群建立安全的免疫屏障,了解發熱就診患者對麻疹知識知曉情況,特開展此次調查,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調查對象:本院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入選標準:≥體溫38℃,意識清楚,能正常交流,自愿參加本次調查。
方法:2017年3-10月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單純隨機選擇人員。調查前仔細查閱相關文獻,認真統一設計調查表,不記名。問卷內容包括麻疹知識、個人相關態度行為。現場發放調查問卷.專人負責,調查前調查員對問卷目的和方法做簡單說明,不回答與問卷答案有關的問題,不施加壓力,被調查者獨立答題。調查結束,問卷當場收回。發放200張問卷,收回200張問卷,回收率100%。
內容:①麻疹知識:麻疹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傳染期、皮疹特點、預防有效措施5個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②個人相關態度行為。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O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基本情況:參與調查的200例發熱患者,男103例(51.50%),女97例(48.50%);年齡18~ 63歲,平均(38±9.46)歲;初中及以下94例,高中70例,大學36例。
麻疹知識知曉情況:結果顯示,發熱患者對麻疹知識普遍較差,傳染源知曉最高53%;其次預防麻疹最有效措施36%;對麻疹的傳播途徑、傳染期、皮疹特點知曉較低,分別為32%、25%和29%,見表1。
發熱患者對麻疹防控態度認知情況,見表2。
征求獲取麻疹知識最喜歡的途徑:102例愿意參加知識學習的患者中,喜歡聽醫務人員進行麻疹知識專題講座49例(48.04%),網絡、電視、媒體學習44例(43.14%),翻閱書籍9例(8.82%)。
200例調查對象中,記憶中未接種麻疹疫苗人員177例(88.50%),見表3。
討論
調查中發現,發熱患者對麻疹知識了解程度普遍較低,對麻疹的傳播途徑、傳染期、皮疹特點知曉率分別為32%、25%和29%;預防麻疹最有效措施知曉率36%;傳染源知曉率最高53%。對于征求獲取知識最喜歡途經,選擇專題講座者最多(48.04%),其次為網絡、電視、媒體學習(43.14%)。需加強發熱患者麻疹知識學習,采取幻燈片圖文并茂的教學形式,構建以微信為基礎公眾號健康網絡模式。方便不同層次人員學習,特別是麻疹早期表現和預防健康宣傳,提高監測敏感性,免疫力缺乏更易感染新發呼吸道傳染病,同時也增加其傳播風險[2]。未接種疫苗的原因中有85人認為不重要,加強醫務人員對發熱患者的疫苗健康知識宣傳,從思想上高度認識,提升患者防護意識,提高麻疹疫苗接種率。麻疹的防病知識既直接影響預防行為,也可通過態度對行為發揮間接作用[3]。177例發熱患者中,除有禁忌證者14例外,有163例(81.50%)未接種麻疹疫苗,63例擔心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和無效果,可見患者對疫苗的信任度不高,需加強疫苗安全性宣傳,加大培訓力度,突出重點,優化培訓內容,提高人員參與數量,確保培訓實效。
阻斷麻疹傳播需要人群中有95%的人具備麻疹抗體免疫力,才能形成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的傳播,多渠道、多途徑、多方位地預防接種知識宣傳[4],普及疫苗接種知識,增加疫苗可及性,提高人員疫苗接種率,為麻疹防控提供有效基礎。控制、預防和消除麻疹是神圣職責,必須充分意識到麻疹流行的危害。
參考文獻
[1]陳立鋒,余姚市.2014年一起成人麻疹暴發疫情的調查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7):67-68.
[2]王笑笑,柴程良.風險管理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用[J].預防醫學,2016,28(9):899-902
[3]唐萬琴,張翔,朱中奎,等.麻疹相關知識、態度、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5,32(4):632-633.
[4]吳同同,林海鷗,鄭小平,等洞頭縣流動兒童麻疹抗體水平及接種率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5,27(3):269-270.